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最近本人有幸在美国得克萨斯医学中心进修临床麻醉三个月。该中心是全美最大的医学中心,中心内拥有数十家医院和医疗机构。本人重点参观了其中四家医院,包括得克萨斯儿童医院、休斯顿心脏中心、休斯顿基督教会医院和爱迪森癌症中心,发现麻醉科在这些医院内都是最大的科室,麻醉科医生除了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和慢性疼痛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之外,麻醉门诊(麻醉科术前门诊,不包括疼痛治疗)也已成为医院医疗运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国内医院多数尚未开设麻醉门诊,本人现将了解到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 标签: 麻醉门诊 作用 运作 急救复苏
  • 简介:摘要吸入麻醉药预处理(volatileanestheticpreconditioning,APC)在临床实践中方便、易控、安全,尤其是其延迟性预处理,又称为第二保护窗(secondwindowofDrotECTion,SWOP)更具有临床实践价值。SWOP起效缓慢而持久,时间窗宽,临床上有充分的时间在可能产生心肌缺血的外科手术前给予,可以更方便有效地预防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并发症。SWOP将可能成为继IPC之后又一围术期心肌保护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吸入麻醉药 心肌保护作用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临床实践
  • 简介:如何把每个临床麻醉做到艺术化,是麻醉医师所追求的高级境界。麻醉艺术具有个性、特殊的内涵,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因个人的态度、技术、方式、方法和自身素质等而有所不同。麻醉技术反映的是共性、普遍的问题,是基本技能,靠训练获得,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完美。

  • 标签: 麻醉技术 麻醉艺术 麻醉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麻醉犬ig莱葛浸膏(LGE)2.7和5.4g/kg,30min后可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收缩压变化速率最大值(+dp/dtmax)明显降低,约持续90~120min,而左室舒张压变化速率最大值(一dp/dtmax)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则无明显变化。

  • 标签: 麻醉犬 收缩压 左心室 血流动力学 浸膏 左室
  • 简介:随着近代工业、交通事业的发展,严重创伤病人日益增多,严重复合创伤,病情紧急危重,且不知道伤员的既往病史、受伤过程和当前状况,对麻醉医生是极大的挑战,麻醉科医生不仅要正确及时处理麻醉问题,且要在心肺复苏、休克治疗、AROS或急性肾衰等处理上做出重大贡献。本文综述创伤麻醉的基本处理原则,主要包括:术前评估和准备,呼吸道处理,麻醉药物和方法,液体治疗和并发症等。

  • 标签: 创伤 麻醉 术前评估 休克治疗 心肺复苏
  • 简介:目的:在异丙酚诱导前分别采取预先注射小剂量麻黄碱、或氯胺酮,或力月西与异丙酚联合诱导三种措施,观察比较与评估其预防低血压的功效。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麻黄碱组(E组)、氯胺酮组(K组)、力月西异丙酚联合诱导组(MP组)和对照组(单纯异丙酚诱导组,P组),四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无显着性差异。分别记录异丙酚诱导前(T1)、异丙酚注入3min(T2)、8min(T3)及18min(T4)时点的HR、SBP、DBP、SpO2、PETCO2数值。结果:P组、MP组于T2时点的SP、MP均显着下降(P<0.01),PETCO2也较T1有显着陛下降(P<0.01)。E组和K组与P组相比,T2时点SBP有显着性升高(P<0.01)。MP组与P组相比,T2时点SBP有显着性升高(P<0.01),T3时点SBP、DBP,T4时间点SBP有显着性下降(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预注麻黄碱(0.15mg/kg)或氯胺酮(1mg/kg)可明显减轻异丙酚诱导期的血压下降程度,但尚不能完全避免血压下降;采用力月西和异丙酚联合诱导,术中心血管系反应反趋平稳,术后苏醒期较安静,但苏醒时间比单纯用药者稍有延迟。

  • 标签: 异丙酚 诱导麻醉 心血管系统抑制 低血压 力月西 临床表现
  • 简介:麻醉科医生在医疗工作中承担着繁重而复杂的任务,并且多数处于“幕后”,为病人的康复默默地奉献着。许多人对麻醉科医生《有时大家俗称麻醉医生或麻醉师》的工作并不十分了解。由于麻醉的原惫是用药物等

  • 标签: 麻醉科 麻醉师 手术中 医疗工作 病人 麻醉医师
  • 简介:我院于57年在采用腰俞穴作肛门手术后封闭止痛的过程中,发现腰俞穴封闭起到骶管麻醉作用,对肛门周围止痛完全,括约肌松弛良好,随后应用腰俞穴麻醉代替鞍状麻醉和骶管麻醉,行各种肛门直肠手术,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此麻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于58年在广东中医杂志发表,很多兄弟单位进行试用,研究、改进和提高,我院采用腰俞穴麻醉行各种肛门直肠手术17386余例,收到良好的效果。适应症:1.肛门周围脓肿2.需肛门括约肌松弛的大小手术,如复杂性肛瘘,混合痔,括约肌修补术,陈旧性

  • 标签: 腰俞穴麻醉 括约肌修补术 肛门周围脓肿 复杂性肛瘘 肛门手术 骶管麻醉
  • 简介:摘要现代麻醉往往复合应用几种麻醉药或麻醉方法完成手术操作,可以减轻单一麻醉方法的不良反应,增强麻醉效果,便于术中调控生理状态。所以麻醉管理已较单纯的选择麻醉方法更为重要。

  • 标签: 急症 手术计划 麻醉
  • 简介:麻醉医师要对麻醉手术中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所预测,即使很有经验的医师如果在某一台麻醉前准备不充分,病人只要交到了麻醉医师手上

  • 标签: 中重视 安全教育 教学中
  • 简介:目的通过对氯胺酮合并异丙酚应用于小儿麻醉,探讨其复合麻醉的优点.方法对60例小儿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氯胺酮1mg/kg、异丙酚2mg/kg静注;B组氯胺酮1.5mg/kg静注,麻醉中监测Hb、SpO2,术后根据患儿出现肢体动作和能有应答作为评判麻醉苏醒的情况.结果A组出现肢体动作及应答时间较B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中,施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是方便可行的,并能减少氯胺酮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氯胺酮 异丙酚 静脉麻醉 小儿 复合麻醉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小儿唇腭裂麻醉是临床麻醉专业中较为复杂的专科之一,笔者作为一名麻醉护士对唇腭裂患儿存在的麻醉风险做出了几点总结,并针对这些风险制订出预防措施,希望能供护理同仁们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麻醉护士 小儿唇腭裂 麻醉风险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芬太尼分别伍用咪达唑仑或氟哌利多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40例ASAI~Ⅱ级的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年龄20~60岁,拟行硬膜外麻醉10例,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30例,入室后随分为两组,每组20例,硬膜外穿刺均采用L2-3间隙,于麻醉平面稳定后,A组静注咪达仑0.05mg/kg和芬太尼2ug/kg;B组静注氟哌利多0.05mg/kg和芬太尼2ug/kg,于注药后1、15、30、45和60min参照Ramsay改良分级法(Berggren方法)分别进行镇静程度分级。同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度,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注药后1minA组19例达I级,B组仅6例达I级,注药后45min两组镇静程度基本相同,注药后60minA组7例达Ⅱ级,B组仍有12例达Ⅱ级,A组给药后血压脉率与给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血压较注药前有明显下降(P<0.05),脉率变化不大(P>0.05),术中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安全范围。结论:咪达唑仑伍用芬太尼较氟芬太尼较氟芬合剂具有起效迅速,镇静效果好,持续时间短,无蓄积的优点,且对心血管抑制较轻。

  • 标签: 咪达唑仑 氟哌利多 芬太尼 辅助椎管内麻醉 镇静效果 硬膜外麻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