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治疗关节扭伤的方法,总结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01月-2012年01月于我院就诊的关节扭伤患者68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治愈42例;有效16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8.53%。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关节扭伤患者,疗效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骶髂关节 扭伤
  • 简介:摘要化脓性关节炎临床并不少见,但发生于关节的化脓性关节炎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一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追踪,回顾性诊断。以期提高影像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率。对不能用常见多发病解释的关节骨质异常征象,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 标签: 骶髂关节 化脓性关节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病(SpA)患者关节炎的MRI检查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关节病(SpA)患者关节炎患者52例,平均分成两组即MRI检查组(26例)和与其对照的X线检查组(26例),MRI检查组进行双侧关节MRI扫描,X线对照组采取盆骨X线平片扫描,并分析对比MRI与X线扫描的征象。结果52例患者中MRI检出率为86.0%,X线检出率为51.3%,Ⅰ至Ⅱ级患者均可显示关节软骨增厚、滑膜信号异常以及骨髓水肿;Ⅲ至Ⅳ级患者有大范围的骨髓内脂肪沉积和骨质硬化。MRI在检出Ⅰ至Ⅱ级的病变率要比X线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够显示出在脊柱关节病(SpA)患者关节炎的早期病理改变,可以作为脊柱关节病(SpA)患者关节炎的早期诊断首选方案。

  • 标签: 脊柱关节病 骶髂关节炎 MRI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影像诊断。资料与方法90例经临床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主要表现为关节毛糙、模糊、侵蚀、破坏、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MRI表现为关节面下骨质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1WI呈高信号。结论CT和MRI对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螺钉微创治疗骶骨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透视下行螺钉内固定术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19~38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5例,交通伤7例,其他损伤5例。结果平均每根空心钉植入时间约45分钟,出血约10毫升。骨盆区前方的损伤另作耻骨支及耻骨联合内固定。麻醉清醒后开始在床上功能锻炼,1周后下地扶拐行走。20例骨折复位良好,11例已拆除内固定;无疼痛17例,轻微疼痛4例,1例术后骨折对位尚可,后发生移位,经切开复位时发生医源性损伤,出现下肢麻木。结论经皮关节螺钉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 标签: 骨盆 微创 骶髂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关节穿刺+0.5m刃针刀+骨盆压正手法治疗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7月1日至2011年9月26日期间在我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确诊为关节炎,且具有关节穿刺、针刀松解、骨盆正压手法治疗的适应症患者2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6例患者,治愈253例,明显好转20例,3例效差,有效率98.5%。结论关节穿刺、针刀、手法治疗关节炎,是一种安全、有较好疗效的综合方法。

  • 标签: 骶髂关节 关节穿刺 刃针刀 骨盆整脊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CT引导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骨盆后环骨折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自2009年7月-2011年7yeu,采用俯卧位CT引导下经皮自髂骨至S1椎体置入1枚直径712mm空心钛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10例。结果10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关节螺钉成功,经近6-12个月随访该方法固定牢靠,无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CT引导下经皮置入螺钉是治疗垂直不稳骨盆后环骨折的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盆骨折骶髂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人体科技馆011号骶骨标本观测,发现L5椎体有明显压缩性唇状骨质增生,右侧有结节壮骨桥骨化连结,椎间隙狭窄,S1和Co1自然融合;X—影像显示L5椎体阴影异常,右前与S1间阴影吸收增强,影纹紊乱;测量除弓明显增加(mm)130.00(男114.50;女107.88)以外,其他未发现明显异常。综合分析,011号骶骨标本为一压缩性退行性骨质增生引起的腰移行畸形,伴尾移行变异。

  • 标签: 骶骨变异 腰椎骶化 骶尾联合 体质测量
  • 简介:根据临床生物力学相关资料,选择人体腰关节中心为研究重点建立力学模型,改变人体身体姿态,结果表明:正常人体处于直立放松平衡位时,脊柱前、后壁肌的向下等长收缩,均不能对L5/S1椎间盘中心起到肌力“软支柱”的作用;前、后壁肌力及L5/S1关节中心应力大小除受到前、后壁肌拉力角的影响外,更受前壁肌的力臂影响,当力臂较小(小于5.0cm)时,壁肌拉力角增加,前、后壁肌力及L拍。关节应力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某一最佳状态,使前、后壁肌收缩所产生的效果在L5/S1关节处完全起到肌力“软支柱”的作用;适当地利用胸、腹腔内压,亦可确保脊柱前、后壁肌群只需用较小的力就能确保躯体平衡,同时亦可起到“软支柱”的作用;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人体屈位状态下脊柱前、后壁肌力及L5/S1处的应力比直立位要大得多,这提示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前屈弯腰,特别是前屈搬物时更应尽可能地减小重力矩。

  • 标签: 静态作业 腰骶关节 应力特征 软支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臀大肌皮瓣移位修复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7月,收治21例尾部III-IV度压疮。男20例,女1例;年龄25岁-63岁。截瘫20例,骨盆骨折昏迷1例。溃疡范围4.5cm×3.5cm-11.0cm×6.5cm。术中采用8cm×6cm~16.5cm×9cm臀大肌上部或下部肌皮瓣移位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压疮无复发,骨盆骨折患者对髋关节稳定性及伸髋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臀大肌肌皮瓣皮肤与肌肉之间连接紧密,耐压耐磨,填充性良好,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血管解剖位置较恒定,手术操作较简便,可修复创面较大,供区可直接缝合,是修复尾部压疮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骶部压疮 皮瓣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管注射治疗腰腿痛的临床进展。即从用药剂量及配伍、局麻药的选择、管的应用解剖、临床适应证及药理试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及对此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骶管 注射 腰腿痛 临床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矢状路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的临床资料,本组11例均先期行横结肠造瘘术,3—6个月后行后矢状路会阴肛门成形术,再3—6个月后关闭横结肠造瘘口。结果本组手术所有操作直视下进行,术野清晰,损伤最小,并发症少。随访8个月至两年,无肛门狭窄、失禁等。结论后矢状路会阴肛门成形术具有直视下操作,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中高肛门闭锁的理想术式之一。

  • 标签: 肛门闭锁 后矢状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外科治疗
  • 简介:<正>1临床现象让我们来看看临床上的现象,先看下肢静脉曲张的病患肢体的分布情况(见表1)。这只是有关下肢静脉曲张文献的一小部分,遗憾的是,大多数相关文章只提单侧肢体和双侧肢体的数量,而不提左右侧肢体的分布,这说明大多数作者认为下肢静脉曲张与哪一侧肢体并无关联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髂总静脉 治疗 双侧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