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肠道溃疡性病临床多见,但病因多种多样,确诊常存在困难,尤其在疾病早期。克罗恩病、肠结核、贝赫切特综合征、淋巴瘤的内镜下表现均可见肠道溃疡,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本文介绍1例疑难肠道溃疡性病,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曲折,充分体现了克罗恩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及病程中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案与策略。

  • 标签: 克罗恩病 肠结核 淋巴瘤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41例泪腺占位性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诊治的141例泪腺区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组织病理结果。依据病理诊断分类,探讨泪腺占位性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纳入患者中,男50例,女91例。按病变性质分类,良性病117例(83.0%),最常见的是IgG4相关泪腺炎55例(39.0%);恶性肿瘤24例(17.0%),最常见的是淋巴瘤10例。良性病患者年龄[(45.8±15.7)岁]小于恶性肿瘤[(56.3±16.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 P=0.001)。按病变类型依次为炎性病72例(51.1%),上皮性病33例(23.4%),淋巴系统病变17例(12.1%)。比较泪腺上皮性病、炎性病、淋巴系统病变3组患者性别构成、临床表现(眼睑肿胀、眼球突出、运动障碍、视力下降)、影像学表现(双侧泪腺受累、眶骨质改变、鼻窦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在眼痛、眼外肌和三叉神经增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相比显示,泪腺上皮性病较泪腺炎性病的女性患者比例少,出现眼睑肿胀、泪腺双侧受累、鼻窦炎的患者比例少(χ2=17.01,P<0.001;χ2=32.34,P<0.001;χ2=10.43,P=0.001;χ2=10.12,P=0.001),而有眼球突出、运动障碍和视力下降、骨质破坏的患者比例较高(χ2=18.71,P<0.001;χ2=7.64,P=0.006;χ2=7.32,P=0.012);泪腺上皮性病患者与淋巴系统病变相比,前者出现眼睑肿胀、双侧泪腺受累的患者比例低,眼球突出的患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01;χ2=6.38,P=0.012;χ2=10.14,P=0.001);泪腺炎性病与淋巴系统病变性仅在泪腺双侧受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01);淋巴系统病变与炎性及上皮性病相比,其余各组间临床和影像学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泪腺占位性病7例中未见上皮性病。结论:泪腺占位性病中最常见的是炎性病,其次是上皮性病;良性病平均年龄小于恶性肿瘤;儿童泪腺病变类型分布与成人不同;泪腺炎性病与上皮性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相对容易鉴别。

  • 标签: 泪腺 非上皮性病变 泪腺炎 IgG4相关眼病 眼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的价值,以此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10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完成本次实验。本次实验所选10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且得到了病理证实,计算和记录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的检出率及准确率。结果:本次实验所选10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检出人数为93人,检出率为93.00%;在甲状腺占位性病良恶性诊断中,超声诊断准确人数为91人,准确率为91.00%。结论:在甲状腺占位性病诊断中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且操作简单、价格较低,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超声诊断 检出率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11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使用超声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的相关资料。结果:112例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包括良性病60例、恶性病52例,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血流信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胰腺囊性病(PCL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1例行至少1次EUS检查且病理诊断明确的PCL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EUS影像特征、囊液生物化学检验结果以及病理诊断结果。将病变归纳为黏液性病(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黏液性囊腺瘤)和非黏液性病(胰腺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内分泌肿瘤);恶性病(胰腺导管腺癌或发现异型细胞及癌细胞者)和良性病。根据黏液性与非黏液性病囊液CEA水平、良恶性病囊液淀粉酶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囊液CEA及淀粉酶的鉴别诊断效能;比较良、恶性病患者EUS影像特征及EUS联合液基细胞学、组织病理学的诊断效能。结果211例PCLs患者中,201例次穿刺获得囊液,其中188例(93.5%)行细胞学检查,确诊33例,确诊率17.6%;41例次穿刺获取组织条行组织学检查,确诊23例,确诊率56.1%。良性病45例,其中黏液性病22例,非黏液性病23例,CEA水平分别为1458.16(19.80,1500.00)、4.40(0.50,341.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液CEA<10.15 ng/ml诊断非黏液性病的灵敏度为89.5%(95%CI0.686~0.981),特异度为66.7%(95%CI0.438~0.837)。胰腺囊性良、恶性病的囊液淀粉酶水平分别为379.00(50.00,18405.50)、42.0(13.50,340.0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液淀粉酶>747.50 U/L诊断良性病的灵敏度为91.7%(95%CI0.646~0.996),特异度为48.0%(95%CI0.300~0.665)。EUS显示,恶性病患者病灶囊壁增厚、主胰管扩张及囊内含实性成分的占比显著高于良性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灶囊壁结节和囊腔内分隔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S联合液基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对恶性病的诊断准确率达80%。结论PCLs囊液CEA水平有助于鉴别诊断黏液性与非黏液性病,囊液淀粉酶水平可辅助鉴别病变良恶性。EUS联合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对恶性或潜在恶性PCLs的诊断价值高,存在高危因素者建议尽早行EUS-FNA检查。

  • 标签: 胰腺 囊性肿瘤 腔内超声检查 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 癌胚抗原 淀粉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中年男性患者,主因“间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年”就诊。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阴性。病程初期于外院查胸部CT可见右肺中叶结节伴空洞形成,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炎性假瘤,未予治疗后症状再发,复查胸部CT新见右肺上叶斑片实变影,上级医院会诊手术病理见血管炎改变,考虑诊断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加用激素治疗后病情仍逐渐进展,北京协和医院会诊病理诊断肺放线菌病,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吸收。本患者的诊治过程加深了临床医师及病理科医师对感染与血管炎关系的理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脏占位性病使用两种检测方式(CT和MR)的诊断效果。方法:参加研究的患者共30名,病例来源于影像科电子病历系统,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至9月,分别使用不同的检测方式对以上研究对象进行检测,研究组代表核磁检测法数据、对照组代表CT检测法数据,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最终检出率。结果:两组检查方式的最终检出率相比较,研究组略高于对照组,经软件分析可得P值大于0.05。结论:在肾脏占位性病的检测中,核磁检测法最终检出率略高于CT检测法,两种方法均对疾病诊断具有一定意义,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进行选择。

  • 标签: CT MR 肾脏 占位性病变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和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57例肾脏占位性病患者(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为研究对象,进行CT与MR检查。比较病变良恶性诊断结果。结果: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良恶性的准确性比CT高,但两者差异不大(P>0.05)。结论:CT和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的效果相当。

  • 标签: 肾脏占位性病变 CT MR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在肺周占位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肺周占位患者62例,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病灶的常规超声特征,包括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CDFI观察病灶内血流情况,血流特征分为:无血流、点状血流、线状血流、树枝状血流,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分4类:向心性增强、离心性增强、树枝状增强、混合增强,分析病灶的增强时相及病灶-肺组织增强时间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个病灶,平均大小为(5.2±2.3)cm,其中良性25例,恶性37例。良性病常规超声特征:病灶多呈等回声,以楔形或三角形多见,边界不清晰,内多见支气管征,多呈树枝状血流信号,表面胸膜较平整。恶性病常规超声特征:病灶多呈低回声,多呈球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晰,病灶内部支气管气相少见,多见点状或不规则血流信号,表面胸膜凹陷或呈“兔耳征”,二者的病变形态、血流特征及支气管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的大小、回声及边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良性病多均匀增强,呈树枝状及混合灌注模式,恶性病多不均匀增强,呈向心型及混合性灌注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开始增强时间及病灶-肺组织时间差均低于恶性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周边正常肺组织开始增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病灶-肺组织时间差可显著提高肺周占位的诊断率。

  • 标签: 超声造影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恶性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42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和恶性组(子宫内膜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以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的指标,计算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病变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总符合率并计算Kappa值。结果共有10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且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组66例,恶性组42例。恶性组病变厚度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9,P<0.05),但两组病变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688。超声造影诊断病变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病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79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恶性病,尤其是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病的诊断中,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子宫内膜恶性病较为特异的超声造影表现。

  • 标签: 超声造影 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94例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诊断检查,并参照病理诊断结果评估超声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准确度为95.74%,特异度为90.00%,敏感度为96.43%。且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进一步干预指明方向。

  • 标签: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对老年性瓣膜退行性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老年性瓣膜退行性病患者34例组成试验组,另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老人组成对照组,病例30例。比较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心脏瓣膜瓣环周长、投影面积、瓣环前外侧与后侧交界距离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脏瓣膜前叶瓣体面积、前叶瓣根到对合线长度、后叶瓣根到对合线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瓣膜退行性病患者接受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得到心脏瓣膜的超声影像,为医生了解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老年性瓣膜退行性病变 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超声诊断在甲状腺占位性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5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时间2020年02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性超声在甲状腺占位性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遴选研究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接受本院治疗的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合计60例,遴选对象时间段2020年01月-2021年12月,遵照病理结果为标准,全部患者均给予介入性超声,分析诊断结果、不同疾病诊断检出率与诊断满意度。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超声诊断数据结果相差较小,P>0.05;超声诊断检出率90.00%,诊断满意度96.67%。结论:对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运用介入性超声诊断,诊断检出率高,诊断满意度高。

  • 标签: 介入性超声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诊断结果 不统计并诊断检出率 诊断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月收治的乳腺良恶性病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0例,比较两组患者使用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方面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恶性病者30例,良性病者30例。结论: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应用中能够增加医生检查和诊断的准确性,帮助患者及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式,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早期增强率和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具有一定的辅助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MRI 乳腺良恶性病变 鉴别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形束CT在颌骨囊性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于我院治疗颌骨囊性病并进行锥形束CT的60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参与研究患者当中包括45例含牙囊肿病人;出现根尖周囊肿、鼻腭囊肿分别为6例、9例;剩余病人出现了源性角化囊性瘤病人。结果:通过为病人使用锥形束CT,分析病人的检查结果可以将病人的病灶充分显示,有利于医生的诊断,各项指标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研究。结论:对于出现颌骨囊性病的病人使用锥形束CT,效果优异,诊断可靠。

  • 标签: 锥形束CT 颌骨囊性病变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