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锁骨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75例疑似锁骨动脉狭窄患者为对象。均接受CDFI、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DFI诊断锁骨动脉狭窄的价值。结果  CDFI诊断锁骨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Kapp值分别为68.00%、92.00%、94.44%、58.97%、76.00%、0.53。DSA检查诊断锁骨动脉轻度狭窄15例(30.00%)、中度狭窄13例(26.00)、重度狭窄22例(44.00%)。CDFI检查诊断锁骨动脉狭窄程度与DSA检查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CDFI检查家可作为锁骨动脉狭窄的早期筛查手段,但在临床应用时需结合其他手段。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锁骨下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锁骨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75例疑似锁骨动脉狭窄患者为对象。均接受CDFI、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DFI诊断锁骨动脉狭窄的价值。结果  CDFI诊断锁骨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Kapp值分别为68.00%、92.00%、94.44%、58.97%、76.00%、0.53。DSA检查诊断锁骨动脉轻度狭窄15例(30.00%)、中度狭窄13例(26.00)、重度狭窄22例(44.00%)。CDFI检查诊断锁骨动脉狭窄程度与DSA检查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CDFI检查家可作为锁骨动脉狭窄的早期筛查手段,但在临床应用时需结合其他手段。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锁骨下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锁骨动脉狭窄是一种较常见的阻塞性颅外脑血管病变,患者常出现椎-基底动脉窃血,从而产生上肢缺血症状和脑缺血症状等,围手术期管理难度较大。此例患者高龄合并高血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于全麻下行左侧颈动脉-锁骨动脉旁路术(carotid subclavian bypass, CSB),手术麻醉平稳、顺利,患者治愈出院。总结此病例经验,以期为该类患者手术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迷走右锁骨动脉(ARSA)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2例胎儿ARSA孕妇,年龄(29.4±3.8)岁,年龄范围为21~45岁。讨论胎儿ARSA的产前超声诊断特征及其临床预后。结果胎儿ARSA孕妇102例,产前超声显示单纯胎儿ARSA者92例,未合并心内及心外畸形,其中1例合并染色体异常,终止妊娠;产前超声显示合并心内或心外畸形者10例,其中合并染色体异常者3例,选择终止妊娠者5例。其余91例生产患儿随访6—12个月,均未出现右锁骨动脉压迫食管或气管的临床症状。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ARSA准确性高,对于指导围产期孕妇及患儿成年后的临床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右锁骨下动脉迷走 产前超声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锁骨动脉盗血综合征时应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经经颅多普勒检查证实为椎动脉颅内段盗血样频谱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以及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以明确经颅多普勒结合颈动脉超声诊断锁骨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应用价值。结果:经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30例患者中Ⅰ、Ⅱ、Ⅲ期盗血分别有12、14和4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锁骨动脉Ⅰ、Ⅱ、Ⅲ期盗血分别有10、14和6例;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闭塞患者分别有4、6和13例,起始段狭窄以及椎动脉发育异常者7例;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锁骨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闭塞患者分别有6、8和9例,起始段狭窄以及椎动脉发育异常者7例;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血管成像检查在锁骨动脉狭窄以及椎动脉病变的检出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能够尽早发现椎动脉颅内段的盗血样频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方式相结合可为临床诊断锁骨动脉盗血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经颅多普勒 颈动脉超声 CT血管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目前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了保证支架的成功释放以及良好的近端锚定效果,需要尽可能保留或重建左锁骨动脉血运。随着各类腔内辅助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左锁骨动脉重建的方式得到广泛采用。到目前为止,通过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血管转流或转位技术可以重建左锁骨动脉以及弓上其他分支血管。本文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动脉重建的现状以及各种重建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锁骨下动脉 支架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脉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55.3±12.0)岁。B型主动脉夹层71例,胸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溃疡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5例。83例患者行一期LCCA-LSA转流术+TEVA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支架放置数量、术中行LSA弹簧圈栓塞情况;围手术期内观察患者死亡、脑梗死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死亡率、脑梗死发生率,复查主动脉CTA观察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弓部分支血管血供情况以及有无支架移位。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重建LSA。手术时间1.0~7.0(3.2±1.0)h。术中置入胸主动脉支架1个64例、2个17例、3个2例。4例患者出现LSA根部对比剂渗漏,予弹簧圈栓塞后渗漏消失。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2例(2.4%,2/83)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LCCA部分遮盖、1例主动脉逆撕A型夹层,均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2%,1/83)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伴左侧肢体肌力一过性下降,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83例患者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期间,5例(6.0%,5/83)患者死亡;3例(3.6%,3/83)患者出现脑梗死,保守治疗后好转;主动脉CT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弓部分支血管血供良好,无支架移位。结论LCCA-LSA转流技术重建LSA,可以延长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经腔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血管移植术 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锁骨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重建入颅血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外科应用颈动脉-锁骨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重建入颅血供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适用范围、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47~74岁,平均60.5岁。2例为颈总动脉长段狭窄并明显后扩张性病变,12例为锁骨动脉闭塞并椎动脉窃血。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手术期无脑梗死、心血管意外、淋巴漏及人工血管感染的发生。术后1例患者发生膈神经损伤。14例患者随访3~27个月,平均14个月,人工血管及吻合口均通畅,椎动脉窃血消失,无新发脑梗死,上肢缺血和颅内缺血症状均缓解。结论颈动脉-锁骨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既可用于重建后循环的入颅血供,也可用于重建前循环的入颅血供,手术安全,效果确切。

  • 标签: 人工血管 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 血管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迷走右锁骨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和类型,为孕妇的产前管理和临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诊断为孤立性ARSA的胎儿共103例,所有胎儿均在早孕期行唐氏筛查,中、晚孕期行Ⅲ级产前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染色体检查,孕妇年龄(31.1±5.30)岁。结果所有孤立性ARSA胎儿中染色体异常9例(8.7%),包括21-三体2例、Turner综合征2例、意义不明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3例、17p12缺失1例、47XYY 1例,未发现18-三体及22q11微缺失。结论孤立性ARSA可能是21-三体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的唯一产前预测因子,产前超声检查ARSA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胎儿 超声检查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左锁骨动脉盗血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19日我科收治的1例左锁骨动脉盗血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患者病历资料,通过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支架植入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总结护理方法和要点。结果本例患者经支架植入诊疗及一级护理后病情平稳,住院期间未在发现双上肢收缩压差≤10mmHg,舒张压差<5mmHg,颈动脉搏动正常,桡动脉恢复正常,病情平稳,准予出院。结论加强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及支架植入护理,同时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预防左锁骨动脉盗血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有利于促进病情的恢复。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支架置入 脑梗死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应用支架植入术来展开治疗工作的锁骨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选我院神经内科在2020.5-2021.6接诊的80例患有锁骨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在应用支架植入手术进行治疗之后分两组,对其按照一般护理模式和优质护理模式展开护理工作,各组人数均为40,分别为常规组和优质护理组,在研究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以及焦虑评分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要比常规组高出20个百分点,焦虑评分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结论:对接受了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来展开工作,可以为患者创造更加优越的预后恢复条件,让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态得到缓解,也令患者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被医护所重视的,这些都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快地恢复到身心健康的状态,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优质护理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实施锁骨深静脉置管期间采取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到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46例行锁骨深静脉置管的老年患者,随机抽签法均分2组,对照组(n=23)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23)实施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行锁骨深静脉置管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并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 综合护理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实施锁骨深静脉置管期间采取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到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46例行锁骨深静脉置管的老年患者,随机抽签法均分2组,对照组(n=23)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23)实施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行锁骨深静脉置管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并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 综合护理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复锁骨原发恶性肿瘤整块切除术后锁骨区巨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肩关节功能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例锁骨原发恶性肿瘤行肿瘤整块切除(全锁骨或次全锁骨切除)及个体化修复锁骨区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8、57、14岁。肿瘤类型为骨肉瘤、孤立性浆细胞瘤、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术后辅助化疗及肩关节康复锻炼,评估肿瘤转归及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功能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MSTS)、Constant-Murley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结果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33、23、8个月,至末次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在肿瘤切除后,1例骨肉瘤及1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患者行锁骨钢板联合先进人工韧带加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重建,1例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行LARS韧带重建,末次随访MSTS分别为28、30、28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80、90、84分,UCLA评分分别为29、33、30分。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原发恶性肿瘤整块切除后重建锁骨及周围重要韧带对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意义重大,锁骨及胸锁关节重建后可获得较满意的稳定性及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 标签: 锁骨 骨肿瘤 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锁骨骨折行改良锁骨带外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以84例锁骨骨折患者为样本,单双数法分组,即改良组、常规组,样本量均是42例,前者行改良锁骨带外固定,后者行常规绷带固定,研究落实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观察治疗指标,统计有效率。结果:固定前评估VAS分值测定肩关节活动度,各指标在改良组、常规组无差异,P>0.05。固定后同样评估以上内容,VAS分值在改良组比常规组低,肩关节活动度在改良组比常规组高,P

  • 标签: 锁骨骨折 有效率 临床分析 改良锁骨带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锁骨远端锁定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研究组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对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为(91.20±3.90)、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96.20±3.11),常规组患者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为(80.11±2.54)、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85.40±3.88),研究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利用锁骨远端锁定板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锁骨远端锁定板治疗 锁骨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究如何提高对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的疗效,将对患者采取锁骨钩钢板治疗,并分析其具体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实施中,将选择于我院骨科中就医治疗的64例患者纳入至研究中,在对其病情进行骨科专业诊断后确诊为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并自愿参与实验。本次研究将通过对照实验的形式实施,选择锁骨钩钢板治疗、克氏针治疗,并分别将其应用于观察组、对照组中,比较具体疗效。结果:评估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经研究结果分析后确认观察组明显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实施锁骨钩钢板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针对性,对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钢板 疗效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随机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共包括本院收治的需要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分为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实验组和接受传统穿刺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对比组,每组各有患者44例。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相比,在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和麻醉药物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上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锁骨静脉置管患者的导管维护中应用品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经锁骨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68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1月到2022.1月,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4例为一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进行患者导管维护(称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品质管理进行患者导管维护(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导管维护方式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经锁骨静脉置管患者的导管维护中,应用品质管理可大幅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不断推广。

  • 标签: 经锁骨下静脉置管 品质管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