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联合β2球蛋白(β2-MG)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新钢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但无肾病者为究研A组,30例糖尿病肾病者为研究B组,30例来本院体检结果正常的人员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受检者ACR、β2-MG水平,并分析ACR和β2-MG 与糖尿病肾病的关联性及2项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B组的ACR、β2-MG水平明显高于研究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β2-MG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93.33%、91.67% ,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R、β2-MG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及灵敏度,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β2微球蛋白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小管损伤指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β2-球蛋白(β2-MG)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T2DM患者1 030例,比较UACR正常组(<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30~300 mg/g)与大量白蛋白尿组(>300 mg/g)的尿RBP和β2-MG水平;UACR正常患者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eGFR下降组(<90 ml·min-1·1.73m-2)和eGFR正常组(≥90 ml·min-1·1.73m-2),比较其尿RBP和β2-MG差别。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RBP和β2-MG的影响因素。结果(1)随着UACR的升高,3组尿RBP与β2-MG依次升高,尿RBP与β2-MG高于正常范围的比例分别为3.8%、8.5%、39.0%(P<0.001)和12.9%、26.7%、46.8%(P<0.001)。(2)在788例UACR正常者中有12.2%患者 eGFR<90 ml·min-1·1.73m-2;β2-MG高于正常范围的比例在eGFR下降组中高于eGFR正常组(29.2% 比 10.7%,P<0.001)。分别以尿RBP和β2-MG的自然对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尿RBP与UACR(β =0.000 5,P<0.001)、肌酐(β=0.006,P<0.001)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β=0.050,P=0.001)独立相关,尿β2-MG与UACR(β =0.000 4,P<0.001)、肌酐(β=0.011,P<0.001)、收缩压(β=0.005,P=0.031)和空腹血糖(β=0.027,P=0.046)独立相关。结论尿RBP与β2-MG在T2DM患者与尿蛋白及肾功能相关,在UACR和eGFR出现异常之前就可出现异常,对UACR和eGFR正常的患者应早期筛查,并积极控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肾功能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β2-微球蛋白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ctatin C, CysC)、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 mAlb)和β2-球蛋白2-microglobin, β2-MG)联合检测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是否出现早期肾损伤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每组50例,另选50例同期体检健康的妊娠者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接受CysC、尿mAlb和β2-MG检查,分别评估CysC、尿mAlb和β2-MG及联合检查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尤登指数。结果阳性组CysC、尿mAlb和β2-MG水平高于阴性组,阴性组高于对照组(P< 0.05);CysC、尿mAlb、β2-MG联合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准确度尤登指数高于CysC、尿mAlb、β2-MG单独诊断(P<0.05),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单独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C、尿mAlb和β2-MG联合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早期肾损害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诊断效能。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 β2 -微球蛋白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早期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β2球蛋白,尿白蛋白及尿常规三项检查对诊断肾脏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肾脏损害患者110例与健康体检人员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所有患者均进行尿液检验。检查后,对比疾病组患者与健康组人群尿液检测结果。结果:检查后,疾病组患者β2球蛋白(8.37±2.38)μg/ml、尿白蛋白(5.48±1.49)mg/ml、尿常规阳性率12.7%,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人群(P<0.05)。结论:尿液β2球蛋白,尿白蛋白及尿常规三项检查在临床诊断肾脏损害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及早的发现患者肾脏损害部位,并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判断临床用药效果,从而更加于医师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液β2微球蛋白 尿白蛋白 尿常规 肾脏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细胞计数及β2球蛋白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019年入住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非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分为杓型和非杓型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点及血液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共入选464例患者,其中杓型组296例,非杓型组168例。两组间年龄、冠心病、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脑卒中、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尿素氮、β2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β2球蛋白是非杓型血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非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β2球蛋白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相关,且为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血压 昼夜节律 红细胞分布宽度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细胞计数及β2球蛋白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019年入住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非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分为杓型和非杓型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点及血液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共入选464例患者,其中杓型组296例,非杓型组168例。两组间年龄、冠心病、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脑卒中、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尿素氮、β2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β2球蛋白是非杓型血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非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β2球蛋白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相关,且为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血压 昼夜节律 红细胞分布宽度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 将注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应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测,对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总结。方法 选择149例疑似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标本,用注凝胶卡式法进行三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并整理试验结果。结果 在149份随机样本中,阳性10例,弱阳性22例,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所测得的游离试验和释放试验的阳性率高,释放试验在三项试验中灵敏度最高。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中,柱凝胶法具有简单易行、高灵敏性以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实际应用效果好。

  • 标签: [] 微柱凝胶 新生儿溶血病 抗人球蛋白 溶血三项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前后患者的β2-MG(β2球蛋白)、CysC(血清胱抑素C)变化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研究前对全部患者进行尿蛋白排泄检查,按照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分成两组,即甲组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乙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甲组患者厄贝沙坦治疗,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8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记录三组β2-MG、CysC。结果:治疗前三组中甲组的β2-MG(18.47±0.31)mg/L、CysC(1.65±0.33)mg/L最高,和乙组及健康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指标均高于健康组的(0.17±0.01)mg/L、(0.57±0.03)mg/L,差异显著(P

  • 标签: β2微球蛋白 血清胱抑素C 2型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前期(PE)蛋白尿孕妇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及α1-球蛋白(α1-MG)的妊娠期界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210例,其中PE孕妇92例(43.8%),正常孕妇118例(56.2%)。按照诊断性试验评价方法分析非妊娠期尿mAlb、TRF及α1-MG界值对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并通过对不同种类尿蛋白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确定妊娠期尿mAlb、TRF及α1-MG的最佳切点值。结果(1)非妊娠期成人尿mAlb、TRF及α1-MG界值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诊断性研究:当尿mAlb、TRF、α1-MG分别以30.0、2.5、12.5 mg/L为界值时,三者对应的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1%(89/101)、88.2%(90/102)、78.9%(75/9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106/109)、98.1%(106/108)、85.2%(98/115),准确率分别为92.9%(195/210)、93.3%(196/210)、82.4%(173/210)。以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为“金标准”,尿mAlb、TRF分别以30.0、2.5 mg/L为界值的诊断方法分别与“金标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α1-MG以12.5 mg/L为界值的诊断方法与“金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2)尿mAlb、TRF及α1-MG值对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ROC曲线及最佳切点值:以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为判定标准,尿mAlb、TRF和α1-MG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2、0.984和0.907。尿mAlb、TRF、α1-MG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86.5 mg/L(Youden指数=0.927)、5.5 mg/L(Youden指数=0.923)、15.4 mg/L(Youden指数=0.687)。(3)尿mAlb、TRF及α1-MG最佳切点值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诊断性研究:尿mAlb、TRF、α1-MG分别以86.5、5.5、15.4 mg/L为界值时,三者对应的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9%(86/87)、95.7%(88/92)、87.7%(71/81),其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117/123)、96.6%(114/118)、83.7%(108/129),其准确率分别为96.7%(203/210)、96.2%(202/210)、85.2%(179/210),均高于非妊娠期界值的准确率。以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为“金标准”,尿mAlb、TRF、α1-MG以86.5、5.5、15.4 mg/L为界值的诊断方法分别与“金标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推荐将尿mAlb、TRF、α1-MG的妊娠期界值分别定义为86.5 mg/L、5.5 mg/L、15.4 mg/L。

  • 标签: 先兆子痫 蛋白尿 白蛋白尿 转铁蛋白 参考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现状,为合理规范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20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14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情况,比较规律输注与不规律输注丙种球蛋白患儿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分别将患儿分为无咳嗽、短期咳嗽与长期咳嗽组,慢性肺病与非慢性肺病组,关节炎与非关节炎组,分析各组起病年龄、诊断年龄、诊断耗时、首次丙种球蛋白年龄、每个月丙种球蛋白剂量、IgG谷浓度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114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22±18)月龄,确诊年龄(89±54)月龄,诊断延迟(63±46)个月,首次丙种球蛋白年龄(75±45)月龄。66例患儿随访至2020年4月,随访时间(54±41)个月, 42例(63.6%)规律输注,每个月丙种球蛋白剂量(538±105)mg/kg,IgG谷浓度(5.8±1.5)g/L,24例(36.4%)不规律输注。规律与不规律输注组患儿发热、咳嗽、鼻窦炎、腹泻、中耳炎、关节炎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6例中61例(92.4%)输注前有发热,输注后发热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12)比0(0,1)次/年,Z=-6.436, P<0.01];60例(90.9%)治疗前有湿性咳嗽,治疗后36例有湿性咳嗽(54.5%),长期咳嗽(27例)、短期咳嗽(9例)与无咳嗽组(18例)相比,首次丙种球蛋白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51)比(64±41)比(63±42)月龄,F=3.554,P=0.035]。29例(43.9%)诊断慢性肺病,慢性肺病组(29例)比非慢性肺病组(37例)确诊年龄大[103(75,142)比47(31,68)月龄,Z=-3.486 P<0.01]、诊断耗时长[91(55,129)比29(10,41)个月,Z=-4.386, P<0.01]、首次丙种球蛋白年龄大[103(75,144)比46(26,64)月龄,Z=-4.330,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例(48.5%)诊断关节炎,关节炎组(32例)比非关节炎组(34例)诊断耗时长[(74±49)比(44±40)个月,t=2.600, P=0.010],首次丙种球蛋白年龄大[(98±51)比(58±39)月龄,t=3.420,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患儿发热、鼻窦炎、腹泻、中耳炎等临床症状较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湿性咳嗽、慢性肺病、关节炎仍是突出临床问题,规范的丙种球蛋白治疗使得部分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丙种球蛋白缺乏血症 咳嗽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建立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尿液α1-球蛋白(α1-MG)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0年10—11月至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成人1 019位,男505名,女514名,年龄(54.90±15.78)岁,年龄范围为20~79岁。检测参检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肌酐、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常规生化指标,并比较尿液α1-MG的检测结果在各组间的差异。应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并建立连云港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参考区间。结果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分布呈非正态分布,男性组尿液α1-MG的浓度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成人尿液α1-MG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依据性别不同建立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参考区间为男性<16.6 mg/L,女性<11.9 mg/L。结论本研究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初步建立了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参考区间,进而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进展监测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尿液 α1-微球蛋白 参考区间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出现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采用不同透析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出现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共84例,按照双色小球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42例并对其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以及研究组42例并对其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血清甲状旁腺素以及β2球蛋白水平,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出现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大幅改善其不适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瘙痒 尿毒症 血液透析滤过 血清甲状旁腺素 β2微球蛋白水平 常规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缬沙坦联合尼可地尔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β2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微量白蛋白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缬沙坦,给予观察组缬沙坦+尼可地尔,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肾损伤因子水平、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两种药物(缬沙坦和尼可地尔)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地降低肾损伤因子水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缬沙坦 尼可地尔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肾损伤因子水平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进行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择取4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另外择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所选研究对象均实施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从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研究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均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M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61例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26例(42.6%),中位诊断年龄为53(28~79)岁。继发病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21.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1.3%)、自身免疫性疾病(14.8%)和血液系统肿瘤(11.5%)。31.1%患者为特发性。常见首诊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热及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显示,中位冷球蛋白水平为215.9(22.0~17 075.8)g/L,54例(88.5%)为IgM单克隆。类风湿因子(RF)升高患者占93.2%,C3下降患者占57.6%,C4下降患者占61.0%。共49例(80.3%)患者接受治疗,总体临床缓解率为75.5%,预计3年总生存率为89.3%。结论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以肝炎病毒感染多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冷球蛋白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 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61例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26例(42.6%),中位诊断年龄为53(28~79)岁。继发病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21.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1.3%)、自身免疫性疾病(14.8%)和血液系统肿瘤(11.5%)。31.1%患者为特发性。常见首诊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热及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显示,中位冷球蛋白水平为215.9(22.0~17 075.8)g/L,54例(88.5%)为IgM单克隆。类风湿因子(RF)升高患者占93.2%,C3下降患者占57.6%,C4下降患者占61.0%。共49例(80.3%)患者接受治疗,总体临床缓解率为75.5%,预计3年总生存率为89.3%。结论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以肝炎病毒感染多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冷球蛋白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 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小儿手足口病中进行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的价值。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6月,挑选在我院收治的39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甲组,另选择同阶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39例纳入乙组。甲乙组均应用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临床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通过临床检验,甲组患儿IgA及IgG水平显著低于乙组,IgM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乙组,对比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检验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