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44岁男性患者因患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2次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均在次日出现双侧颌下腺明显肿大。查体发现患者局部皮肤颜色和温度无异常,无明显压痛,口腔内黏膜完整,颌下腺导管口未见红肿。超声检查示双侧颌下腺弥漫性肿大,可探及周围淋巴结及双侧颈部淋巴结。首次发生颌下腺肿大时,未意识到与药物有关,未给予停药及特殊处理,患者颌下腺肿大于2 d后自行消退。第2次住院用药后患者又出现双侧颌下腺肿大,因患者既往多次住院均使用过门冬氨酸鸟氨酸,未出现颌下腺肿大,故考虑患者的颌下腺肿大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关。停用该药,继续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1 d后患者颌下腺肿大完全消退。

  • 标签: 谷胱甘肽 颌下腺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颌下腺米库利兹病(Mikulicz disease,MD)。患者女,65岁,因“发现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半年余”收入聊城市人民医院。查体: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度差。淋巴结针吸不除外非霍奇金淋巴瘤。颈部强化CT:双侧颌下腺弥漫性肿大,双侧颈部见多发小淋巴结。在全麻下行右侧颈部肿物切除活检术。术中见右侧颌下质硬肿块,肿物呈弥漫性结节状改变,与颌下腺连为一体。术后病理诊断为涎腺MD。给予泼尼松治疗,6周后超声检查颌下腺的大小明显减小,低回声病变和颌下腺回声纹理改善。IgG4的血清浓度降至1.30 g/L。患者随访1年仍处于稳定状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颌下腺导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住院及门诊治疗的49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口服催涎剂和颌下腺区域按摩等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成A、B、C、D四组,分析各组特点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四组患者3年后恢复良好率分别为:A组33.3%、B组77.7%、C组83%、D组90%。结论采取口服催涎剂和颌下腺区域按摩与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的愈合相关,两者联合运用可提高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的恢复良好率。

  • 标签: 颌下腺疾病结石 手术 口腔 辅助治疗
  • 简介:患者,男,23岁。2003年8月5日就诊,主诉右颌下肿痛20天。1年前自觉口含花籽(花籽短细长形)时花籽经舌下导管开口进入颌下未能排出,也无不适未进行治疗。20天前右颌下出现肿胀,略有疼痛,进食时肿胀增大明显,进食后肿胀逐渐缩小。

  • 标签: 颌下腺异物 挤压 进食后 经舌下 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患者颌下腺MRI的表现及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收集确诊为SS的31例女性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的颌下腺MRI图像。观察T1WI、T2WI及抑脂T2WI图像,并对患者颌下腺进行脂肪信号分级。测量受试者双侧颌下腺体积,并观察两组体积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呈双侧颌下腺信号不均改变,T1WI和T2WI均为多发弥漫分布脂肪信号,抑脂T2WI呈低信号。在62个腺体中,常规MRI检出病变50个,无假阳性结果。对照组15例30个颌下腺腺体内未见脂肪信号,脂肪信号分级为0级。颌下腺脂肪信号分级的敏感度为80.7%,阳性预测值为100%,特异度为100%。颌下腺脂肪信号分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03。病例组颌下腺体积小于对照组体积(P<0.05),病例组非0级颌下腺体积小于0级颌下腺体积(P<0.05)。病例组颌下腺体积与脂肪信号分级相关性较差(r=-0.102,P>0.05),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颌下腺MRI检查可以作为辅助诊断SS的影像学检查之一。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颌下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的征象在颌下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临床应该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颌下腺肿瘤CT平扫与增强扫描征象,良性肿瘤16例,恶性7例,年龄17-70岁(平均43.2±4.6岁),良性包括混合瘤15例及腺脂肪瘤1例,恶性包括腺样囊性癌4例和导管细胞癌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为单侧发病。16例良性肿瘤多呈圆形、椭圆形,13例界清,3例见包膜;增强后均匀强化,界限清晰;1例腺脂肪瘤无强化,呈脂肪密度。7例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形态不规则,3例钙化;增强后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论CT诊断颌下腺肿瘤须进行平扫与增强扫描,良恶性肿瘤CT征象特点不同,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颌下腺 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颌下腺切除手术是口腔颌面-头颈外科的经典手术之一。经典的下颌下腺切除术采用距下颌骨下缘1.5~2.0cm的平行切口,称为经颈部进路(transcervicalapproach)。该切口具有进路直接、显露充分、操作方便、能有效控制出血和便于扩大手术范围等优点,是下颌下腺切除术的首选切口。但该进路也有缺点,如留有颈部瘢痕,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1%~7%)、舌神经(1.4%)、舌下神经(2.9%)的可能,严重者可引起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少数患者还可导致唾液腺囊肿。随着对面颈部手术美容要求的提高.年轻和女性患者不愿接受下颌下区明显的永久性瘢痕以及可能引起的暂时性口角歪斜。然而,即使将切口设计在下颌下区皮纹内、以美容缝线精细缝合和采用小切口,仍会留有瘢痕。

  • 标签: 下颌下腺 下颌下腺切除术 手术进路
  • 简介: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SGPA)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SGPA,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均为单发,右侧6例,左侧9例.根据肿块与颌下腺关系,将SGPA分为3型:颌下腺内实质型11例(73.3%),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部分病灶T2WI见更高斑点状高信号,呈沙砾状改变,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颌下腺内囊实混合型,3例(20.0%),肿块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颌下腺旁型1例(6.7%),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正常颌下腺呈受压改变.15例周围均见包膜形成,T1WI、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包膜完整13例,不完整2例.15例均未见钙化.结论:SGPA具有一定的MRI特征,对颌下腺实质型及囊实混合型肿块,MRI有助于正确诊断,颌下腺旁型肿块少见,诊断较困难.

  • 标签: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涎腺导管癌(salivaryductcarcinoma,SDC)是一种较少见、具有侵袭性、发生于唾液腺的高度恶性肿瘤,由Kleinsasser等[1]于1968年首先报道,其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类似。国内有文献报道SDC发生于腮腺、颌下腺及腭腺的比例为4.5∶2.5∶1[2]。本文报道1例经超声检查的颌下腺导管癌。

  • 标签: 颌下腺导管癌 超声 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筛选小鼠下颌下腺发育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并预测其基因功能,为唾液腺组织工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小鼠胚胎第18.5天、19.5天、出生后当天、出生后3天等4个不同时期的下颌下腺,进行基因芯片检测,BeadStation500System扫描仪(illumina,Inc.)对芯片扫描,然后采用BeadStudioGeneExpressionModule图像分析软件(illumina,Inc.)对芯片灰度扫描图进行分析,构建小鼠下颌下腺的全基因表达谱。应用生物信息学STC法分析基因表达趋势,建立发育时间与基因表达相关的调控网络图,从网络中筛选关键基因,预测其基因功能,并对关键基因Skp2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应用STC生物学方法,得到差异基因的8种显著性表达趋势,其中有4种与表型相关。构建网络图筛选关键基因,得到Ddx1、Cenpl、Fanci、Skp2、Rbm4、Dak。Skp2基因检测数据与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一致。其中Skp2与胚胎期细胞的分化、增殖密切相关。结论:6个关键基因在小鼠下颌下腺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下颌下腺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趋势的显著性分析 关键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内径路颌下腺切除术后护理方式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需进行口内径路颌下腺切除术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切除术的疗效。结果30例患者经过术后严密的观察及优质护理,所有患者的切口愈合良好,无其它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进行了口内径路颌下腺切除术患者的术后进行观察,并采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颌下腺切除术 口内径路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用于诊断颌下腺涎石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颌下腺涎石病患者26例,进行下颌横断(拾)片、颌下腺侧位片和CBCT检查并定位涎石位置,行颌下腺导管切开取石术或颌下腺切除术.结果4例为多发涎石,22例为单发涎石.8例涎石位于导管口,6例位于前磨牙区,5例位于磨牙区,3例位于腺门部,4例位于颌下腺内.涎石最大直径12mm,最小直径5mm,平均8.4mm.距下颌骨内侧缘的平均距离为(8.5±2.7)mm.有3例在下颌横断骆片和颌下腺侧位片中未显影而在CBCT中显影.19例行颌下腺导管切开取石术,7例行颌下腺切除术.结论CBCT可作为诊断颌下腺涎石病的常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一些涎石较小、钙化不全病例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涎石病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上皮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分离大鼠颌下腺,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ZO-1、Occludin、Claudin-3和Claudin-4等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Claudin-3表达于涎腺腺泡上皮及导管上皮,与Occludin及ZO-1共表达提示位于紧密连接处。Claudin-4只表达于导管,腺泡中不表达。结论:Claudin在鼠颌下腺中表达具组织特异性。

  • 标签: 紧密连接蛋白 颌下腺 大鼠
  • 简介:[摘要] 目的 确定经口内镜辅助颌下腺切除术的解剖层次和神经、血管结构,系统性评估该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21年7月至9月在10具尸体上行左右共20例经口内镜辅助颌下腺切除术,确定经口入路的解剖层次和神经、血管结构,总结舌神经、舌下神经、舌深动静脉、颌外动脉及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关系,观察有无血管、神经损伤。结果 20例颌下腺切除术均顺利完成,颌下腺导管均全程切除,所有病例均未切除舌下腺,均未损伤舌神经、舌下神经、舌深动静脉、颌外动脉及面神经。结论 经口内镜辅助颌下腺切除术在解剖学上可行,可安全到达颌下三角区并切除颌下腺

  • 标签: []  口内入路 内镜 颌下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