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各营养强化化合物的使用情况,为修订我国食品营养强化使用标准及完善其配套质量规格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使用标准》食品分类体系,于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随机采集我国市售各类预包装食品样品3760份(不包括13.0特殊膳食用食品以及12.01盐及代盐制品等),分析其中各强化的化合物来源,统计各强化化合物的使用频次。结果从3760份调查样品中分离出强化食品样品489份,所有强化化合物的累计使用频次2689次,在GB14880-2012附录B及其后续增补公告的133种强化化合物中,52.6%(70/133)的化合物使用频次高于1次,但也存在47.4%(63/133)的化合物使用频次为0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中,47.6%(30/63)的化合物没有相应的质量规格标准,52.4%(33/63)的化合物尽管有配套质量规格标准,但可能由于强化成本较高、产品不易保存以及生物利用率较低等因素影响,也很少使用。结论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各营养强化化合物的使用情况和质量规格标准现状,为GB14880-2012的修订提供资料支持,对于没有质量规格标准的物质,建议在标准制定时尽快完善,同时也建议在GB14880-2012修订时进一步评估现有的化合物名单。

  • 标签: 营养强化剂 化合物 食品安全标准 调查 预包装 食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总结饮食营养与高血压病人之间的关系,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高血压病人的体质不同制定不同的营养方案,能增强其治疗效果,并有助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营养 营养补充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营养健康越来越重视,而营养保健食品也跟随着食品工业的崛起快速的发展,目前的市场上营养保健品种类繁多,为分析硬要保健食品的研发与公众健康之间的关系,本文针对营养保健食品的定义和其基本特征进行概述,并根据公众健康所需的营养进行分析,总结营养保健食品研发的现状,对此提出相应的提高保健品食品研发质量的措施,使得营养保健食品的研发能够满足公众健康的需要。

  • 标签: 营养保健品 食品研发 公众健康
  • 简介:“哦,老虎,你要吃我是吧?我告诉你,几十年前你要吃我,我可是细皮嫩肉味道鲜美,还是绿色食品:可这些年来,我各种各样的添加都没少吃,假酒没少喝,各种各样有毒的气体我也没少吸,你要吃我就等于吃毒药!”——这是今年央视春晚相声《新虎口遐想》的一句台词。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绿色食品 味道
  • 简介:为培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从五个方面开展工匠精神培养与食品专业课程相融通的研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匠精神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 标签: 工匠精神 专业课程 融通
  • 简介:豆类、扁豆、鹰嘴豆和其它可食用的豆荚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纤维及其它营养物。在素食食谱中,豆荚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最近,豆科植物家族的一个分支受到了国际关注。豆荚类食品是指从豆荚中收获的豆类干种子,如鹰嘴豆、扁豆、干豌豆、干豆等。它们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联合国因此将2016年宣布为"国际豆荚类食品年"。

  • 标签: 可食用 食品 营养价值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来源 豆科植物
  • 简介:摘要研究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防腐(苯甲酸)的含量。样品中苯甲酸的最小检出量为0.0010mg/ml,回收率为98%。该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准确。

  • 标签: 防腐剂 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基于当前微媒体学习环境,探索利用各种微媒体提高营养教育效果的路径,开启微媒体时代营养教育新模式.

  • 标签: 营养教育 微媒体 策略
  • 简介: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非常注重市场营销,其中地域营销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多数食品企业在进行食品地域营销时,都存在营销手段单一、未能体现食品的地域优势、未塑造地域品牌及未构建地域营销网络体系等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就是"对症下药",笔者结合诸多知名食品的营销案例,提出解决地域营销存在的问题,应该运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突显产品的地域优势,注重地域品牌塑造,并且要构建地域营销网络。

  • 标签: 地域优势 地域营销 食品营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剂量间断补充铁与饮食强化治疗轻度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06月—2016年01月于我院治疗的轻度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共105例,根据知性自愿选择小剂量间断补充铁与常规治疗量铁进行分组,小剂量间断补充组55例,以小剂量铁(元素铁2mg/Kg/次,每周三次,治疗3月复查)与饮食强化展开治疗,常规剂量组50例,以常规剂量铁(元素铁4~6mg/Kg/日,分成3次服用,治疗1月复查),两种方法均为餐间服用,同时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小剂量间断补充组总有效率98.18%、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治疗后复查血红蛋白水平与常规剂量组98.0%、12%(P<0.05)对比,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对轻度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以小剂量铁间断补充联合饮食强化进行治疗,小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治疗均达到效果,小剂量组治疗时间略长,但小剂量组治疗后患儿不良反应较少,且家长易于接受服药,同时还能减轻儿童服药的不良情绪等,可在口服困难儿童采用间断补充与饮食强化方式补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小剂量铁剂 饮食强化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随着近些年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相继曝光,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食品检测作为把控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关卡,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食品监测的诸多项目里,对于食品着色的检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它的安全性直接关乎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故而备受重视。鉴于此种状况,本文作者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了食品安全检测中关于着色的检测方法,希望能对提高食品安全监测有所裨益。不妥之处,敬请相关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 标签: 食品检测 合成着色剂 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在中职烹饪专业食品雕刻课程教学中,首先做好备课工作,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运用,接合精彩的技能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阶段,注重学科交叉教学,引入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改进方法,帮助学生在审美与技能水平两方面能力的提高。

  • 标签: 烹饪食品雕刻教学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食品添加种类繁多,直接关系着人们的食用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现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整个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在肉制品加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在改善肉制品品质和色、香、味、形、原料及成品的保质保鲜,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新产品的开发及食品加工工艺等方面,通过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探讨其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肉制品加工 应用
  • 简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的快速提升,也使得人们对生活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口味,对食品外在美观与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加工企业为了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在食品内部添加了添加来提升食品的色、香、味,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安全,人们对食品添加的检测方面也因此更加关注。本文分析了一种新型的分离分析技术,离子色谱法在食品添加检测方面的应用,其具备快速便捷、灵敏度高、环境优、选择性能佳等特点,为食品安全打下基础,保证人们的健康。

  • 标签: 离子色谱 食品添加剂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强化营养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诊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患者营养增强性干预护理治疗,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发现观察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为5.00%,对照组为23.33%,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营养指标发生明显提升,对照组主要营养指标变化不明显,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其他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强化饮食护理可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病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诊治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科学护理 生活质量 均衡营养 调整饮食
  • 简介:食品添加应用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食品专业的专业通用课程。本文主要研究《食品添加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食品添加应用技术》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方法。实践证明,只有把《食品添加应用技术》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 标签: 高职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