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截骨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解除关节疼痛,促进和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延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方法对患者行旋转截骨术,通过不同时期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及康复训练,已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本组19例,经随访,优9例9,良7例8,差3例4,临床疗效优良率76%。结论旋转截骨术对合并早期或进行性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术后不同时期的护理与康复训练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髋臼发育不良 旋转截骨术 康复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偏心性旋转截骨术时于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进行植骨并检测植骨前、后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变化,为临床进行该类手术时后上方是否需要植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将7具人体防腐骨盆标本建立成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测定每具标本模型髋关节所受应力的初始应变值仅,在每具标本的同一侧做偏心性旋转截骨术,再测定应变值β,然后,于旋转截骨后的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加骨块进行植骨,再测定应变值β’。应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比较植骨前后髋关节间应力的改变程度在不同压力负荷时有无差别。结果植骨前后组的对比中,当压力负荷为100N时,t=0.254,P〉0.05;200N时,t=-0.542,P〉0.05,可以认为植骨前后两组问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植骨组多数标本的绝对数值要优于非植骨组。结论旋转截骨后,在旋出部分后上方进行植骨,能使股骨头所受的应力更趋于合理分布,而且,待植骨块与宿主骨完全愈合后,能较好地增加后上方骨的储备量。

  • 标签: 髋关节 发育不良 髋臼旋转截骨术 生物力学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螺钉技术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2例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45.2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12例,T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并下螺钉技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5~285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为360~1 600 mL,平均650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6.4%(19/22)。21例患者术后获12~45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1例失访。21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3.0个月,平均2.2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移位。末次随访时髋关节改良Merle d’Aubigné & Postel评分为8~18分,平均16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8/21)。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并发切口浅表感染,1例患者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8%(5/21)。结论骨折解剖复位后应用下螺钉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内固定强度,避免骨折再移位,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疗效佳。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髋臼下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中心定位器测量前后切迹连线中点至中心的方法,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定位中心及安放假体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0具40侧正常成年人骨盆标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剥离骨盆软组织,显露出缘、前后切迹和Harris窝;通过的垂直径和水平径的交点确定中心,并记录开口平面的垂直径和水平径数值,再利用中心定位器测量前后切迹连线中点至中心的距离(MAC)。应用医学统计学软件对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开口平面的垂直径和水平径分别为45.50—55.60mm、44.50—52.54mm,使用中心定位器测得MAC为26.60—33.82mm,平均为30.87mm,并观察到中心均在靠近卵圆窝内头侧接近月状关节软骨处。根据测量的MAC分别与开口平面的垂直径、水平径以及两者之和数据绘制散点图,提示MAC和开口平面水平径、垂直径、以及两者之和呈正性相关,Pearson系数r分别为0.89、0.81、0.91,从Pearson线性分析可知相比于MAC和垂直径或水平径,MAC和水平径与垂直径之和变量的相关系数更接近1,更具有明显的线性正性相关性。结论MAC和水平径与垂直径之和呈线性正性相关性,提示可以通过测量水平径和垂直径的距离来得到MAC的值,从而可应用中心定位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翻修术中快速准确地确定中心,为正确安放假体,恢复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标签: 髋臼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解剖学 局部 髋臼中心定位器
  • 简介:目的观察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终末期骨关节炎和Harris窝的解剖学特征,探讨复原Harris窝和确定中心的方法,以准确安装假体,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对42例(48)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终末期骨关节炎施行人工全置换术(THA),其中男6例6,女36例42。年龄27~62岁(平均45岁);术前拍摄标准骨盆平片确定Crowe分型,其中CroweⅠ型6,Ⅱ型11,Ⅲ型20,Ⅳ型11。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观察和Harris窝的解剖学特征,清除覆盖于Harris窝表面的骨赘,复原出Harris窝和切迹,并以此为标志确定中心,磨削,安装假体。术后拍摄骨盆平片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评价旋转中心恢复效果。结果48例成人DDH呈浅杯形、浅盘形、贝壳形、三角形四种基本病理类型,Harris窝根据骨赘覆盖程度不同呈现出裂隙状、三角状、封闭状、浅平状四种病理类型;根据复原Harris窝及切迹,确定中心并安装假体,手术前后骨盆前后X线片对比髋关节旋转中心: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术前(37.8±5.2)mm,术后(13.7±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术前(41.6±6.3)mm,术后(24.4±4.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DDH终末期骨关节炎和Harris窝因脱位程度和骨赘增生程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病理类型,清除覆盖于Harris窝表面的骨赘可以复原出Harris窝和切迹,以复原后的Harris窝和切迹为标志确定中心,安装假体,可以准确地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

  • 标签: 髋关节 髋脱位 先天性 髋臼
  • 简介: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的损伤,这种骨折常伴有股骨头脱位,创伤暴力大,骨折表现复杂等特点,自1993年5月~2002年10月共收治骨折13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髋臼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牵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折的治疗当中,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思想为解剖复位,并应用内部固定方式来进行治疗,并在早期即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处于较为特殊的位置,该结构有较高的复杂性,因而需要基于医学影像技术来确定分型,从而对手术治疗进行有效指导。 本文针对骨折外科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一些可行的治疗对策,希望可以给骨折外科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髋臼骨折 外科治疗 内固定
  • 简介:摘要骨折往往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必须从接诊后即刻起进行复苏和抢救,复苏和抢救原则无太大的特殊性,这里不再叙述。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外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应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肢体合并伤、骨折脱位类型、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等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骨折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研究骨折手术治疗。结论骨折通过手术,合理的手术入路选择,解剖复位和满意复位率高,不满意复位率较低;后遗症较少,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

  • 标签: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骨折的治疗当中,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思想为解剖复位,并应用内部固定方式来进行治疗,并在早期即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处于较为特殊的位置,该结构有较高的复杂性,因而需要基于医学影像技术来确定分型,从而对手术治疗进行有效指导。本文针对骨折外科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一些可行的治疗对策,希望可以给骨折外科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髋臼骨折 外科治疗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手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本组46例患者,优良率为95.65%(44/46),随访1年,手术时间(123.2±14.5)min、术中出血量为(423.4±23.5)mL。随访1年,术后12~15周愈合,均完全恢复,未见感染,仅3例疼痛,2例异位骨化,1例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保证了治疗效果,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工业技术的发展,在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重了交通负担,随着而来的交通事故也日渐增多。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多半会造成骨盆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发生频率逐年增高。在骨折的临床就诊中,高能量损伤的不断出现,复合损伤增多,解剖关系复杂,因而手术实施难度较大。骨折浮动分类与手术入路息息相关,本文就主要研究骨折浮动分类及其临床意义,并对三柱的概念进行系统的阐述。

  • 标签: 髋臼三柱 髋臼骨折 分类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截骨术治疗伴有囊变的发育不良(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结果,以及截骨术对囊变的影响。方法从1997年10月至2002年12月,共为28例31伴有囊变的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周围截骨术。男2例,女26例;平均年龄28.7岁。平均随访5.8年。结果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75.5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92.1分;外侧CE角从平均8.3°增加到22.7°,前方CE角从平均-3.2°增加到34.4°,顶倾斜角从平均27.1°下降到6.4°。骨关节炎表现改善和未进展者27(87%),有不同进展者4(13%)。31中,9囊变被完全吸收,15囊变范围变小,6无变化,1囊变范围增大。主要并发症有2矫正不足。结论尽管囊变存在,周围截骨术治疗DDH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当外侧CE角矫正充分时,周围截骨术能够诱导骨重塑,使囊变区变小或被完全吸收。

  • 标签: 髋发育不良 截骨术 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研究骨盆旋转假体实际角度的影响,探讨安全区范围内可以接受的骨盆旋转角度。方法建立骨盆三维模型,确定冠状面、矢状面及轴,假设假体外展45°,前倾15°,简化成坐标图,运用解析几何原理,推导出骨盆旋转角度与实际外展角、前倾角关系的函数公式,运用函数公式计算骨盆旋转角度与实际外展角、前倾角变化趋势,在保持安全区范围内的可以接受的骨盆旋转角度。结果在假设假体外展角45°、前倾角15°不变的情况下,骨盆每前旋转5°,外展角增加0.24°~1.64°,前倾角减少3.70°~3.69°,骨盆每后旋转5°,外展角减少2.00°~3.47°,前倾角增加2.61°~3.62°。随着骨盆的前旋转,其实际外展角呈增大趋势,实际前倾角呈减小趋势;随着骨盆的后旋转,其实际外展角呈减小趋势,实际前倾角呈增大趋势,两者之间呈函数关系。如果骨盆旋转在+13.43°~-14.05°范围内,假体角度理论上保持在"安全区"范围内。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盆旋转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均有影响,其中对前倾角的影响更显著。骨盆在旋转+13.43°~-14.05°时,假体角度理论上仍在"安全区"范围内。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盆 假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5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复杂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顺利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析内固定治疗,综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析内固定治疗复杂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复杂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锁定加压钢析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