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的护理

/ 1

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的护理

甘文高洁张丽

甘文高洁张丽(武警江西省总队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33000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334-02

【关键词】肌皮瓣移植褥疮护理

褥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溃疡。长期以来,护理界一直在寻找一些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褥疮的方法。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了5例骶尾部褥疮患者,采用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4例愈合良好,1例愈合欠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45~55岁,均为外伤致瘫痪,骶尾部褥疮形成,病程4个月~6个月,褥疮面积为8cm×10cm~10cm×14cm,褥疮深度为Ⅲ~Ⅳ度。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对于疾病的治疗有明显的消极心理,所以,我们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给予关心和帮助,介绍一些成功的病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很好的配合我们的工作,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

2.2完善术前准备协助完善术前的常规化验和检查,以排除潜在疾病及手术禁忌症,做好术后体位的训练,向患者解释体位的重要性,使其配合治疗。

2.3皮肤准备供皮区及受皮区的皮肤备皮,剔除毛发,保持清洁,避免感染、损伤。

2.4病室准备为避免感染,为皮瓣成活创造条件,每日空气消毒2~3次,室内物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安静、定时通风,室内禁止吸烟。室温维持在25℃~28℃,相对湿度50%~60%。

3术后护理

3.1体位护理术后一般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取俯卧位时,可在腹部和膝部垫一软枕,保证患者舒适。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时,避免皮瓣牵拉和受压。正确的体位有利于皮瓣的血运和静脉回流,是促进皮瓣成活的重要措施。

3.2饮食护理患者宜进食易消化、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的饮食,少量多餐,以保证机体营养需求。体质较弱,营养不良者,可适当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3.3皮肤护理因患者长期卧床,可使用气垫床减轻局部受压,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按摩局部受压皮肤及骨隆突处。大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干净。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

3.4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堵塞、脱落,每日更换引流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术后一般48h~72h拔管。

3.5皮瓣的观察和护理

3.5.1皮瓣温度控制室内温度,可另外用40W红外线烤灯照射7天,烤灯距离为40~60cm,一般术后2~3h皮瓣温度比健侧低1℃左右,以后皮温逐渐升至相等或略高。术后48h以内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后及时报告处理。

3.5.2皮瓣颜色移植皮瓣的颜色应红润,色泽应与健侧相同或稍红于健侧,观察时要注意光线、供皮区皮肤消毒剂的影响。皮瓣颜色变为苍白,毛细血管反应消失,触摸时张力低,说明动脉痉挛供血不足或栓塞(动脉危象);若皮瓣颜色由暗红色逐渐变为暗紫色,肿胀明显,毛细血管反应快,皮肤组织张力高,甚至有张力性水泡,说明静脉痉挛或栓塞(静脉危象)。[1]

3.5.3毛细血管充盈试验用棉签压迫皮瓣皮肤,使皮肤颜色变白后移去棉签,皮肤颜色即转为红色。这段时间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为1~2s,如果毛细血管充盈缓慢或消失,则可能是血液循环中断,应立即汇报医生进行处理。[2]

3.6并发症的预防

3.6.1预防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勤翻身、拍背,指导患者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

3.6.2预防泌尿系感染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导尿管每周更换,引流袋每日更换,引流袋应低于耻骨联合,每日行尿道口消毒及膀胱冲洗,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小结

褥疮好发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种消耗性疾病及老年患者,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等更易发生。而对于深达骨质的褥疮应用多种治疗方法不理想,则可应用外科处理加速愈合。采取肌皮瓣移植治疗褥疮的效果明显,肌皮瓣的血液供应充沛,抗感染力强,易于成活,组织量丰富,术后对皮瓣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皮瓣的成活率,保证手术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邢跃芳.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2(6):956.

[2]吕青,王爱兰,丁白海,主编.现代创伤显微外科护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