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限制股权激励制度是股权激励制度中的主要成分,限制股权激励制度将员工利益与公司经济联系在一起,使员工的利益愿景与公司的经营目标实现融合和统一,两者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限制股权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潜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公司业绩和价值的提升,为公司治理创造良好环境。但是,应该看到现阶段立法中对限制股权激励纠纷的限定不明确,在现阶段市场经济背景和立法尚不完善、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制定和实施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员工限制股权激励制度,解决好限制股权激励所面临的各类问题,无疑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点。

  • 标签: 股权 激励纠纷 企业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所致的限制斜视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所致稳定期限制斜视40例(5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斜视矫正术,术中行牵引试验,将限制作用强的眼外肌行后徙术或断腱术,随访观察术后眼位、眼球运动、复视变化及双眼视功能。结果术前12例为单纯垂直斜视,28例为水平合并垂直斜视。术前水平斜视度平均为(48.97±31.09)PD,术后减少至(7.55±6.93)P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2 P<0.001)。术前垂直斜视度为(40.50±23.09)PD,术后减少至(5.60±5.07) PD(t=7.810,P<0.001)。术后35例(87.50%)功能眼位恢复正位,复视症状消失;3例通过佩戴压贴三棱镜症状消除,2例因无法适应压贴三棱镜行二次手术。28例术后恢复近立体视,22例恢复远立体视功能,无眼位过矫者。结论手术治疗TAO限制斜视,可达到功能治愈和美容的效果。

  • 标签: Graves眼病 斜视 复视 眼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甲状腺相关眼病所致限制斜视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2月,将我院84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所致限制斜视患者选作调查对象,针对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测算对比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斜视度指标、眼压指标、左眼视力指标、右眼视力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指标。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的斜视度指标,以及眼压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本组患者的左眼视力指标,以及右眼视力指标与治疗前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本组患者的精神健康评分指标、情感智能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生命活力评分指标、总体健康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生理智能评分指标,以及生理功能评分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为甲状腺相关眼病所致限制斜视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所致限制性斜视 外科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统计测算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补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急诊创伤性休克4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比组患者治疗应用积极补液方法,研究组患者治疗应用限制补液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比组患者好一些(P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急诊治疗 限制性补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胎盘嵌合(confined placental mosaicism, CPM)对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和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对8例NIPT假阳性病例进行胎盘多个位置的遗传学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PM对NIPT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在8例NIPT假阳性病例中,5例为CPM,分别为9号三体、13三体、21三体、22三体以及X三体CPM;胎盘不同区域的染色体异常比例差异明显(4%~80%)。5例CPM中,2例表现为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FGR)合并其他超声异常,1例表现为孤立FGR,其余2例生长发育正常。结论CPM是NIPT假阳性的重要原因,NIPT对CPM有较高的敏感性;CPM可能与FGR相关。重视CPM对于NIPT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以及妊娠管理有重要帮助。

  • 标签: 限制性胎盘嵌合 无创产前检测 假阳性 胎儿生长受限
  • 作者: 郝茜 周芸 刘燕 张彩香 刘宝来 刘文操 冯勤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科教处,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学教研室,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科学教研室,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外科学教研室,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产科学教研室,太原  03001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规模限制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在临床技能整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选取山西医科大学2013级、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基于SPOC的临床技能整合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单项技能理论讲授配合现场演示的教学模式。通过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通过率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结果2个年级试验组学生的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分别为95.0%(57/60),93.5%(58/62),均高于同年级对照组的83.9%(52/62),81.3%(52/64),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个年级试验组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为98.3%(59/60),高于同年级对照组学生的87.1%(54/6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率的综合评价[90.6%(774/854)]高于对照组学生[81.6%(720/88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POC的临床技能整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 标签: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临床技能 课程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补液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今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共120例,按照补液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补液方式,研究组予以限制补液。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5.62±6.14)岁;研究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12±5.74)岁。对比两组患者补液前后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血小板、红细胞比容;比较两组患者创伤性休克纠正时间、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时间及输液量;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研究组各项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限制补液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改善临床指标显著,大大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补液 并发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龄(16岁以下)初产妇护理配合对会阴侧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200例阴道分娩低龄(16岁以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100例,分别接受常规会阴切开术及护理和护理配合及限制会阴侧切,观察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和会阴裂伤率,产后疼痛,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龄(16岁以下)初产妇会阴侧切及护理配合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疼痛,更好地增加产妇舒适,有助于促进产妇产后康复,促进自然分娩,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低龄初产妇 护理配合 限制性会阴侧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2月因患有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存活与否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再按照复苏液体量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液体复苏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与存活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OR)。同时比较两组复苏液体使用量及血红蛋白指标以及两组复苏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对于急性创伤后凝血病的患者,限制液体复苏可增加其存活的可能,OR 3.64, OR的95%置信区间(1.55,8.54),且HGB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复苏后相比研究组TT、APTT及PT指标均较低(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复苏液体使用量,机体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患者预后,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性创伤 凝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基于限制液体复苏与升压控制的综合护理实施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实施基于液体复苏的常规护理、基于限制液体复苏与升压控制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红细胞悬液输入量、补液量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限制液体复苏与升压控制的综合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补液量与红细胞悬液输入量,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限制性液体复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规模限制在线课程(SPOC)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9月,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学院2018级护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150名为研究对象。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基于SPOC的课前+课中+课后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50名学生线上学习成绩为(93.13±7.76)分,期末线下考试成绩为(85.61±10.09)分。线上平台访问次数9 428人次,师生共参与讨论话题55个,完成任务点172个。150名学生对基于SPOC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效果各条目评价中,非常同意和同意的人数占80%以上,无非常不同意的评价。结论基于SPOC的教模式学应用于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标签: 学生,护理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混合式教学 基础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当前限制探视制度,研究弹性制度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OvidSP,Wiley Online library,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和中文数据库(CNKI,维普,CBM和万方)。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20年9月。对纳入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系统评价。结果弹性探视制度可以减少ICU患者谵妄发生风险(RR=0.59,95% CI 0.36~0.96),缩短住院时间(MD=-0.21,95% CI-0.35~-0.06),改善患者焦虑症状(MD=-2.2,95%CI-3.80~-0.61),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且不增加患者ICU获得性感染风险(RR=0.77,95% CI 0.51~1.16)和患者死亡率(RR=0.82,95% CI 0.53~1.26)。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结论相较于目前的限制探视制度,弹性探视制度降低患者谵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和抑郁发生情况,得到家属和患者更多的满意度,可以尝试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弹性探视模式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当前限制探视制度,研究弹性制度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OvidSP,Wiley Online library,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和中文数据库(CNKI,维普,CBM和万方)。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20年9月。对纳入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系统评价。结果弹性探视制度可以减少ICU患者谵妄发生风险(RR=0.59,95% CI 0.36~0.96),缩短住院时间(MD=-0.21,95% CI-0.35~-0.06),改善患者焦虑症状(MD=-2.2,95%CI-3.80~-0.61),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且不增加患者ICU获得性感染风险(RR=0.77,95% CI 0.51~1.16)和患者死亡率(RR=0.82,95% CI 0.53~1.26)。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结论相较于目前的限制探视制度,弹性探视制度降低患者谵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和抑郁发生情况,得到家属和患者更多的满意度,可以尝试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弹性探视模式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规模限制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模式在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至7月在本科室实习的5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习教学中分别采用SP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调查问卷和笔试考核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组的6项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笔试考核方面,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OC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胸外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SPOC 胸外科 临床实习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小规模限制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模式在急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急诊护理实习教学的新方法。方法以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实习的本科护理学专业7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SPOC教学模式的实习教学,分析学生学习参与情况和质量、出科考核成绩,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提问参与率最低[80.8%(63/78)],小组护理查房参与度最高[100%(78/78)];学生小组查房优良率最高[93.6%(73/78)],课后作业优良率最低[76.9%(60/78)];出科理论考核成绩[(92.7±4.3)分]高于上一届学生[(88.6±1.3)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5.9%(67/78)的学生对基于SPOC教学模式表示满意。结论基于SPOC教学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实习教学有助于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该种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教学模式 护理学专业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的过程中,应用限制输液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方法:样本数据选取了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从中抽取了7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采取限制输液,而常规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之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指标进行了调查评估。结果:组间临床指标调查对比,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更优于常规组(P<0.05);组间发生并发症情况调查对比,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的过程中,合理限制输液,可有效控制患者组织血流灌注的情况,充分降低了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概率,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限制性输液 感染性休克 围手术期 麻醉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限制补液疗法在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有效应用。方法:选择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患者4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限制补液疗法,对照组使用传统补液方法。结果:两组的SV,V,EFV1评分,出血量,输液量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

  • 标签: 限制性补液疗法 产后出血 失血性休克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采取非限制自由体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04月--2020年10月对本院接入的100例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进行分组干预,其中常规组50例采取常规体位,研究组50例采取非限制自由体位。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孕足月胎膜早破 非限制自由体位 分娩方式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限制胎盘嵌合所致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假阳性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总结限制胎盘嵌合对侵入产前诊断的影响。方法抽取无创产前检测16号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孕妇的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同时对引产后胎盘胎儿面、母体面、脐带根部及胎儿皮肤组织进行分子遗传学验证。结果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正常;SNP-array分析结果为arr[hg19] 47,XN,+16/46,XN,异常比例约20%;FISH结果为nuc ish(D16Z1×2) [75] / (D16Z1×3)[25];引产后的胎盘组织及胎儿皮肤组织分别经SNP-array分析,结果分别为arr[hg19] 47,XN,+16,和arr[hg19]46,XN。结论限制胎盘嵌合是造成NIPT假阳性的重要因素,产前鉴别限制胎盘嵌合、加强孕期管理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限制性胎盘嵌合 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