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关节错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损伤,可引起腰臀及坐骨神经痛症状,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约占15%~25%[4]。手法治疗本病有着久远的历史,在《医宗金鉴》(清?吴谦)里就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有详细记载“骨错者,臀努斜行。宜手法推按胯骨复位,将所翻之筋向前归之,其患乃除”。在西方由GoldwaitOsgood1905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5]。通过临床医者的不断努力,手法治疗本病日趋成熟,是临床上治疗本病的首选疗法,现将近年治疗本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骶髂关节错位 分型 治疗 手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 比较元胡止痛滴丸联合关节关节阻滞治疗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关节炎患者 9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 (n=46)和对照组 (n=46),对照组给予关节腔阻滞治疗,实验组给予关节阻滞治疗 +元胡止痛滴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 (VAS)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 VAS下降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91.3%。结论:关节阻滞联合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关节阻滞治疗。

  • 标签: 骶髂关节炎 关节阻滞治疗 元胡止痛滴丸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元胡止痛滴丸联合关节关节阻滞治疗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关节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关节腔阻滞治疗,实验组给予关节阻滞治疗+元胡止痛滴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VAS下降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3%。结论关节阻滞联合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关节阻滞治疗。

  • 标签: 骶髂关节炎 关节阻滞治疗 元胡止痛滴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018年收治的关节半脱位2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手法复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15例患者中,优179例,占83.26%;良30例,占13.95%;差6例,占2.79%。其中有155例经过1次手法复位成功,占72.09%;有38例患者为2~5次手法复位成功,占17.67%;有16例患者为6~10次手法复位成功,占7.44%;有6例患者复位未成功,占2.79%。结论手法复位治疗关节半脱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手法复位 骶髂关节 半脱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关节错位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损伤,是引起下腰痛的原因之一,约占15%~25%1。美式整脊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关节疼痛,本文从美式整脊的治疗案例入手,介绍其实施时的具体手法。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用手法进行治疗时请做详细评估后再行实施,本文仅作介绍参考。

  • 标签: 美式整脊 骶髂关节错位 案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骨手法治疗关节半脱位28例效果。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56例关节半脱位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3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8例,给予参照组理筋通络法,给予研究组正骨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关节半脱位患者使用正骨手法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疼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正骨手法 骶髂关节半脱位 理筋通络法
  • 作者: 刘霞顾士荣李银杨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  上海 201600)     【摘  要】目的:超声检查在提高骶髂筋膜脂肪疝检出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方塔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检查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6例骶髂筋膜脂肪疝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结论:骶骼筋膜脂肪疝完全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提高因骶髂筋膜脂肪疝引起的腰腿痛的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及误诊。  【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关节错位患者进行调查,并以骨盆调整手法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所得的效果。方法设置观察组,入选病例来自2017年3月到2018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关节错位患者41例,通过采用骨盆调整手法进行干预;设置对照组,入选病例为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同等数量的同样病例患者,一般资料确保无差异,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常规的推拿手法进行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方法对患者治疗所取得的效果。结果经过干预以后,本文观察组康复37例,康复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康复22例,康复有效率为53.66%,观察组康复有效率相对对照组而言更高,P<0.05;对两组调查对象干预结束后骨盆空间结构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相关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关节错位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病症,治疗时以骨盆调整手法进行干预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效率的提高,对改善患者的骨盆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需要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盆调整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骶髂关节错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放射影像学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13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法分为螺旋 CT组( 44例,应用螺旋 CT诊断方法)、 X线平片组( 44例,应用 X线平片诊断方法)、磁共振组( 44例,应用磁共振诊断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三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患者不同分级( 0级、 I级、 II级、 III级、 IV级)的检出率。结果: X线平片组与螺旋 CT组在 0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磁共振组在 0级检出率显著高于 X线平片组与螺旋 CT组( P<0.05);螺旋 CT组、磁共振组在 I级、 II级检出率显著高于 X线平片组( P<0.05),螺旋 CT组、 X线平片组、磁共振组在 III级、 IV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X线平片诊断方法、螺旋 CT诊断方法以及磁共振诊断方法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患者中均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放射影像学检查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Dixon序列在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关节骨髓水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AS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AS患者入院后均行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Bathankylosingspondylitisdiseaseactivityindex,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ankylosingspondylitisfunctionalindex,BASFI)评分及C反应蛋白、血沉检查。研究组及对照组均行关节MRI常规序列及Dixon序列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对各受检者Dixon序列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双侧关节面下Dixon序列水信号值。研究组双侧关节面下Dixon序列水信号值与BASDAI评分、BASFI评分、C反应蛋白、血沉及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ondyloarthritisresearchconsortiumCanada,SPARCC)关节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双侧关节面下Dixon序列水信号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双侧关节面下Dixon序列水信号值与BASDAI评分、BASFI评分、C反应蛋白、血沉及关节SPARCC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磁共振Dixon序列可以作为评价关节炎活动期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Dixon序列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骶髂关节骨髓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X线、 CT和 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我院 2018年 1月 ~2018年 6月期间收治的 60例脑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患者予以不同检测方式,分别包括 X线检测, CT检测及 MRI检测,观察不同检测方式的临床确诊率,探究其针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测检出率显著高于 X线及 CT检测方式, MRI诊断方式,在毛刺感、关节不光滑、骨质硬化、软骨肿胀、骨质囊变及关节面侵蚀情况的检出情况,显著高于 X线及 CT检测模式,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 检测方式相较于 X线、 CT检测方式,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诊断中的诊断效果更加理想,其能够更加准确反映软骨组织损伤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意见值得推广。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核磁共振 CT检测 X线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患者予以不同检测方式,分别包括X线检测,CT检测及MRI检测,观察不同检测方式的临床确诊率,探究其针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测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及CT检测方式,MRI诊断方式,在毛刺感、关节不光滑、骨质硬化、软骨肿胀、骨质囊变及关节面侵蚀情况的检出情况,显著高于X线及CT检测模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检测方式相较于X线、CT检测方式,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诊断中的诊断效果更加理想,其能够更加准确反映软骨组织损伤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意见值得推广。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核磁共振 CT检测 X线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到2018年1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患者90例,按照检查方法将其平均分成X线组、CT组、MRI组,每个小组30例,分析检出率。结果MRI组的0级病变检出率高于CT组与X线组,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X线组的1级到2级检出率低于CT组与MRI组,相互比较有差异性,P<0.05。3级与4级检出率数据对比未见差异性,P>0.05。在欠光滑与骨质硬化方面CT组与MRI组高于X线组,相互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诊断的工作中,早期病变的检查三种检查方式价值很高,其中MRI法在骨质硬化检查与欠光滑检查的检出率最高,具有很好的推广优势。

  • 标签: X线 CT MRI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患者实施X线影像学检查、CT影像学检查,以及MRI影像学检查的效果差异。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将我院收治的5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患者选做研究对象,为其依次实施X线影像学检查、CT影像学检查,以及MRI影像学检查。比较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指标。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在实施X线影像学检查条件下,其检出率指标为61.54%(32/52);在实施CT影像学检查条件下,其检出率指标为78.85%(41/52);在实施MRI影像学检查条件下,其检出率为96.15%(50/52)。结论对于临床中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患者而言,MRI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运用,能支持患者获取准确有效的检查诊断结果,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X线影像学检查 CT影像学检查 MRI影像学检查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