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齿状骨折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分析和研究椎弓根螺钉固定在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齿状骨折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进行治疗,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的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评分。结果入组的所有患者均实现了完全复位,并且未发现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的情况,术后一年随访发现螺钉固定良好、未发生松动情况,且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评分。结论齿状骨折关节脱位患者选取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进行治疗,既能长时间保持损伤去的稳定,又能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齿状突骨折 寰枢关节脱位 寰枢椎椎弓根 螺钉固定
  • 简介:目的利用-枕融合有限元模型,探讨自发性-脱位的发生机制。方法在枕--复合体有限元模型的和枕骨之间添加单元模拟先天性一枕融合的力学状态,计算生理载荷、过度载荷和韧带损伤情况下生物力学的改变。结果-枕融合在生理载荷下并不直接导致脱位,但是却可以造成·复合关节的应力发生复杂的改变,同时韧带受力增大。随载荷的增大,这些改变更为明显。单纯韧带损伤虽不足以导致-脱位的发生,但也会改变-关节的应力环境。结论-枕融合后-关节的应力环境改变和韧带受力增大是两个重要的生物力学特征,二者在自发性-脱位的发生中发挥协同作用。

  • 标签: 寰-枕融合 寰-枢椎脱位 有限元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裹关节半脱位的中医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对147例小儿裹关节半脱位患儿予以心理护理,牵引护理,推拿护理,艾灸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结果147例患儿经治疗护理后症状、体征消失,头颈活动恢复.X线片或CT显示,135例关节位置恢复正常.12例左右侧齿关节距离的差异明显较牵引前减小.随访4~12个月,144例患儿未复发.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对关节半脱位患儿进行辩证施护,对患儿实施整体的、全程的个性化护理,使患儿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增强,提高了患儿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有助于建立小儿关节半脱位的规范化中医护理方案.关键词关节;半脱位;儿童;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68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3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复性关节脱位行前路经口松解复位后路枕颈固定植骨术疗效。方法对6例难复性脱位的患者行前路经口松解复位后路枕颈固定植骨术,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7~10分,术前MRI脑干脊髓角平均139.6°,评估手术前后JOA评分、脑干脊髓角。结果术后影像学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关节脱位复位良好,减压彻底,6例中5例获得解剖复位,1例复位达85%,6例脑干脊髓角术后平均162.5°,术后3~6个月植骨区域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12~16分。结论经口松解复位+后路枕颈固定植骨术治疗难复性脱位,可达到良好复位,减压彻底,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寰枢关节 脱位 松解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上颈椎畸形伴有难复性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5例患者,术前颅骨牵引关节难以复位。术中采用高位咽后入路显露上位颈椎,行前方松解复位,Ⅰ期后路内固定融合,3例枕颈融合,2例融合。结果5例均获得良好解剖复位和植骨融合,颈髓受压明显减轻。结论上颈椎畸形引起的颅底凹陷及难复性关节脱位,可行经口入路的关节松解复位术使关节获得充分复位,同期行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

  • 标签: 上颈椎畸形 寰枢关节脱位 高位咽后入路 前路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枕骨骨折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3例枕骨骨折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护理后两组ADL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枕骨骨折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枕骨骨折 寰椎骨折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齿状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本院于2013年01月~2015年02月收治的28例齿状骨折患者,对其分别进行X线检测和多层螺旋CT检测工作,对比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齿状骨折检测率。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检测方式的齿状骨折检测率为96.43%,X线诊断检测方式的齿状骨折检测率为7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齿状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开展检测工作后,其骨折检测率明显提升,能够及早的实现诊断和预防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齿状突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椎弓根行伤次全切除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爆裂骨折截瘫、体间钛笼支撑植骨的临床疗效和实用性。方法抽出23例胸椎爆裂骨折截瘫的患者,都采用椎管减压、经椎弓根伤次全切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钛笼加自体松质骨粒体间支撑。结果根据八个月到两年时间的跟踪回访,结果显示均无肺部感染、血气胸、切口感染类似并发症,内固定无断裂、脱落、松动、断裂,间植骨均融合好。Cobb's角丢失平均为3.5°。Frankel分级在手术前A级6例手手术之后均未发现好转;B级5例得到恢复,达到C级3例、D级1例、E级1例;C级7例得到恢复,达到D级3例、E级4例;D级5例得到恢复,达到E级。结论经过对23例胸椎爆裂骨折截瘫的患者系统内固定治疗,经椎弓根伤次全切除减压,体间钛笼支撑植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创伤也随之减小,临床疗效得到了认可。

  • 标签: 胸椎 脊柱骨折/外科学 截瘫 后路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PKP术后再发骨折23例(29)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行保守治疗,13例再次行PKP术治疗,进行两种治疗方法的疼痛评分(VAS)和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行PKP术后再发骨折以初次为多体PKP术的邻椎骨折较多,在短期内(6月内)再次发生概率较大,为82.61%。与治疗前比较,再发骨折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骨折行PKP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1周、3月时VAS评分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骨折行PKP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1周、3月时有效率分别为69.23%、84.62%,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月时的VAS评分和有效率相互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行体成形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短期及长期疗效,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再发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氏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取孟氏骨折脱位患者18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优8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尺骨骨折脱位必需达到完全解剖复位,不能有任何一点成角畸形或尺骨短缩;骨折的固定要坚固,不能再发生成角畸形和尺骨短缩,才能使复位后的桡骨头稳定,不再脱位和半脱位

  • 标签: 孟氏骨折脱位 手法复位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体成形术治疗体压缩骨折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时间段疼痛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控制58.51%、有效41.49%,未见并发症;末次复查与术后3个月疼痛、ODI水平低于术后1个月、术后1周,术后1周、1术后1个月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体成形术治疗体压缩骨折护理旨在保障住院期间护理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恢复患者因疾病所致功能障碍、肌力下降等退行性改变。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 护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体内裂隙样变对体成形术治疗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00例,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按患者是否合并存在体内裂隙样变进行分组观察。其中,合并患有体内裂隙样变的患者为研究组,而未发生体内裂隙样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体成形术进行临床治疗,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变化及其患者在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类型分布的差异。结果①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后的VA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类型分布的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体成形术在治疗体压缩骨折中,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而体内裂隙样变对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功能改善状况等方面未有明显的影响,但对患者在术后骨水泥外漏类型的分布状况中,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 标签: 椎体内裂隙样变 椎体成形术 压缩骨折 疗效影响
  • 简介:星星很聪明。它们有理由远远地避开我们人寰。——题记知道么,北大天文系教授吴学兵的论文上了Nature封面推荐!!!我兴奋地在这句话后添了一连串感叹号,对话框那头原本的喋喋不休却沉默了。良久,传来一句,所以呢?我愣住了,竟然无言以对。是啊,所以呢?即使国内的天文学家观测到了一颗迄今为止最大的类星体,柴米油盐的价格不会涨跌,"迫在眉睫"的高考也不会有政策变化。

  • 标签: 吴学 NATURE 一曰 太远 寰中 爱默生
  • 简介: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发生于真皮和皮下间叶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其多发生于真皮。Darier和Ferrand于1924年首次报道DFSP[1],其可发生于身体上任何部位的皮肤,但以躯干和四肢最为常见,而发生于乳腺皮肤者实属罕见。对于DFSP的治疗,外科手术完全切除是必要的,但在切除的具体范围上还没有达成共识[1]。NCCN指南推荐应用扩大切除或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物进行完全的切除,达到阴性切缘为2~4cm,是治疗的最佳选择[2]。本文报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4年4月收治的1例乳腺DFSP患者,分别检索国内文献报道的较完整的临床资料12例,对DFSP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乳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