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的内科临床诊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名食管裂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内科治疗手段,综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例食管裂孔患者经内科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食管裂孔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诊断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20例至我院进行食管裂孔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患者,均予以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分析患者术中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呈现良好效果。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在临床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 胃底折叠术 食管裂孔疝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性食管裂孔的放射诊断。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6月为期,共选择患者44例,经临床确诊为食管裂孔,对患者开展胸片扫描、X线钡餐扫描以及CT扫描检查,所得数据分别记为A组、B组和C组,记录三组放射诊断结果中的阳性率和诊断情况。结果A组诊断后阳性率为61.36%(27/44)、B组阳性率为95.45%(42/44)、C组阳性率为100.00%,由此可见B组和C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虽然胸片检查的方法比较简单,但是阳性率诊出率比较低,钡餐在老年人中的运用难度较大,因此CT检查是最适合诊断老年性食管裂孔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44例滑动性食管裂孔患者进行临床上的内镜诊断,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内镜诊断对于滑动性食管裂孔这一疾病的诊断价值,并面向大众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44例滑动性食管裂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利用内镜诊断方法,观察食管裂孔患者的镜下特征。结果食管裂孔的主要内镜特征是齿状线上移,下方可见囊,食管裂孔压迹松弛、宽大,诊断食管裂孔这一疾病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的胃囊上出现膈裂孔压迹,食管炎是这一疾病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病。结论对于滑动性食管裂孔来说,内镜诊断下可以更直观、清晰的观察该病的几项特点,这一方法是食管裂孔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面向大众推广。

  • 标签: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 内镜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食管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修补术的患者12例,其中男性患者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73.58±8.88)岁。其中nissen术式治疗8例,Dor术3例,toupet术1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发生于nissen手术组。其中1例为术后恢复进食时出现吞咽半流质食物有梗阻感,经禁食、制酸、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利尿等治疗后,吞咽困难明显改善;另外1例因术前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化痰及加强呼吸道护理后,感染得已控制。术后随访1年的结果发现仅nissen手术组中1例患者在进食粗糙食物时有梗阻感,无反酸、嗳气及解血便等症状。结论三种手术方式(nissen、Dor和Toupet)均是腹腔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的安全有效术式,术后短期内疗效无明显差别。

  • 标签: 腹腔镜 食管裂孔疝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股沟斜患者分别采取环充填式修术、平片无张力修术治疗,对比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腹股沟斜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取环充填式修术治疗;观察组52例,采取环充填式修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23%VS36.54%)(P<0.05)。结论两种修术治疗腹股沟斜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临床疗效相似,其中平片无张力修术的并发症更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疝环充填式疝修术 平片无张力疝修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和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的效果,为腹股沟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4例腹股沟患者,随机分为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的参照组以及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观察组,各52例。对比两组腹股沟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期间复发率情况。结果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复发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接受平片无张力、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临床效果相当,但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方面更具优势,具有首选价值。

  • 标签: 平片无张力 疝环充填式 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复发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腹股沟患者的临床优选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腹股沟老年患者共计74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行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腹股沟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下床活动之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8.11%,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为29.73%,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老年人 效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患者老年男性,43+年前因左侧腹股沟斜行手术治疗,手术后两月即再次出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考虑反复,未再采取治疗,近日患者左侧腹股沟区包括反复突出伴不可回纳到我院住院治疗。查体左下腹有长约3cm手术瘢痕,左侧腹股沟有长约5cm手术瘢痕,并可见14cm×12cm包块坠入阴囊,质软,界限欠清,无压痛,平卧时包块不能还纳入腹腔。腹股沟区彩超提示包块内可见小肠蠕动。入院诊断左侧腹股沟斜术后复发伴嵌顿。

  • 标签: 腹股沟疝 滑疝 马鞍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行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60.5min,平均住院4.5天。术后切口疼痛轻,下床活动时间24~36h,无阴囊水肿、切口积液、感染等并发症,腹股沟区异物感、隐痛不适1例。随访110例,随访时间3~60个月,无复发,无排异反应。结论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创伤小,术后痛苦轻,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为腹股沟修补术的优选方法之一。

  • 标签: 腹股沟疝 疝环充填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腹股沟患者纳入研究,患者资料选择起止时间为2009年1月—2018年9月,入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分别实施常规手术治疗与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并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相应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其中1例为低热,2例为术后疼痛,低于对照组的19.05%,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效果确切。

  • 标签: 腹股沟疝 手术治疗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腹股沟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53例采用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的疗效显著,可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传统疝修补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平片无张力修补术与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患者122例参与本次研究,随机选取其中61例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将剩余61例设为对照组,对其实施环充填式修补术,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以及手术时间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住院时间和费用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股沟患者应用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不仅效果好,而且复发率低,且住院时间短、治疗成本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环充填式修术与平片无张力修术治疗腹股沟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腹股沟斜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环充填式修术,观察组进行平面无张力修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充填式修术与平片无张力修术治疗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平片无张力修术治疗费用明显低于环充填式修补术。

  • 标签: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充填式疝修术 腹股沟斜疝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腹股沟斜囊高位结扎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腹股沟斜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者92例,并且对其进行了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6例,对其实施了常规修补术,研究组患者46例,对该组患者实施了囊高位结扎无张力修补术。结果VAS评分、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对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复发率方面,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结论对于腹股沟斜疾病,通过囊高位结扎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不仅术后疼痛减少,而且能够短时间内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恢复,复发率也比较低。

  • 标签: 疝囊高位结扎 腹股沟斜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4.0±0.8)d,术后恢复时间(5.0±1.0)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7.50%(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治疗腹股沟,与传统修补术相比,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因而总体疗效更为理想。

  • 标签: 无张力 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和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的手术治疗效果展开研究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的腹股沟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采用平片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经对比实验,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与患者手术后的疼痛发生概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手术后的复发率为0,也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平片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效果要显著,在医学临床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的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威远县镇西中心卫生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1例行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四川省威远县镇西中心卫生院同期收治的31例行传统修补术的腹股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相较于传统修补术,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其具有恢复快、患者预后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腹股沟中采用环充填式修术和平片无张力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诊断为腹股沟的100例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后,对照组进行环充填式修术,观察组进行平片无张力修术,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对照组为26.0%,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股沟治疗中采用平片无张力修术的效果突出,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疝环充填式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