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关于防卫挑拨之理论不够细致,这导致实务界不区分挑拨者是否真的是意图借防卫之名行侵害之实,而一律以防卫挑拨的理由否定其享有正当防卫权。这使得很多没有加害意图的挑拨者丧失了正当防卫权。防卫挑拨依照挑拨者的主观不同,可以分为意图式挑拨和可责难但非意图式挑拨,前者不享有防卫权,而后者应当享有受限制的防卫权。可责难但非意图式挑拨的挑拨人只有在无法退避或者单纯的防御行为无法保护法益的情况下才能行使积极的正当防卫

  • 标签: 正当防卫 防卫挑拨 意图式挑拨 可责难但非意图式挑拨
  • 简介: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但如行使不当,就转化成了防卫过当,而会危害社会,形成犯罪,因此人们在进行正当防卫的同时又存在着承担一定刑事责任的风险。本文通过比较、列举等方式来界定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的关系,进一步剖析防卫过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标签: 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条件限度
  • 简介:2013年12月17日,日本公布新《防卫计划人纲》,新大纲概述日本2014-2019年的国防采购计划和军事战略,计划在未来5年耗资2400亿美元采购新装备建立动态联合防御部队,维持在中国东海岛屿附近的空中和海上优势。

  • 标签: 日本 大纲 防卫 采购计划 军事战略 中国东海
  • 简介:尽管遭受严重质疑,日本安倍内阁仍像脱缰野马一样,在右倾化的道路上不断冲撞战后国际秩序。7月1日,日本政府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这意味着日本战后以专守防卫为主的军事战略将发生重大变化。那么,专守防卫的军事战略是什么,它的渐行渐远是不是意味着日本距离军事大国的距离越来越近,要回答这些问题恐怕必须从专守防卫的前世今生说起。

  • 标签: 日本政府 专守防卫 安倍内阁 军事战略 集体自卫权 国际秩序
  • 简介:日本内阁在充分评估了周边安全形势后,于2013年12月17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和《国家防卫计划大纲》①三份文件。其中,作为“规定日本安全政策基本方针和防卫力量建设目标等中长期防卫政策”的纲领性文件,②《国家防卫计划大纲》自1976年首次制定以来,共历经五次修订。新《大纲》在13本成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③的背景下出台,其强化外交、安保的战略意图不言自明。与上一版相比,新《大纲》无论在防卫构想、防卫理念,还是在防卫力量建设上都作了较大调整,并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 标签: 防卫计划 《大纲》 日本内阁 国家 周边安全形势 安全保障战略
  • 简介:2012年10月在江苏溧阳参加'刑法学研究之检讨与反思'理论研讨会时,车浩副教授提出要我给《刑事法判解》组一个专题稿件,我欣然接受了任务。刚好2012年江苏常熟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件颇有争议的案件。在该案中,何强一方因为赌债纠纷,已经预见到对方一行人会打上门来,但是不予回避,而是准备菜刀等工具,等待对方一伙的到来,最后双方在何强的办公室发生斗殴。对于该案,检察院以聚众斗殴罪起诉,辩护律师作无罪辩护

  • 标签: 正当防卫老 老问题 问题需要
  • 简介:<正>一、导论"防卫人因为慌乱、恐惧或者惊吓而超越紧急防卫的界限的,不受处罚。"《德国刑法典》(以下简称"刑法典")第33条如是规定。罗克辛(Roxin)将紧急防卫过当称为尽管具备符合构成要件且违法的举止但却不予处罚的法定情形之中最为黑暗的一种情

  • 标签: 防卫过当 德国刑法 防卫人 不予处罚 情绪冲动 法定情形
  • 简介: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是指防卫人对自己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是定罪量刑的重要标准,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界限.基于第三种直接故意形态的存在以及对防卫动机和防卫目的的合理区分,并且在一些如连续性侵害等特殊侵害案件中,直接故意的罪过形式完全是可能存在的.而且,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包含直接故意具有价值意蕴.

  • 标签: 防卫过当 罪过形式 防卫意图 直接故意
  • 简介: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为战胜敌人的进攻及匪特顽等势力的袭扰,不断加强作战部队、地方武装及兵站自身警卫力量"三位一体"的兵站防卫力量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兵站防卫教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兵站线的安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防卫实践,对未来人民军队兵站防卫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革命战争时期 人民军队 后勤建设 兵站防卫
  • 简介: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是我国公安院校在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警务实战课程其为公安民警在执行公务活动中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和自身安全、圆满地完成执法任务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安院校徒手防卫与控制课程设置应符合公安工作实际、全面优化课程组合。

  • 标签: 公安院校 徒手防卫与控制 教学 调查研究
  • 简介:近年来,随着大练兵活动和“三基”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必训”制度,大力加强警务实战训练工作,基层公安科、所、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了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

  • 标签: 培训现状 控制技能 “三基”工程建设 防卫 警察 公安民警
  • 简介:一、本案事实认定和证据分析(一)事实认定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2009年12月,被害人郭永华侄子郭红松托人携带礼品向女青年余静静求婚,被余静静拒绝。后经协商,由时与余静静谈恋爱的代奎父母赔偿郭红松家1360元。2010年1月12日16时许,郭永华、郭永文酒后在关岭县坡贡镇街上与代寸忠、代朋良、代奎相遇,双方因赔偿之事发生争执并抓打。16时15分,坡贡镇派出所值班协警王道胜接到报警电话,称有人在坡贡镇粮管所门口打架,要求出警。王道胜遂向坡贡镇派出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被告人张磊报告。张磊随即带领王道胜驾驶警车赶到现场,见

  • 标签: 定罪量刑 张磊职务 案定罪
  • 简介: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问题在我国刑法通说上一直被简单地按照事实认识错误的原则来处理,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比如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到底是否属于事实错误,以及直接按照事实错误的原则来处理是否真正合理。事实上这无法解决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行为的恶意的共犯问题。以假想防卫为例借鉴限制法律效果的责任理论,可以重新认识和解决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问题。

  • 标签: 阻却违法性事由 假想防卫 认识错误 双重评价 限制法律效果的责任理论
  • 简介:何强案司法与学界各方所持的立场,深刻反映了对正当防卫成立标准的认知差异,而这正是需在分析案件前结合刑法基本理念厘清的问题。作为斗殴中正当防卫成立的前提条件,自招加害行为必须排除违法非难性;斗殴中成立正当防卫客观上需满足相当性限制,即在必要性和平衡性两方面防范权利滥用;而防卫意思作为正当防卫的主观正当化要素,其判断核心是应对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以这些标准检视何强案可得出,何强之行为虽满足正当防卫前提要求,但其未履行回避和消极防御义务并不符合客观方面的平衡性要求,在主观方面不具备对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从而不能成立正当防卫

  • 标签: 正当防卫 斗殴 自招行为 防卫意思
  • 简介:在正当防卫的本质问题上,基于结果无价值论的优越利益说或法益衡量说在司法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而基于行为无价值论的社会相当性说在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和网络活跃期的社会中,不仅不具有实践可操作性,而且十分不可靠。在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上,事情起因的正当与否、防卫意图的存在及正当与否,不能左右正当防卫的成立。过于关注防卫意图甚至将防卫意图前置到事情起因正当与否上的行为无价值论,反而会引起更多纷争,无法实现行为无价值论所期望的刑法之公众认同。通过对常熟聚众斗殴案的分析,可以看出结果无价值论关于正当防卫的立场具有更强大的解释能力和现实可操作性。

  • 标签: 结果无价值论 正当防卫 聚众斗殴
  • 简介:环境犯罪的正当防卫问题直接关乎民众的基本人权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往的正当防卫研究只能解释部分环境犯罪语境下的正当防卫问题,而累积性犯罪的紧迫性如何认识、单位主体能否正当防卫、群体能否共同进行正当防卫等重大理论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环境犯罪所具有的竞合式风险表征了潜伏、积累式的法益侵害方式与传统法益侵害方式的较量;表征了环境犯罪隐匿的灵活、化学式犯罪逻辑对传统机械、物理式犯罪逻辑的冲击。同时,环境犯罪所具有的竞合式风险也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风险社会中刑法理论如何前行的新思路。

  • 标签: 环境犯罪 正当防卫 竞合式风险 风险社会 风险刑法
  • 简介:面对他人采用严重暴力实施的性侵害,被害男性具有在必要时实施特殊正当防卫的权利。通过三种思路的比较性分析,他人对被害男性实施的严重性侵害行为可以类推适用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规定。只有启动这一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才能充分确保被害男性在反抗严重暴力性侵害时享受与女性相同的特殊防卫权,也才能实现特殊正当防卫制度的基本目标。

  • 标签: 性侵害男性 特殊正当防卫 强奸 行凶 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