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液净化的技术发展很快,对人类身体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关血液净化的医学知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血液净化有多种方式,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浆置换和腹膜透析等。低分子肝素的作用对血液净化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大帮助,为了证明低分子肝素相比普通肝素更具有优势,我们选择50例患者分两组进行研究,得出了这一结论。

  • 标签: 血液净化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抗凝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大于1%,在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10%[1],据统计中国现约有1000万人患房颤[2]。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血栓引起的卒中事件中,高达15%~20%的比例源于房颤,伴有房颤的卒中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不伴房颤者明显升高[3]。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 应用 快速心律失常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治疗及溶栓治疗的监测。方法对抗治疗及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监测。结论临床上常用药以预防血栓形成,也用溶栓药以溶解治疗血栓。但是,这些药物应用过量便会造成出血,用量不足又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监测。

  • 标签: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监测
  • 简介:近年来,国内相关学术团体和机构先后制订并颁布了多种疾病防治的《专家共识》。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先进、科学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技术与理念传递给广大临床医生,进一步规范临床医疗思维和防治行为,更新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观念。《专家共识》的制定,不但需要组织相关专家讨论,也要发动广大临床医生的参与。

  • 标签: 专家讨论 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 心血管疾病 中国 临床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浅谈血液透析的技术。方法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体外循环中有无血液凝固,必要时作相应的凝血功能检查;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观察有无出血或出血加重情况。常用的方法有全身肝素化、局部肝素化、低分子肝素、枸橼酸盐、无肝素透析等。

  • 标签: 血液透析 抗凝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患肢静脉点滴尿激酶,脐周皮下注射抗凝剂,口服抗凝剂及血小板聚集药物,活血化瘀药物等。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患肢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

  • 标签: 溶栓抗凝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系统的检测。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系统主要由一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组成,通过抑制血液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活化凝血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物质)来调节凝血活性,从而限制凝血的发生。人体的系统主要有三种途径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途径、蛋白C(PC)途径、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途径。

  • 标签: 抗凝系统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的技术与护理。方法配合血液透析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使用肝素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现象,认真了解患者病史及前1次的血液透析记录单,若患者最近有出血现象、手术或外伤史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更改肝素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抗凝技术 护理
  • 简介:《今日医学要闻》报道,根据在线发表在《柳叶刀》的荟萃分析,“由患者在家自我监测治疗和调整剂量是安全的,可以减少凝血风险”。研究人员发现“实际上,

  • 标签: 抗凝治疗 自我监测 安全 剂量 患者 《柳叶刀》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以及治疗对AECOPD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得出结论AE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对于AECOP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除控制感染外,积极治疗可改善血栓前状态,提高治疗有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糖尿病抗凝治疗 血栓前状态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已普遍开展,术后治疗不当所致的出血与栓塞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而加强术后治疗的护理成了防止术后不当所致的出血和血栓的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术后正确采集PT标本,掌握食物、药物及其他疾病对抗效果的影响,有效的健康教育,规范住院期间治疗的护理,科学的出院治疗指导等已成为减少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治疗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肝素的不同给药途径对体外循环的效果的影响。方法将MHD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静脉端给药,一组为动脉端给药,透析治疗4-4.5小时,观察不同给药途径透析器的凝血情况和透析器的有效容积变化。结果从静脉端给药组透析器凝血情况和有效容积下降率为0%,动脉端给药组透析器凝血情况和有效容积下降率为12.5%。结论静脉端给药效果优于动脉端给药。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肝素 透析器凝血和有效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电话回访对出院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8例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出院当日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另外给予定期电话回访,出院6个月时予以电话问卷调查是否按医嘱用药以及是否按要求定期复查,从而探讨定期电话回访对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出院应用华法林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期电话回访可提高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出院应用华法林治疗遵医行为

  • 标签: 华法林 定期电话回访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腔出血的优越性和实用性。方法表麻或全麻下经鼻内窥镜直视下找到出血点,通过电完成止血治疗。结果对25例鼻出血患者行鼻内镜结合电凝止血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经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止血准确,创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窥镜 电凝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髋关节置换后使用药物患者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避免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保证肢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方法选取2010年膝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化验室检查.用药方法改良到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分析,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使用的药物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在推荐剂量范围不良反应较少,经细致观察,发现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部位瘀斑37例直径均小于3厘米;、髋关节置换术后会阴皮肤瘀斑增大21例,会阴肿胀16例;膝关节置换者口服利伐沙班出现阴囊水肿一例,患肢大面积瘀斑22例。经及时减量或停药,加强护理,不良反应消失,2-4周瘀斑全部吸收。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膝髋关节置换后使用药物的患者,应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杜绝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医疗用药安全。

  • 标签: 抗凝药物 不良反应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因为系统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是抗凝血作用,一旦其含量减少或活性减低,都会导致血液的高状态或血栓性疾病。而如果其活性增强又会导致出血性疾病。目的讨论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结论AT-Ⅲ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由于AT-Ⅲ主要功能是,所以AT-Ⅲ减低主要表现为血栓前状态(易栓症)或血栓性疾病(多为静脉血栓形成)。PC减低为蛋白C缺乏症,患者有血栓形成增加的倾向。血浆PS减低为蛋白s缺乏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和获得性(凝血障碍)原因所引起的血栓病。其临床特点是有或无血栓形成史,有者以静脉血栓为多见。

  • 标签: 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 血栓 疾病 诊断 临床意义 静脉血栓
  • 简介:1例70岁肝硬化失代偿期女性患者,入院后给予利尿、保肝、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因心房颤动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华法林2.5mg·d^-1治疗。华法林连续治疗第8天查凝血酶原时间(PT)49.9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4.19,遂停用华法林。第10天复查PT40.1s,INR3.39,继续停用华法林。第12天查PT28.0s,INR2.39,遂恢复华法林1.25mg·d^-1治疗,并继续监测PT-INR。第15天复查PT21.7s,INR1.87,华法林增量至1.875mg·d^-1。第17天查PT23.9s,INR2.05,华法林维持1.875mg·d^-1。

  • 标签: 心房颤动 肝功能不全 华法林 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