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盘黑色细胞瘤(MCOD)的超声形态、超声造影特点,观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MCOD患者35例(35只眼,35个病灶),分析病灶的超声检查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界、伴随表现、病变内部血流灌注情况等。其中13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9例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形态:6个病灶(17.1%)超声表现为视盘前半球形强回声,29个病灶(82.9%)表现为视盘前局限隆起强回声;大小:病灶最大基底径(4.0±0.8)mm,高度(1.9±0.4)mm;内部回声:8个病灶(22.9%)内部回声均匀,27个病灶(77.1%)内部回声欠均匀;边界:35个病灶(100%)边界均清晰;伴随表现:15个病灶(42.9%)伴有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混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19个病灶(54.3%)内可见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16个病灶(45.7%)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13个病灶中11个(84.6%)内可见造影剂微泡填充。结论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诊断MCOD提供可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超声造影 视盘黑色素细胞瘤
  • 简介:摘要结膜黑色瘤(conjunctival melanoma,CM)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相关死亡率为30%,在结膜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CM由结膜上皮基底层的黑色细胞恶变而来,在此之前可见相应结膜的色素性病变如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及结膜色素痣,最常见于球结膜或角巩膜缘,也可出现于睑结膜。CM能向眼球或眼眶侵袭,并可向局部淋巴结、脑及其他器官转移。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多数CM可通过手术切除,术后联合辅助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风险。(国际眼科纵览,2020, 45:386-392)

  • 标签: 结膜黑色素瘤/诊断 结膜黑色素瘤/治疗
  • 简介:摘要原发性直肠黑色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疾病,恶性程度高,内镜下诊断困难。本文报道了1例直肠黑色瘤患者的诊治经过,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黑色素瘤 结肠镜检查 原发性直肠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恶性黑色瘤综合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瘤(C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诊治的CMM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内容对研究对象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50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CMM患者中,共有31例患者死亡,总死亡率62%;生存患者共有19例,生存率38%。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厚度、肿瘤分期、BRAF V600E突变、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及Clark分级为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分期、肿瘤溃疡及NLR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本研究选取的CMM患者生存率为38%,表明患者预后较差;肿瘤分期、肿瘤溃疡及NLR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CMM应做到早期正确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与营养支持,降低肿瘤溃疡的发生率,维持患者机体炎症与免疫的平衡,并在肿瘤进展较早时,及时将病变组织及表面破溃进行根治性切除,进而改善CMM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原发性眼眶黑色瘤(POM)是一种罕见的眼眶恶性肿瘤。POM的发生与原有的黑色病变如眼皮肤黑色细胞增多症、蓝痣等有关,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眼球突出。疾病的罕见性导致其诊断较为困难。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POM的金标准。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本文主要回顾了POM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以及治疗的进展,将这一罕见疾病进行系统地总结,以期为POM的研究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61-864)

  • 标签: 眶肿瘤 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头颈部黏膜黑色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式来改善患者预后,所以对头颈部黏膜黑色瘤的治疗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的临床试验也在开展中,针对头颈部黏膜黑色瘤的机制研究也在逐年增加。本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汇总黏膜黑色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进展。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黑色素瘤
  • 作者: 方蕊 李洋 魏文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工信部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葡萄膜黑色瘤(UM)一旦发生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少于12个月。目前临床缺乏转移性UM的标准治疗方式。近年,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中异彩纷呈,免疫检查点、癌症疫苗、T细胞过继治疗被应用于UM治疗。但大多临床效果有限,生存获益不高,近期新型免疫治疗药物IMCgp100早期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 标签: 黑色素瘤 葡萄膜肿瘤 免疫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黑色瘤是由于皮肤或黏膜内的黑色发生恶性病变引起的恶性肿

  • 标签: 黑色素瘤 复发 中药 肝经
  • 简介:摘要皮肤恶性黑色瘤是起源于皮肤基底层黑色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以及免疫疗法等全身治疗,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该文主要对皮肤恶性黑色瘤的分期、外科治疗及辅助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黑色素瘤 外科学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葡萄膜黑色瘤(UM)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及视功能的成人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经过反复讨论,针对UM诊疗规范化提出共识性意见,以供眼科及相关专科临床医师在工作实践中参考,以提高UM的临床诊疗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86-897)

  • 标签: 葡萄膜肿瘤 黑色素瘤 诊疗准则(主题)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颅内黑色瘤较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9例颅内黑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1例仅行活组织检查术。术后病理学证实6例为转移性颅内黑色瘤,3例为原发性颅内黑色瘤。无因手术死亡和发生严重并发症者。术后获随访7例,6例术后3~18个月死亡,1例原发性颅内黑色细胞瘤患者术后36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为6.8个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黑色瘤是一类起源于黑色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发生于皮肤、黏膜及眼葡萄膜等部位。准确、规范的病理诊断对黑色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至关重要。本指南以中国黑色瘤规范化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17版)为基础,结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瘤诊疗指南(2020版)》对病理诊断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我国国情,对黑色病理诊断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较全面地阐述,并给出指导性建议,旨在提高我国黑色瘤的病理诊断水平和规范性,更准确地评估黑色瘤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内黑色瘤较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9例颅内黑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1例仅行活组织检查术。术后病理学证实6例为转移性颅内黑色瘤,3例为原发性颅内黑色瘤。无因手术死亡和发生严重并发症者。术后获随访7例,6例术后3~18个月死亡,1例原发性颅内黑色细胞瘤患者术后36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为6.8个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被家属发现左眼部肿物迅速生长1周的婴儿就诊眼科,查体发现左眼眶外上方形状不规则质硬肿物,B超显示病变为不均匀低回声区,边界欠清,眼眶CT显示左眼眶外壁颧骨眶突周围软组织肿物,局部骨质及泪腺受累;入院后于全身麻醉下行左眼眶肿物切除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婴儿黑色性神经外胚瘤。术后随访6个月,患儿身体良好,未见肿瘤复发。(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73-375)

  • 标签: 眶肿瘤 神经外胚瘤,黑色素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目的旨在分析治疗白癜风患者中采用自体黑色细胞培植疗法的应用效果及机制。方法 实验中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所治的白癜风患者,选取的例数为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黑色细胞培植疗法,并在三个月之后对所有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总结,其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治疗前后的病变皮肤XRCCI和HSP-90表达变化。结果 经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对于所有患者种植黑色细胞3个月之后,其中30(60.0%)患者痊愈,还有8(16.0%)例患者疾病情况有明显好转,但需要进一步观察。还有12(24.0%)例患者疾病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有所恶化,需要配合其他方式进行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76%。且治疗后XRCCI指标有所降低,HSP-90表达水平有所提高。结论 由结果可知,自体黑色细胞培植疗法治疗白癜风具有较好的效果,该治疗效果和XRCCI和HSP-90有密切关系。

  • 标签: 黑色素细胞 白癜风 白斑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瘤在临床上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进2010年 7 月至 2020 年 8 月进入我院治疗的 15 例患有 AMM 患者在临床上的病理资料,对其临床以及病理组织学的相关特征和免疫表型以及 BRAF 基因突变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于有关的文献完成梳理。结果 15 例 AMM 患者其年龄最小的45岁最大的年龄88 岁,其中男性患者于女性患者的人数比例为5:10 。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便血和肛管直肠肿物以及肛门出现坠胀疼痛。在本文研究的15 例患者里只有2 例患者在临床上的诊断属于恶性黑色瘤。镜下肿瘤细胞自身的形态十分多样,异型性相对明显并且核大其中的核仁明显,胞浆中能够看到黑色颗粒。免疫组化结果可以看出肿瘤细胞当前的表达S-100和Vim- entin,HMB-45与Melan-A,不表达为CK和EMA以及LCA和Ki-67 表达在百分之10到百分之60的一种阳性不等,1 例出现了 BRAF的基因突变。结论 AMM 属于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并且预后并不是十分理想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的表现并不具备特异性,临床上产生的误诊率比较高,确认诊断时要求按照免疫组化去完成标记物的检查。在治疗上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手术,在手术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以及针对患者的免疫情况进行治疗等。

  • 标签: 肛管 直肠 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胸腰椎管内多发黑色性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患者男,55岁,因双下肢走路不稳、左侧臀部疼痛就诊。MRI示胸12至腰骶椎水平椎管内多发占位,呈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相邻脊髓受压移位;增强扫描病灶呈较均匀强化。病理诊断结果为椎管内多发性黑色性神经鞘瘤。

  • 标签: 椎管 神经鞘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