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病例报告介绍了在上颌骨和下颌骨缺损中.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可吸收胶原海绵(ACS)来增宽严重缺损的侧向牙槽嵴。利用外科手术技术结合螺钉和胶原膜,以维持ACS的空间。经过7个月的愈合期,牙槽嵴宽度由1~2mm增加到6~9mm,从而为成功植入种植体提供了保证。通过外科手术维持rhBMP-2/ACS空间的技术,使骨重新形成,由此证明,骨再生不需要额外的颗粒骨。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牙槽嵴 外科手术技术 RHBMP-2 下颌骨缺损 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BMP-2缓释复合物的成骨性能,并对比其与单纯BMP-2间成骨差异。方法:该实验采用藻酸钠、BMP-2和氯化钙混合制备藻酸钙-BMP复合材料,进行体外观察和兔动物试验,通过用x线、组织学、骨密度等方法,研究其诱导成骨活性。结果:缓释组和BMP-2组均在4~12周形成新生骨组织,两组标本均为编织骨形态,x线、组织学、骨密度等方法,均提示两组在骨新骨形成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缓释组新骨形成量大于单纯BMP-2组。结论:BMP-2缓释载体复合物刺激成骨与直接应用BMP-2刺激成骨对新骨形成量存在显著差异,缓释复合物可以持续稳定促进新骨形成,达到缩短骨愈合的目的。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藻酸钠 缓释
  • 简介:骨形态发生蛋白2/7(BMP2/7)异源二聚体,较其同源二聚体具有更强的诱导成骨潜能,是目前组织工程骨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介绍了异源二聚体BMP2/7诱导成骨的相关实验,比较其与同源二聚体生物活性的差异,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异源二聚体 骨组织工程 成骨分化
  • 简介:目前从骨髓中成功分离、鉴定BMSCs的方法较为成熟。新发现一些物质能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因子,其中对BMP研究较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Ⅰ、Ⅱ型BMP受体后激活Smad信号通路诱导成骨。其诱导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应用天然BMP或者将BMP及其协同基因转入BMSCs,通过靶细胞的持续表达BMP促进新骨形成。本文将近10年BMP诱导BMSCs向成骨分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化 骨生成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壳聚糖(CS)/硫酸葡聚糖(DS)/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微球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CS/DS/rhBMP-2微球.取SD大鼠体外培养传至第3代的BMSCs-C57.实验分为4组(n=4):CS/DS/rhBMP-2微球组加入CS/DS/rhBMP-2微球,rhBMP-2组加入rhBMP-2,CS/DS组加入CS/DS微球,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培养2、4、6d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于成骨诱导培养1、3、5、7、9、11、14d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ALP活性;于成骨诱导培养7、14d应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钙结节的生长情况.结果培养2、4、6d,各组之间BMSCs-C57的O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培养3d时,CS/DS/rhBMP-2微球组BMSCs-C57的ALP活性低于rhBMP-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培养5d后,CS/DS/rhBMP-2微球组BMSCs-C57的ALP活性明显高于rhBMP-2组、CS/DS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培养7d,CS/DS/rhBMP-2微球组和rhBMP-2组有钙结节形成,而CS/DS组和空白对照组无钙结节形成;培养14d,CS/DS/rhBMP-2微球组和rhBMP-2组钙结节形成明显,而CS/DS组和空白对照组虽然出现了钙结节,但不明显.结论CS/DS/rhBMP-2微球对BMSCs-C57的增殖无明显作用,但具备良好的BMSCs-C57成骨诱导及分化作用.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硫酸葡聚糖 壳聚糖 骨髓 间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CDMP1)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软骨构建能力。方法取瘢痕切除术后丢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提取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瘢痕成纤维细胞与PGA/PLA支架复合,CDMP1软骨诱导液(CDMP1终浓度为100ng/mL)进行诱导培养2周,设为诱导组(n=10);将常规培养液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作为阴性对照,设为非诱导组(n=4);将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作为阳性对照,设为软骨组(n=4)。分别于4周和8周后取材,进行各组湿重、糖胺聚糖(GAG)含量测定,HE染色、Safranine-O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体内培养4周、8周后各组湿重、GAG含量测定显示,诱导组均高于非诱导组(P〈0.05)。体内培养4周后,诱导组HE染色结果显示,瘢痕成纤维细胞诱导后出现软骨细胞陷窝结构;Safranine-O染色结果示,GAG均匀分布于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部分瘢痕成纤维细胞基质中COLⅡ阳性表达。8周时,诱导组的类软骨结果相对4周时更加成熟,更加符合软骨结构分布。结论在CDMP1诱导下,瘢痕成纤维细胞与PGA/PLA材料复合,在体内可以形成类软骨组织,具备一定的成软骨能力。

  • 标签: 瘢痕成纤维细胞 软骨细胞 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 诱导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MALB和β2-MG的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尿MALB和β2-MG的联合检测,能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 &beta 2-微球蛋白
  • 简介:水痘和带状疱疹分别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原发感染和再活化引起不同临床表现的2种疾病。水痘传染性强,而带状疱疹的传染性则尚未十分明确。本文报告一组带状疱疹患者家庭内2名密切接触者2周内相继患水痘的病例。

  • 标签: 水痘 带状疱疹 密切接触者
  • 简介:荧光示踪技术是激发光通过激发荧光基团到达高能量状态,而后产生发射光,并利用生物荧光影像分析技术直接检测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最常用的是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随后发现的红色荧光蛋白(redfluorescentprotein,RFP)在灵敏度和信噪比方面均比GFP高,此外还有黄色荧光蛋白(yellowfluorescentprotein,YFP)等,这为基于GFP的体内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补工具。随着荧光蛋白在细胞生物学上的广泛应用,使活体细胞显像问题得以解决,并且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荧光蛋白可以对各种细胞过程进行显像示踪,这些蛋白可作为报告基因,独特的荧光光谱能在体内外对尚未明确的细胞过程进行示踪。比如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在细胞水平有何异常?荧光蛋白的活体成像能观察各种肿瘤模型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包括肿瘤最初的发生,肿瘤细胞随后的迁移和入侵,转移播种,生成血管以及肿瘤和宿主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等。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各个阶段的研究中,本文就近些年来荧光示踪技术在肿瘤细胞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肿瘤发生发展 应用 protein 示踪技术 红色荧光蛋白
  • 简介: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的趋势。目前普遍认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及家族史等。近年的研究证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涉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本文就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予以分析。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 冠心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冠心病(CH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存在密切关系、hs-CRP、FIB、DD可以作为CH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对CHD患者的诊断、病情判定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107例,其中糖尿病高HbA1c组53例(HbA1c≥7%),糖尿病低HbA1c组54例(HbA1c<7%)。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糖、血脂、肌酐、尿酸、尿素氮水平。结果(1)糖尿病高HbA1c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糖尿病低HbA1c(P<0.05)(2)糖尿病高HbA1c组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低HbA1c组。结论糖尿病高HbA1c患者肾功能损伤更明显。控制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对改善糖尿病的预后和减少不良结局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微量白蛋白尿
  • 简介:接头蛋白或支架蛋白可以介导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促进蛋白复合物的形成。Gab2作为中介分子,通过招募受体酪氨酸激酶等膜受体与其下游的效应蛋白如SHP2、P13K的p85亚基,PLCy、CRK、SHC和SHIP的结合来实现信号的传递。近年来,由于Gab2支架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其在人类癌症特别是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中的角色备受关注。Gab2主要参与介导SHP2/RAS/ERK和P13K/AKT两条经典的信号通路。综述Gab2的结构与功能,调解的蛋白,在癌症中的作用以及其作为药物治疗靶点的潜力。

  • 标签: 支架蛋白 Gab2 信号通路 癌症 靶点
  • 简介:设计批评的理论形态的成长伴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而逐渐成熟,然而在此之前,东西方都有值得关注的设计批评的历史传统.中国的设计批评的历史传统更有其特色.构建完善的、具有本土特点的设计批评学体系有赖于我们对传统设计批评资源的开掘和研究.

  • 标签: 设计批评 历史传统 理论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ZHX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ZHX2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行结直肠癌手术、临床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且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石蜡标本57例,采用免疫组化SuperVision法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ZHX2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ZH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7%(46/57),ZHX2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3.0%(53/5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学分级的ZHX2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7例病例获得1~60个月,平均(38.8±10.3)个月随访,存活37例,死亡20例,生存期为1~60个月,平均生存期为(37.6±9.7)个月。ZHX2阳性组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均优于ZHX2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HX2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演进,并有助于患者预后的判断。

  • 标签: 结直肠癌 ZHX2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清β2-微球蛋白在慢性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慢性肾病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92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结果。结果实验组β2微球蛋白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含量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是慢性肾病诊断的可靠血清生化指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清 &beta 2-微球蛋白 慢性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糖尿病诊断中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的意义,方法采用Mogensen法分类,血、尿β2-m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DⅠ各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Ⅱ组β2-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余各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Ⅲ组与对照组β2-m比较,P值<0.05,其余三项P值均<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DⅣ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β2-m测定,有助于对早期DN做出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控制DN的发展,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胰岛素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量及达标率分析。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264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值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A1c<7%,79例)和未达标组(10%≥HbA1c≥7%,84例;HbA1c≥10%,101例)。结论①HbA1c达标率为29.92%;②未达标率为70.08%;与2011年2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糖尿病血糖不达标调查结果显示的2/3相比略高。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检测 达标率
  • 简介: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血清铁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400例T2DM患者(T2DM组)、400例高血清铁蛋白非糖尿病(non-diabetesmellitus,NDM组)患者和400名健康体检人群(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胰岛素、血清铁蛋白和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空腹胰岛素指标在T2DM组与NDM组、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铁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在T2DM组、NDM组及健康对照组两两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当T2DM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292.5mg/L时,其诊断T2D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2%和91.6%,曲线下面积为0.82,血清铁蛋白与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相比,显示出与疾病间更好的风险关系。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与T2DM的高风险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清铁蛋白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蛋白(a)(Lp(a))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和肌酐比值(ACR)测定结果,将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5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NC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分析各血脂成分与ACR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L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DN组和CDN组Lp(a)水平明显高于SDM组,Lp(a)与ACR呈直线正相关(r=0.726,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Lp(a)水平与肾损害程度有关,可反映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脂蛋白(a)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