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经尿道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悦

张悦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161000

【摘要】目的: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时应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或电切术的方法,并对其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方法: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计142例,按照患者自身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钬激光切除术,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无差别的优质护理,并对其临床的手术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的并发症等数据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的冲洗率等诸多方面的治疗效果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诊疗时应用钬激光切除术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钬激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临床疗效;电切术

膀胱肿瘤是人体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中75%左右的膀胱肿瘤均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当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最为常见的手术方法,但其在临床的应用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近年来,激光技术在医疗领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笔者通过对14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计142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将142例患者按照其自身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6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42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3±3.5)岁;对照组8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41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3.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方面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钬激光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需常规留置导尿管,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在手术后的血尿情况决定患者是否需要对膀胱进行冲洗,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表柔比星对其膀胱进行灌注,每周灌注一次,连续进行8次灌注,而后调整为为每月一次灌注,连续灌注10次,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无差别的优质护理,并对其临床的手术时间,住院年时间,术后的并发症等数据进行观察与对比。

1.3统计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数次,计量资料以均数±的标准差(x±s)进行表述,且对两组患者数据的比较使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可认为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的手术时间为(22.71±5.16)min,对照组平均的手术时间为(27.84±9.39)min,经计算,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具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观察组共有2例患者需要对膀胱进行冲洗,观察组则有12例患者需要冲洗,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尿管的留置时间为(2.37±0.54)天,对照组平均时间为(3.84±0.92)天,经计算,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为(6.53±0.99)天,对照组则为(7.78±3.45)天,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并未有患者出现膀胱穿孔的情况,而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临床中出现膀胱穿孔,在手术后经过保守治疗痊愈。

在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4-37个月的随访,术后患者均为出现尿道狭窄的情况,对照组在手术后有2例患者由于输尿管口的狭窄而导致输尿管出现肾盂积水。观察组在手术后2年内有12例患者疾病复发,占观察组患者总数的19.35%,对照组在手术后2年内有22例患者复发,占对照组患者总数的27.50%,两组患者在术后复发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在当前临床中对NMIBC进行治疗时主要选择经尿道电切术的手术方法,其主要利用电热效应将肿瘤切除,然而,由于电切其本身所具有的物体特性,导致这以手术方法在临床中存在着一定的无法避免的缺陷。随着激光技术在医疗中的不断深入,在对NMIBC的治疗中,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在临床中具有着切割温度较低,较小的热损伤,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等优点。

笔者通过对142例患者采用分组治疗的方式,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钬激光切除术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的冲洗率等诸多方面的治疗效果均要优于经尿道电切术的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笔者认为,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诊疗时应用钬激光切除术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1]罗斌,王博,蒋学文.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比较[B].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008-8849(2011)15-1858-03.[2]陈宇东,韩刚,刘伟英,王领军,王强,王志鹏,王卫宁,刘同伟,苑海波,李春吾,殷晓松,白旭青,乔刚,梅光明,历梅,张倩.经尿道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耽肿瘤78例[A].解放军医药杂志,2095-140X(2013)03-0050-03.[3]陈伟,薄隽杰,张连华,沙建军,张慧国,刘东明,黄翼然.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析——附92例报告[A].《中国癌症杂志》,1007-3639(2009)03-0214-04.[4]梁胜杰,邹青松,韩邦灵,邵怡,荆翌峰,赵福军,刘海涛,夏术阶.经尿道膀肤肿瘤切除术后补救性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肤癌的疗效分析[A].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001-1420(2013)10-0755-03.[5]白云金,李金洪,魏强,等.激光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4,34(3):39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