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众多的鲁迅研究者中,周作人显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不仅由于其特殊的人生遭际,还由于他与研究对象关系的特殊性。前者使周作人的鲁迅研究难以合法化并在相当长时间内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后者又使他注定与鲁迅研究结下不解之缘。较为客观公正的研究态度使周作人的鲁迅研究具有某种超越性。特殊的身份又使其研究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尤其在具体史料方面,更是无人替代。周作人的鲁迅研究并非没有缺憾,由于受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其鲁迅研究往往逻辑性不强,缺乏一定的深度。

  • 标签: 周作人 鲁迅研究 客观公正 功利化
  • 简介:  陈独秀在上海编辑,倡导思想解放运动时,鲁迅便已成为的热心读者.他几乎每期必读,还将读过的,寄给远在绍兴的弟弟周作人,并在信中嘱咐其要认真阅读.……

  • 标签: 鲁迅陈独秀
  • 简介:鲁迅这一生,与当官也沾了一点边的,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始在南京临时政府,进而到北京北洋政府,担任教育部部员。1912年8月21日,时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任命32名教育部佥事,据专家考证,相当于今天的正处长,其中就有周树人、许寿裳。

  • 标签: 鲁迅 南京临时政府 临时大总统 北洋政府 教育部 袁世凯
  • 简介:鲁迅是谁,不同时期的描述不同。在各自的表述间,有时仿佛在讲不同的人。他的不幸在于,死后一方面不断被简化地陈述,一方面被封闭性处理,结果都腰斩了其思想的要义。2016年,鲁迅离开我们整整80周年。在这80年的纷乱世事变迁中,其实,先生一直都在,他的精神、著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然而我们当下所看到的鲁迅已未必是80年前那个有血有肉且

  • 标签: 遗风录 鲁迅遗风
  • 简介:曾是新文化运动的同路人1917年1月,《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来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新青年》也随之迁来北大,于是,这所陈腐、守旧的学府引进了一股清新的春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作为新文学运动的滚滚春雷,惊醒了许多在旧文化的迷惘中彷徨的知识分子,鲁迅便是其中的一位。鲁迅此时的精神状态正如他自己所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躲在补树书屋内,整日抄写古碑碑文,以纾解郁悒苦闷的心怀。北大教授、《新青年》编辑钱玄同对鲁迅如此消沉难以理解,他常去叙谈,希望鲁迅振作起来,“做点文章”,参加到《新青年》的群体之中。

  • 标签: 鲁迅胡适
  • 简介:前段时间到上海旅游,鲁迅最后10年生活的上海寓所,自然是我所向往的地方。几经周折,我终于寻觅到坐落在上海虹口区山阴路132弄“大陆新村”,探望心仪已久的“鲁迅故居”。

  • 标签: 鲁迅 故居 上海旅游 上海虹口区 大陆
  • 简介:不管东方西方,不问姓资姓社,不拘古代现代,苟利国家之革新,人民之福祉,只要是好东西,统统可以拿来。但又必以中国为本位,以革命为依归。这就是鲁迅的拿来主义,何其正确,何其精警!鲁迅是民族魂,他的魂魄会长留天地间,不会散去。他的文字,常读而常新。平日读鲁,每有新收获、新体会,辄书为札记。鲁迅口述拿来主义改革开放已三十年,但排外思想

  • 标签: 精警 绛洞花主 贼情汇纂 中央编译局 何香久 典圣库
  • 简介:司马迁写人物的风格,对后人的影响实在是大的。直到民国,文人写人记事,还不能摆脱他的余荫。自从胡适提倡新式的传记文学以来,文风渐变,洋人的思维方式开始渗透到文坛,现代意义上的写作挤占了书写的空间。不过就格局来说,旧式的笔记小品的威力依然很大,文人记载旧事,还是喜欢用司马迁的笔法。记得读过民国期间出版的现代名人小传集,名字忘记了,有蔡元培、吴稚晖、胡适、鲁迅等人的小传,新的思路里还有很浓的史记的笔锋,旧文人气还是明显的。那是没有办法的,这就是传统。

  • 标签: 鲁迅 种类 画像 民国期间 传记文学 思维方式
  • 简介: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经常是几个月才理一次发。有一次,先生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的师傅看见他长发垂耳,衣着寒酸,心中不免看不起他,便马马虎虎地一理了事。理完之后,先生不动声色,随手抓了一把铜钱,数也不数,直接塞给那师傅,然后转身而去。那师傅接过铜钱一数,发现竟然比牌价多出几倍,一时又惊又喜。

  • 标签: 理发店 鲁迅 厦门大学 铜钱 牌价
  • 简介:鲁迅不仅提出了构筑现代文化人格的正面主张,而且对中国国民性的负面因素进行了有纲有目的诊断.鲁迅认为中国人的精神纲领是"面子"观念,中国人的精神杂症表现为"官瘾""好斗""瞒和骗""喜调和""十景病""矛盾思想""围观""健忘""不认真"……鲁迅对中国社会众生相的分类概括也非常准确,非常精辟,不仅符合人的不同的社会本质,而且在是非上也能收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

  • 标签: 鲁迅 人学 中国国民性 民魂
  • 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县城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鲁迅思想敏锐,行动果敢,著作颇丰,被尊称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降生时,其祖父在京为官,当得知抱孙子的喜讯时,恰逢友人张之洞来访,便给孙子取名为"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大名"周樟寿",字"豫山"。当鲁迅7岁进私塾学习时,因

  • 标签: 笔名知多少 鲁迅笔名
  • 简介:即便在今天,不少读者尚认为鲁迅先生只是个金刚怒目的战斗者,严肃紧张有余而活泼和蔼不足,他的文章也像匕首,像投枪,充满'战斗的气氛'。这种看法并没有错,却不全面。其实,鲁迅在生活中是个极有趣味的人,看到这一点,将帮助我们认识什么才是许广平所讲的那个'十足的鲁迅'。止庵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十足的鲁迅'举隅》,文中提到鲁迅的一些生活趣味,读来饶有情趣,齿颊留香。文章介绍说,鲁迅喝茶的方式是从绍兴老家带来的喝

  • 标签: 懂得真 真滋味 鲁迅懂得
  • 简介:<正>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云大中文系师生不仅为省广播电台撰写了十多篇普及性的纪念鲁迅专题讲座的广播稿,而且还写出了十多篇有质量的论文。不少论文被省级报刊采用,有的还经省里推荐参加全国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在中文系师生撰写的论文中,有一些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蒙树宏副教授写出了《关于鲁迅生平的史实札记》、《鲁迅在一九二二年》和《关于鲁迅购读<天演论>的时间》等文。郑谦副教授在他的《于无声处听惊雷—从<阿Q正传>等作品看鲁迅先生的革命理想与政治预见》一文中就鲁迅在革命动力的探索与发掘,为美的理想而写丑恶与黑暗,对革命风暴的预见与期待等方面论述了鲁迅

  • 标签: 革命理想 鲁迅 作品 风暴 中文系 学术讨论会
  • 简介:剑箫在7月1日的《新民晚报》上撰文指出:鲁迅先生逝世迄今已有70多年,人们仍然常常要说到他,这不仅仅因为他留下了几百万字的著述,人们在鲁迅身上还能得到十分有用的东西。有三副悼念鲁迅的挽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鲁迅的价值。其一,是蔡元培先生的挽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其二,当年鲁迅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一友人撰成挽联:“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 标签: 鲁迅 《新民晚报》 中国小说史 挽联 蔡元培 文学家
  • 简介:1993年3月,我到政协特邀组报到。第44组里有冯玉祥的长女冯勿伐、蔡锷的公子蔡端、杨虎城之子杨拯民、张学良弟弟张学恩的夫人谢雪萍等。使我惊讶的是沈醉先生也在这个组里。我从七届人大转到八届政协,每位新组员总由分组长介绍一番。当我被介绍时,似乎感到沈醉低迷的双眼目光一闪,抬起头向我这边

  • 标签: 鲁迅 冯玉祥 杨虎城 抬起头 行动小组 楼梯间
  • 简介:<正>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只保留下《拿来主义》、《祝福》、《纪念刘和珍君》这三篇,媒体报道时用了"鲁迅作品成中学课本鸡肋"的说法。我不认同文章篇数减少就说明一个人的作品成"鸡肋"了这个逻辑,如果鲁迅作品是"鸡肋",那么今年首次挤入教材的梁实秋怎么说,"鸡毛"?

  • 标签: 鲁迅作品 《祝福》 中学语文教材 梁实秋 《药》 中学课本
  • 简介:鲁迅是北伐战争的热烈拥护者和支持者。这是他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立场的必然结果。早在1925年4月,鲁迅总结孙中山的革命经验时便指出:“所以我想,无论如何,总要改革才好。但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原因还是他没有党军,因

  • 标签: 革命民主主义 许广平 反帝反封建 吴佩孚 思想立场 民军
  • 简介:在上海临近四川北路不远处,有一条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街,名叫山阴路。该路段132弄9号(原施高塔路大陆新村9号)是一栋红砖红瓦的3层建筑,坐落在一条短浅洁净的弄堂内。1933年4月11日至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曾居住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一段生活和战斗的日子。

  • 标签: 红瓦 高塔 四川北路 日至 许广平 共产主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