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复方麻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麻黄碱含量。结果:样品中麻黄碱含量为11.19mg/g,标准曲线Y=3830.48X+6229.85(r=0.997,n=6),平均加样回收率=99.4%。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品的制剂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

  • 标签: 复方麻黄颗粒 麻黄碱 薄层扫描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给予葛根麻黄颗粒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及严重程度.方法:80g/kg、40g/kg、20g/kg连续灌胃给药1个月,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测试大鼠体重、进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80g/kg剂量时使大鼠进食量及体重减少,血红蛋白降低,40g/kg和20g/kg剂量时对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葛根麻黄颗粒在80g/kg剂量时可引起大鼠食量减少,体重减轻及血红蛋白降低等轻度毒性作用.葛根麻黄颗粒对大鼠的安全剂量为40g/kg.

  • 标签: 葛根麻黄颗粒 长期毒性 大鼠
  • 简介:  笔者虽非专治伤寒的内科中医师,但临床取用麻黄之多及喜欢的程度,决不逊于内科医师.不过笔者并非从"治伤寒太阳证,邪气在表"的常规中悟出真谛,而是在中医外科学的"旁门左道"中得来.……

  • 标签: 味药 最喜欢味 药麻黄
  • 简介:大陈岛风大浪高、土壤缺水贫瘠、生境恶劣、造林树种单一且又遭松材线虫危害.在海岛植被恢复过程中,应用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挖深穴整地、施磷肥、苗木截杆、拌ABT生根粉泥浆,春季雨天造林、适当深栽等技术措施,木麻黄苗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 标签: 大陈岛 木麻黄 栽培技术
  • 简介:在海南省昌江县西海岸存在诸多不利于植树造林因素的流动沙地上,海南省林科所科技攻关人员采取了木麻黄“大苗深栽”的营林技术造林效果明显。至今已营造试验林2812亩,推广造林1.5万亩,使风沙危害得以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日趋好转,是流动沙地治沙造林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 标签: 木麻黄 大苗深栽 治沙造林 效果分析
  • 简介:对47个木麻黄种源(家系)水培苗的移植苗期试验结果认为,苗期高生长有极显著差异,长速最好的家系(种源)均高为94cm,最差仅为29cm;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也有较大差别,保存率最高为98.8%,最低仅为10.7%。

  • 标签: 木麻黄种源(家系) 苗期 试验 苗期试验 木麻黄 试验初报
  • 简介:本实验将小鼠置-10℃低温冰箱中,每天20分钟,连续4天,作为寒冷应激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观察辛温解表代表方麻黄汤的药理作用。实验发现:(1)预先给予人用量15倍麻黄汤的动物,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目下降较单纯应激组为轻。(2)应激后动物胸腺萎缩,预先给予15倍麻黄汤动物,胸腺萎缩不明显,差异显著。(3)应激后动物

  • 标签: 麻黄汤 免疫功能 胸腺萎缩 应激模型 模型观察 寒冷应激
  • 简介:  唐·孙思邈《千金方》,又名《备急千金要方》.该书根植于《伤寒杂病论》,但大大充实和丰富了《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内容,实用价值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其用药配伍奇巧,超脱常规,不拘成法,自成一家.书中麻黄与桂枝相伍的方剂达99首,尤其在“诸风”、“风毒脚气”篇中占相当比例.这对启迪后人,拓展临床用药思路,大有裨益.兹不揣翦陋,作一探析.

  • 标签: 千金方 麻黄 桂枝 配伍
  • 简介:通过对木麻黄移植苗及未经移植苗的生长测定,论述了移植苗各阶段生长规律和习性;提出了移植苗应采取的田间管理措施。

  • 标签: 木麻黄 移植苗 田间管理
  • 简介:湛江市林科所从七十年代就开展对木麻黄的研究工作,随着木麻黄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试验探索.从育种研究到无性系育苗、造林,保证了木麻黄更新的顺利进行,从而成倍提高了林木生长量,缩短了1/3时间的轮伐期,提高了抗逆性,推动了南方沿海防护林造林技术跃上新台阶.

  • 标签: 湛江 木麻黄研究 成效
  • 简介: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因害设防,讲究实效"的原则设计和建设的以木麻黄为主的"窄林带,小网格"结构防护林体系,在抵御台风、降低风速、减少落果、增加温度、减轻低温危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能,并使受防护林保护的玉环柚(楚门文旦)稳产高产,经济效益显著.

  • 标签: 沿海防护林 木麻黄 规划设计 效益分析 沿海防护林 体系设计
  • 简介:头孢氨苄与麻黄汤同服后,在兔体内的代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作用机制尚不明了,建议中药汤剂与西药同服时,应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 标签: 麻黄汤 头孢氨苄 药动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黄碱、阿托品及利多卡因在无痛流产术中的其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副作用及镇痛效果和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完全清醒、离院时间的影响及并发症。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先后由静脉缓入阿托品、芬太尼、利多卡因、麻黄碱、丙泊酚,对照组静推阿托品、芬太尼和丙泊酚,均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患者出现肢体活动则追加丙泊酚。结果(1)观察组未出现呼吸抑制及呼吸暂停,对照组出现10例呼吸抑制,无呼吸暂停,两组呼吸抑制及呼吸暂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2)镇痛效果优者观察组为92%,对照组为5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未出现丙泊酚注射并发症,对照组出现85例,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丙泊酚每例总用量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约1/3。(4)手术时间、意识恢复及完全清醒、离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5)两组比较静脉刺激痛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人工流产中联合应用丙泊酚、芬太尼、麻黄碱、阿托品及利多卡因时,麻醉镇痛效果好,且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而又有效防止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及术后下腹疼痛,重要的是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呼吸等更平稳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证。

  • 标签:
  • 简介:东山县沿海本麻黄防护林更新与农田林带建设方祖光(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前言九六新年伊始,福建省地理学会应东山县人民政府的邀请,在省科协的组织领导下,由省地理学会理事长,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原所长陈佳源教授领衔组织了地理学科专家学者一行六人前往东山县就该县...

  • 标签: 东山县 木麻黄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体系 农田防护林带 防护效益 迹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