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静脉穿刺技术,提高静脉穿刺质量。方法通过调整操作者与患者的心态,稳定血管,捏紧针柄,准确定好穿刺进针的点、方向、角度及掌握好快速进针的力度和技巧的措施和方法。结果患者进针时疼痛感明显减轻,甚至无感觉。结论牢牢掌握稳、准、狠三点静脉穿刺的技术要领,可明显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痛感,甚至达到无痛。

  • 标签: 无痛静脉穿刺 探讨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静脉留置针逆行静脉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顺行穿刺方式,试验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6%,对照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患者的浅静脉进行有效保护。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逆行静脉穿刺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输液护理对小儿静脉穿刺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输液的138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患儿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但哭闹、出血以及肠胃反应患儿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肌肉萎缩、硬块以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穿刺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更理想。

  • 标签: 静脉输液护理 小儿静脉穿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在儿科穿刺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50例患儿分成各125例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单手进针穿刺和双手进针穿刺,对比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穿刺效果,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成功率93.6%,留置时间为(4.4±2.1)d,静脉炎发生率为6.4%,外泄发生率为8.0%,意外脱落发生率为4.8%,与对照组患儿相比,优势均十分显著,P<0.05。同时,对穿刺表示满意的观察组患儿家长数量也远多于对照组患儿家长,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上,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能够让穿刺成功率得到提升,并有效增加留置时间,降低留置针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加被患儿以及患儿家长所接受。该方法应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穿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逆行静脉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末梢循环极差输液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手背静脉顺行穿刺法,观察组应用静脉留置针逆行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情况。结果两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6.67%和86.67%,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安全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逆行静脉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能提升穿刺成功率,提高安全性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逆行静脉穿刺 输液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自?2016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需留置针输液患儿,依据患儿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输液护理中实行传统穿刺手法,研究组为参加小儿静脉穿刺技巧培训后实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穿刺,对比两组患儿的一针见血穿刺成功率。结果研究组静脉留置针一针见血率较对照组提高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保护患儿血管,减轻患儿痛苦,保证及时用药,减少纠纷的发生,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非常必要。

  • 标签: 小儿 留置针穿刺 技巧
  • 简介:目的比较改良穿刺法与传统穿刺法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200例拟行全身麻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17~83岁.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改良组、传统B超组、改良B超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传统穿刺法、改良穿刺法、B超引导传统穿刺法和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4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改良组穿刺总成功率为98.0%(49/5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45/50),高于传统组的94.0%(47/50)和64.0%(32/50);改良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传统法组,穿刺时间短于传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改良组、改良B超组和传统B超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P值均〈0.01).(3)改良B超组和传统B超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改良穿刺法较传统穿刺法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明显,其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更加安全高效,尤其对于穿刺困难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静脉穿刺术 导管插入术 外周 锁骨下静脉 并发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自行研制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在门诊输液室肥胖输液患者手背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0月~ 2016年 4月在我院进行输液的 550名肥胖输液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应用组, 275例)和对照组(非装置组, 2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疼痛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实验组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实验组静脉穿刺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静脉穿刺辅助装置能够在显示屏上实时动态显示静脉走形,有助于护士快速找寻适合穿刺静脉,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肥胖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 静脉输液 肥胖患者 护理 静脉穿刺 设备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定位仪在婴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进行静脉穿刺的婴幼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患儿。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定位仪对患儿的静脉进行定位穿刺,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盲探法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对两组患儿的穿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儿的穿刺时长、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定位仪引导下进行婴幼儿静脉穿刺,具有极高的静脉穿刺成功率,能够减少婴幼儿痛楚,提升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 标签: 静脉定位仪 婴幼儿 静脉穿刺 盲探法
  • 简介:摘要小儿烧烫伤十分常见,一般占烧伤病人的20-40%。一般而言,小儿烧伤面积大于10%者及婴幼儿头面部烧伤超过5%者既有发生休克的可能。静脉输液是保证患儿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患儿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穿刺做到一针见血,不但能保证抢救、治疗顺利进行,减轻患儿痛苦,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而小儿静脉穿刺是一项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护理操作技术,小儿烧伤后由于皮肤完整性受损,体液大量丢失,血管充盈度差及穿刺部位受限等原因,使之较一般患儿穿刺难度更大。为提高烧伤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我科对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90例烧伤小儿穿刺得出如下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握手式静脉穿刺法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可行性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8月于本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498例患者按照穿刺方式分为2组(常规组、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握拳式穿刺,给予研究组患者握手式静脉穿刺,统计两组穿刺方式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两组患者静脉充盈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静脉充盈率(98.79%、96.77%)均显著优于行传统握拳式静脉穿刺的常规组,疼痛0级、I级患者显著高于常规组,疼痛Ⅱ级、Ⅲ级患者显著低于常规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握手式静脉穿刺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与血管充盈率,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情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穿刺 握手式 握拳式 疼痛 一次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护士最基本的技术操作。静脉穿刺的成功不仅为疾病的治疗和抢救提供了有效的保证,还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但是临床上由于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如血管细小等其他一些因素,常会导致穿刺失败。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 标签: 儿科 静脉穿刺 失败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穿刺的成功率是护理人员的硬身功夫,更是衡量医患关系和谐的一个最基本因素,尤其是在解决老年患者及时穿刺困难的问题时,更是急中之急。在特殊情况下,不仅可以为抢救老年患者突发性疾病赢得时间,而且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如何应对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因素,以下将结合临床365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总结。

  • 标签: 老年患者 静脉穿刺 影响因素 技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 小儿静脉穿刺的技巧,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 120 例需行静脉输液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留置针穿刺的技巧与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 120 例患儿中 96 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占 80 %, 22 例患儿实施二次穿刺成功,占 18.33 %,仅 2例患儿经多次穿刺方完成静脉穿刺。结论:应用娴熟的穿刺技巧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同时对于减轻患儿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 静脉输液 护理 穿刺技巧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是每个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对于老年人患者来说,由于血管细,壁薄,弹性差且硬化形成易造成穿刺的失败。要求护理人员应更好的应对和提高穿刺成功率,对疾病的治疗和减轻病人的痛苦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 标签: 老年人 静脉穿刺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提高水肿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方法以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时间为分组依据,分别于开展前(2016年7月19日-2016年8月30日)、开展后(2016年9月19日-2016年10月30日)这两个时段,各抽取45例水肿患者依次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品管圈护理管理。结果实施品管圈后,目标达成率、进步率分别为110%、59.1%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凝聚力等均得到改善。结论品管圈活动用于水肿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可提高水肿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

  • 标签: 水肿 静脉穿刺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的各种原因并综合分析讨论。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到各乡镇计生站及中心临床科室发放,被调查护士100名,工龄在1-20年,结果护士静脉穿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护士评估和技术因素、血管因素、繁忙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结论,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最多见的,一个护理操作,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应从加强技能培训,加强血管评估,加强环境建设,加强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入手,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护士 静脉输液 穿刺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纸巾的应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在手背穿刺成功率。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20名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分别观察和记录患儿留置针在手背穿刺成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有90例(81.81%.),对照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有74例(67.27%)。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纸巾的应用能够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穿刺 纸巾 患儿 手背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无痛穿刺技术和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穿刺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穿刺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式,观察组患者实行无痛穿刺。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度,护理要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留针平均时间为3-5d,其中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时,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应的护理技术和穿刺技术,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医院应定期针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无痛穿刺技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应用在人体解剖方面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及研究。方法从我校选择25具用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成人尸体作为解剖对象,其中有13具成人男尸,12具成人女尸。对这25具成人尸体上进行颈外静脉穿刺解剖,观察其临床现象。用游标卡尺对解剖尸体过程中所需的测量的解剖部位的长度进行精确测量,精确到毫米。结果由于颈外静脉回流部位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颈内静脉,出现I型回流现象的有3具尸体,占比12.0%,测量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17.0cm,上下波动为0.3cm;I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静脉角,出II型回流现象的有13具尸体,占比52.0%;测量I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17.6cm,上下波动为0.5cm;II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锁骨下静脉,出III型回流现象的有9具尸体,占比36.0%;测量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21.6cm,上下波动为1.4cm。结论通过本次对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应用在人体解剖方面的研究探讨,观察了颈外静脉在人体的的管径以及回流部位,清楚地了解了穿刺点的选择方法,穿刺点的选择一定要精准,穿刺点应该选在颈外静脉的上部中点位置,I型、II型回流在颈外静脉穿刺后可以插管,III型回流在颈外静脉穿刺后一定要尽量避免插管,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外静脉 静脉回流 穿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