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潮气肺功能检查区分胸内大、小气道阻塞的价值。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9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24例胸内阻塞疾病[包括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毛细支气管炎、气道异物和中心气道狭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不同的病变位置分为小气道病变组(BO、毛细支气管炎)和大气道病变组(气道异物、中心气道狭窄),以同期在该院就诊的111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体积描记法检测潮气肺功能。结果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测量值相比较,各疾病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TEF/TE:BO组13.2(10.3,16.3)%、毛细支气管炎组15.9(13.2,19.7)%、气道异物组24.5(16.7,30.7)%、气道狭窄组20.7(16.1,29.3)%、健康对照组30.2(25.6,36.5)%;VPTEF/VE:BO组18.2(17.8,22.3)%、毛细支气管炎组20.3(17.0,21.6)%、气道异物组26.0(20.5,30.7)%、气道狭窄组22.9(20.2,29.1)%、健康对照组31.5(28.1,37.0)%](P<0.05),小气道病变组低于大气道病变组(P<0.05)。各疾病组功能残气量高于健康对照组[BO组(501.6±166.5) mL、毛细支气管炎组(334.6±149.6) mL、气道异物组(392.2±130.1) mL、气道狭窄组(350.1±127.9) mL、健康对照组(191.6±73.8) mL](P<0.05)。小气道病变组潮气呼气峰流速/剩余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PF/TEF25)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大气道病变组[BO组232.7(183.2,261.2)%、毛细支气管炎组186.4(153.3,247.7)%、气道异物组143.1(126.8,168.9)%、气道狭窄组140.3(122.9,186.0)%、健康对照组132.3(123.1,147.8)%](P<0.05),大气道病变组PF/TEF2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气道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气道病变组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TBFV)呼气相下降支斜率增加且向横轴凹陷,大气道病变组TBFV下降支斜率无明显增加。结论TPTEF/TE、VPTEF/VE下降,同时PF/TEF25升高提示小气道阻塞。PF/TEF25是反映小气道阻塞的敏感指标。结合参数和TBFV形状综合分析有助于鉴别胸内大、小气道阻塞

  • 标签: 潮气肺功能 婴幼儿 阻塞性病变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谭静 舒畅(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儿童肺空洞性病包括一组异质性疾病,主要由感染所致,其影像学特征可类似,实际临床工作中很难严格地将空洞与大疱、囊肿、气肿等病变区分开来。有学者将壁厚≤4 mm定义为薄壁,而>4 mm定义为厚壁,因而认为厚壁者为空洞,薄壁者为囊肿,但是两者在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方面存在重叠,影像学上二者有时难以区分鉴别,尚需结合病史特点寻找疾病病因。该文从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病因方面着手,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对儿童肺空洞性病性质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上鉴别各种肺空洞提供诊断思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儿童 肺空洞 病因 鉴别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占位性病应用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于某医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间就诊的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依次采用超声及病理检查方式进行临床诊断,比较不同检查方式下全部98例研究对象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98例研究对象中有8例(8.16%)患者为甲状腺癌、19例(19.39%)患者为甲状腺囊肿、66例(67.35%)患者为甲状腺炎性结节、5例(5.10%)患者为甲状腺腺瘤;经病理检查发现,98例研究对象中有6例(6.12%)患者为甲状腺癌、24例(24.49%)患者为甲状腺囊肿、64例(65.31%)患者为甲状腺炎性结节、4例(4.08%)患者为甲状腺腺瘤;两种检查方式在患者病变类型诊断中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方式对于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的良恶性诊断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技术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中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较精确的区分受检者的甲状腺病变类型及良恶性情况,可作为患者的初步筛查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检查 病理检查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具体的超声特征。方法:于我院乳腺科2020年7月份到2021年7月份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根据患者病症特征将其分为三组,即A组(乳腺导管扩张症)、B组(肉芽肿性乳腺炎)、C组(乳腺慢性炎症),从临床结果、超声特征占比率指标予以分析。结果:C组不规则病灶85.00%,不均匀回声85.00%,B组不伴有囊性成分90.00%,不规则病灶80.00%,A组病灶不规则70.00%、0-Ⅰ级血流信号75.00%、不均匀回声90.00%,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乳腺不典型炎性病超声具备相应特征,可从诊断过程中,提高疾病认知能力,以此增加确诊准确率。

  • 标签: 乳腺 不典型炎性病变 超声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纳入8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以及术后病理诊断,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中良性病68个、恶性结病变12个。超声诊断结果显示,8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中仅诊断出78例病变,其中良性病67个、恶性结病变11个,检查率为97.50%。超声诊断、术后病理诊断分型结果显示共包括增生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炎性结节、滤泡性腺瘤以及甲状腺癌,两种诊断方式的分型诊断结果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中能比较准确的反应病变性质、病灶特点以及血流情况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建议优先选择。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对甲状腺占位性病的鉴别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经触诊检出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9月~2021年5月开展回顾性诊断研究。研究纳入患者均在接受甲状腺占位性病超声诊断后,接受病理穿刺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准,分析超声对甲状腺占位性病性质鉴别诊断价值及诊断效能。结果:相较病理诊断结果,超声诊断中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占位性病(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炎、甲亢)诊断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分析恶性甲状腺占位性病超声诊断效能后可知,诊断敏感度为86.12%、特异度为93.62%、阳性预测值89.29%、阴性预测值91.67%、诊断符合率为94.74%。结论:甲状腺占位性病采取超声诊断技术,具有显著恶性病临床早期筛查价值。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及鉴别病变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诊治的肾脏占位性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均行CT诊断,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CT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以判断CT诊断效果,并观察分析良恶性病的CT征象和CT值差异。结果:本组患者经CT诊断为恶性病者76例,恶性检出率为66.67%;经病理诊断为恶性病者77例,恶性检出率为67.54%;CT诊断准确度为88.60%[(31+70)/114]、灵敏度为90.91%(70/77)、特异度为83.78%(31/37)。在CT征象方面比较示,恶性病的不均匀强化率、增强以快进快退为主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病(P<0.05),良恶性病的边界模糊率、形态不规则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CT值方面比较示,恶性病的动脉期CT值显著高于良性病(P<0.05),良恶性病的平扫CT值、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是诊断肾脏占位性病的有效手段,可比较准确鉴别病变性质,值得推广。

  • 标签: CT诊断 肾脏占位性病变 鉴别病变性质
  • 简介:摘要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广泛应用,胰腺囊性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部分胰腺囊性病具有潜在恶性,需要手术切除。确定胰腺囊性病的性质与级别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超声内镜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应用,获得囊液进行分析可为判断胰腺囊性病的性质与级别提供依据。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胰腺囊性肿瘤 囊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泪腺区占位性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纳的11例泪腺区占位性病患者的疾病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发现,6例泪腺上皮性病、5例非上皮病变。在6例泪腺上皮性病中根据肿瘤的严重程度划分,其中4例良性上皮性肿瘤,2例恶性泪腺上皮性肿瘤;而在5例非上皮病变中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参与研究的11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眉弓外侧切口手术,1例泪腺脱垂伴炎性肿大患者行重脸切口手术,1例泪腺腺癌患者行经颅眶颅沟通肿瘤切除手术,1例腺泡细胞癌患者行经眉弓外侧切口手术、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NP方案化疗1次。8例行眉弓外侧切口手术的患者术后泪腺区域均为触及肿物和残留眼球突出,眼球的运动较手术前具有明显的改善;1例泪腺脱垂伴炎性肿大患者行重脸切口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泪腺区占位性病明显好转,泪腺区肿物明显缩小,红肿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除1例多形性肿瘤手术后出现复发现象,其余患者并未出现复发现象。结论:在泪腺区占位性病疾病中主要以泪腺多形性腺瘤为主,这就使得在临床中多以眉弓外侧切口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在该疾病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病理,还是需要将其分类,这样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好的针对性,从而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性。            

  • 标签: 泪腺区占位性病变 临床表现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结直肠炎性病相关性息肉比较常见,由于形态多样容易误诊,从而造成临床过度治疗或不必要的干预;也有些少见病变如内翻性憩室则易漏诊而延误治疗。错构瘤性息肉如多发者或出现少数特殊形态常提示患者可能有相关综合征,具较高的癌症发生危险,需要及时治疗和规范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盘功能之一是保护胎儿免受感染。母体和胎儿炎性反应引起的胎盘炎性改变应被准确记录和诊断,这是胎盘最常见的病理改变,包括由感染因素引发的感染性炎性病以及无明确感染病因的特发性/免疫性炎性病。胎盘炎性病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绒毛炎、绒毛间隙炎等。本篇综述将从分类、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描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鉴别男性乳腺良恶性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病变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乳腺MRI检查的34例男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析乳腺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当两者评估不一致时,则由第3名放射医师对影像学特征进行评定。评估内容包括病灶位置,T1WI及T2WI信号,病灶类型,伴随征象。所有病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其中良性12例,恶性22例。采用单因素方法(连续性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乳腺MRI影像学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31例临床触及肿块,3例表现为单纯乳头溢血。在MRI征象中,乳腺癌均表现为肿块样强化(22/22),良性病多表现为非肿块强化(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腋下肿大淋巴结仅出现在乳腺癌中,与良性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患者在年龄、病灶位置、T1WI信号、T2WI信号、皮肤有无增厚及乳头有无内陷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表现为肿块的病变中,肿块大小、形状及边缘在良恶性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可用于男性乳腺良恶性病的鉴别诊断,非肿块强化多为良性病,肿大淋巴结有助于诊断乳腺癌,乳头内陷及皮肤增厚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有限。

  • 标签: 乳腺肿瘤,男性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93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合成MRI技术检查,并测量其定量参数值T1、T2、质子密度(P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病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定量参数值对乳腺良恶性病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93例乳腺病变患者中恶性62例、良性31例。良恶性病的T2值[分别为103(93,126)ms、83(77,90)ms]和PD值[分别为87.7(72.7,96.7)pu(pu为单位体素内氢质子密度)、73.5(63.3,79.4)p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2值=90.5 ms、PD值=84.8 pu为界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75,准确度分别为80.6%、78.5%,特异度分别为87.1%、54.8%,灵敏度分别为77.4%、90.3%。结论合成MRI技术能够应用于乳腺病变的检查,且有望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断,鉴别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属甲状腺内独立病灶,一般用手可触及,也可用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与正常周围甲状腺组织有着明确界限。一般甲状腺结节触诊检出率约3%~7%,高分辨率超声检出率约20%~76%。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当前医学常用影像学技术,具有可重复操作、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早期即可发现甲状腺结节,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随着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提高,有学者尝试建立一个规范、科学的超声诊断标准,也取得超声诊断共识,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优势。本研究探讨超声诊断在早期发现甲状腺良恶性病中的应用价值,旨为临床超声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措施实施后,甲状腺占位性病各指标状况,评估该措施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样本:10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时间:2020年6月-2021年6月。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价值。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超声诊断措施在各类甲状腺占位性病中的检出率差异较小,P>0.05,统计学分析有意义;两组肿瘤性质检出评测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对照组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措施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以显著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为后续针对性治疗措施的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在结直肠普通型腺瘤、锯齿状病变/息肉、炎性病相关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系列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结直肠炎症性肠病相关性良性病和息肉病进行阐述。结合原来分类,根据病变的组织形态学、发生机制和相关遗传学特征不同,建议将结直肠非浸润性上皮性病分为6类病理组织学类型。对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的相关概念及进展进行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马红球菌是人类机会致病菌,偶见于艾滋病或恶性肿瘤患者。非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该菌并形成占位性病非常罕见,临床、影像及病理医师对其普遍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各种肿瘤。本文报道1例患有自身免疫性贫血的患者,因咳嗽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占位性病,考虑恶性病可能性大,遂行外科手术切除。镜下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提示病变由大量增生的组织细胞构成。特殊染色、电镜均查见组织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的短棒状杆菌。最后经微生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以及微生物培养确诊该病原体为马红球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随机取样63例(即:2019.12.-2020.12来院就诊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依次行病理诊断、超声诊断,观察检出结果,对比良性、恶性结节血流分级。结果:病理诊断出结节72个,超声诊断检出结节67个,检出率93.06%(67/72),P>0.05,同时,良性结节血流分级以0 级、I 级居多,恶性结节血流分级以II 级、III 级居多,P<0.05。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且具有快捷、无创的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8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106例疑似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超声诊断治疗以及手术病理诊断。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当成诊断检验标准,且设置为参照组的结果,将超声诊断结果设置为研究组,分析超声诊断结果的精准程度。结果:106例疑似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100例,超声诊断结果为97例,超声检出率为97.00%。结论: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采用超声诊断可以保证患者的疾病诊断率,且不会对患者身体带来负面创伤。

  • 标签: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 手术病理诊断 疾病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