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阻滞对小儿全麻苏醒期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骶管阻滞对小儿全麻苏醒期的影响观察

黄俊萍

黄俊萍

(广西武鸣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广西武鸣530100)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对提高小儿术后苏醒质量及减少不良反应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和静脉全麻组(B组),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结论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可减少全麻用药量,术后苏醒时间短,并可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作用,可提高患儿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骶管阻滞小儿麻醉苏醒期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154-01

术后躁动是小儿全麻苏醒期常见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对患儿心理和生理造成一定伤害。本文选择在本院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采用两种麻醉方式,分为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对比两组患儿在术后苏醒期苏醒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50例,手术种类包括腹股沟疝手术32例,精索鞘膜积液手术18例,均为男性,ASAⅠ级,术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年龄1~6岁,体重8.5~22kg,手术时间45~65分钟。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B组静脉全麻。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6~8小时,禁饮4小时。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2mg/kg。患儿均在手术室外家人怀抱下开放静脉通道后,以氯胺酮1mg/kg静脉注射基础麻醉后送入手术室,面罩供氧,常规监测HR、SPO2、BP、ECG,再予咪唑安定0.1mg/kg静注加深麻醉。A组取左侧卧位屈膝弯腰体位行骶管穿刺,成功后一次性注入1%利多卡因+0.188%布比卡因混合液0.8ml/kg,手术开始前予静注芬太尼1μg/kg,术中如患儿出现体动则静注氯胺酮1mg/kg加深麻醉。B组患儿手术开始前予静注芬太尼1μg/kg及氯胺酮1mg/kg,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追加氯胺酮0.5~1mg/kg。手术结束后均送入麻醉恢复室观察。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观察苏醒期有无躁动,呼吸道分泌物有无异常增多,有无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术后4h进行疼痛评分,采用面部表情量表法:无痛(0分)、有点痛(2分)、疼痛轻微(4分)、疼痛明显(6分)、疼痛严重(8分)、疼痛剧烈(10分)[1]。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疼痛评分,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见表1。

2.2A组未出现一例苏醒期躁动,B组出现4例躁动,3例经安抚可平静,1例需静注丙泊酚及曲马多才能安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呼吸道分泌物异常增多A组出现2例,B组4例,经口腔吸引后呼吸道通畅;B组出现3例轻度呼吸抑制,经面罩供氧后SPO2保持满意。

表1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组别n氯胺酮用量(mg)苏醒时间(min)疼痛评分(分)

A组2528.7±10.414.3±4.72.05±0.42

B组2565.8±13.642.6±8.26.97±0.36

P<0.05<0.05<0.05

3讨论

单纯静脉全麻虽操作简单,但往往因麻醉药用量较大,麻醉深度不易控制,术后苏醒期延长,术后恢复期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近年来骶管阻滞在小儿手术中广泛开展,适合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由于小儿椎管解剖结构特点,骶管阻滞操作简单易行,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高,麻醉效果良好。屈双权[2]等研究表明对儿童采用骶管阻滞对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可进行有效抑制,而且可降低静脉全麻所导致呼吸抑制以及并发症发生。氯胺酮由于起效快速及强效的镇静镇痛作用,一直是小儿麻醉中一种常用麻醉药物,但氯胺酮用量如果过大,可对患儿呼吸产生抑制,尤其在手术结束,由于麻醉药效消退和疼痛刺激,易出现躁动等现象[3]。本组研究亦显示复合骶管阻滞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术中患儿生命体征更易于维持平稳,也减少氯胺酮引起恶心呕吐及苏醒期精神症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布比卡因为长效局麻药,如骶管阻滞效果确切,可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从而减少由于疼痛刺激而对患儿造成生理和心理上伤害而影响其康复过程[1]。

综上所述,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可减少全麻用药量,降低麻醉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并可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作用,使患儿苏醒后更舒适,是理想麻醉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孟凌新,张丽红等,小儿术后疼痛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3):136-141。

[2]屈双权,周星星,张溪英等,不同麻醉方式对患儿术中应激反应影响效果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725-729。

[3]孙天小,韩树海等,小剂量氯胺酮对全麻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1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