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位于五台山中台南20里的竹林寺,是五台山有名的古刹。它的出名,不仅因有唐法照入化竹林寺的佛教传说,也不仅因其为日本圆仁慈觉大师的卓锡之所,且因它有一龛玲珑小巧的佛像,名为“竹林小像”。《清凉山志》云:竹林寺“小像一龛,精巧入神,殆非人力

  • 标签: 镇澄 清凉山志 慈觉 法界缘起 华严经 玲珑小巧
  • 简介:君不见,五台山上产灵葩,山人目之为天花。多在巅崖深险处,枯木云蒸抽菌芽。厥色浑如玉,厥味薄于瓜樵牧得之如获璧,特来献入司公衙。司公得之亦甚喜,歌筵舞席争相夸。烹羊宰鹅不足美,必

  • 标签: 镇澄 五台 花歌 灵葩 歌筵 狮子窟
  • 简介:2000年年初,笔者撰写《永明书学研究》长文,对南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的八种书学著述进行钩稽、评析,明确提出了中国古代书学研究的真正自觉,或者说书法理论批评的真正自觉,是在“永明书学”,她不愧为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批评史上最为灿烂的篇章。现在看来,拙文还有一个严重的遗漏,即马《逸少正()书目录》,这是书法著录的专著。当时笔者未能确断马此篇到底是写于齐代还是梁代,还有对古代书学体系中书法著录这种特殊门类重视得也不够,以为这种体例在保存书家、书作的史料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书法观念、书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似乎没有太大的价值。现在笔者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中国古代书学研究中的观念、思想、理论,不是像现在某些书法理论的宏论那样,是从什么儒道释的经典中派生出来的,而是书学研究在解答书法现象中的具体问题时逐渐升华、凝炼而成的。话说回来,儒道释作为古代书学研究的文化背景与思想资源,肯定会对书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历史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 标签: 书学研究 书法理论 抽象 梁代 升华 著述
  • 简介: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长寿、邻水、垫江三县交界处,全镇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7.5万余人,城区距重庆100余公里,离垫江县城17公里,是垫江的工业区,有各级个业20余家。1995年成为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1998年成为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示范创建。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示范”。

  • 标签:
  • 简介:2013年的春天,将在北京举行名为"邈"的杨油画新作展。"心眸邈,神渟形凝"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对杨近五年来作品的意象诠释。其油画所绘对象无论山岚雾霭、清塘瘦石还是暮雪秋荷,都透露着东方的气质,但表现的方式却是非常个人化的。杨在用他对自然、生命的感悟,营造着自己的"半亩方塘"。那些作品好像就是作者静静倚在池边,俯瞰晨雾萦绕的莲叶,远眺群山勾画的天际时,"心眸"所映出的样貌,不喧嚣、不慌张、不怠慢。

  • 标签: 油画笔 中央美院 中央美术学院 靳尚谊 创作状态 画如其人
  • 简介:浙江省温州市的徐明山先生给我寄来如图一局棋,说是在马路棋摊上见到的。他觉得红方只要平炮去士照将,再退炮去车,就能胜定。他问我:这种着法是否正确。

  • 标签: 中国象棋 徐明山 布局 下法 “玉宇秋澄”
  • 简介:摘要澄迈县金江美郎村作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村落,其自然景观是当地居民与自然环境相互斗争、相互适应的产物。旅游景区概念出现后,该地区基于其自然形态及居民生活发展需求,逐渐形成独特的地域村落景观。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传统乡村村落景观变迁的速度不断加快,乡村景观的构筑和乡村旅游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如何对该地区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便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 标签: 澄迈县 旅游景区 景观设计
  • 简介:1945年10月上旬建立了辽中县委和县民主政府,并领导了全县开展反奸除匪斗争。辽中县满都户地区,地处新民县、黑山县交界,素有“土匪窝”之称。土匪头子刘海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恶霸地主家庭。他15

  • 标签: 地主家庭 新民县 辽中 公审大会 日本侵略者 党史办
  • 简介:儋耳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多无君。”同书《任数》云:“其以东至开梧,南抚多婴,西服寿靡,北怀儋耳。”高诱注:“北极之国。”又《山海经·大荒北经》及《淮南子·览冥》也均载儋耳在北方,都把儋耳列为北方之国。学者或认为北方儋耳一词应为“闽茸”之误,

  • 标签: 吕氏春秋 北方 淮南子 山海经
  • 简介:此次升座荣领金山寺两序大众的心法师,早已是近在咫尺的焦山定慧寺的方丈。法师生于1965年,字应观,号镜观,籍贯江苏东台。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以及镇江市佛教协会会长。

  • 标签: 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 定慧寺 方丈 大众 籍贯
  • 简介:明代批判《物不迁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认为《物不迁论》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的批判,可知所理解的“性住”非《物不迁论》的“性住”。《物不迁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 标签: 僧肇 镇澄 物不迁论 性空 性住
  • 简介:摘要在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为了响应全球化绿色时代的号召,国家提出了许多的绿色发展理念。建筑行业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执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正处于初步阶段,如何在建筑行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究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 标签: 绿色理念 建筑施工技术 研究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混凝土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水平不断提升,这是促进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不断升级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筑工程数目和工程量的增加也开始对混凝土建筑的功能性、安全性等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以此出发点,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结构分析和施工技术要求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梁板浇筑技术、剪力墙浇筑技术、位置浇筑、混凝土浇筑捣实等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总结。通过研究和分析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理论对混凝土建筑施工实践的重要指导和支持作用。

  • 标签: 混凝土浇筑 施工技术 应用
  • 简介:之主旨非言物性,乃言动静关系,物不迁义含俗谛义、真谛义双重论旨.以俗谛义解之,物不迁义乃以俗谛破俗谛,重在破执;以真谛义解之,则有"立"之意义,立万法假有性空、动静皆空义,契合般若空观.此二义前者为明为显,文之所重;后者为暗为隐,隐而未发.以此双重论旨解之,则对物不迁义之聚讼纷争及澄观、所提诘难皆可迎刃而解.

  • 标签: 《物不迁论》 佛教 澄观 镇澄
  • 简介:任可先生,贵州安顺府普定县(现安顺地区普定县)马官区,余官乡偏阳村人,落籍贵阳。原名文荣,字志清,晚号匏斋,为清末、民国时期省内外知名人士。他出身于科举、仕宦家庭,祖父焕奎,官至吴县(今江苏苏州)县令,有著作行世;父毓桢,顺天乡试举人,未入仕途。任先生受家庭习养,好学,为诸生时,在天津人严修(范孙)任贵州省提督学政任内补廪,成为资力较深的生员,并与清末具有维新思想人物有所接触。他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拔萃,二十九年(1903年)中举,次年试授内阁中书。

  • 标签: 传略 县令 清末 内阁 仕宦 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