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抗肿瘤药物是一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自从Rosenberg首次观察到其能抑制细胞生长,人们对配合物的研究就一直没有中断,期待发现疗效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毒副作用更低、更经济的药物品种,至今仍不断有新的顺配合物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该文在此对抗肿瘤药物及其临床研究发展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铂类抗肿瘤药物 临床研究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常见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药物使用提供科学合理参考。方法根据抗肿瘤药物发展历程分类,从药物对人体多个器官胃肠道、肾等的作用分析,汇总总结抗肿瘤药物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就这些出现的不良反应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不同的抗肿瘤药物表现出的不良反应不同。抗肿瘤药物早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多,也较普遍;后来经过改进发展,新型的药物结构有了改进,不良反应也随之减少,但是出现了其他新问题。针对不同种类的抗肿瘤药物,应采取不同且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与手段。结论常见抗肿瘤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范围大小不一、轻重不同,采取预防措施也不同,只有较详细地了解不同抗肿瘤药物的特性,才能较好地发挥药物作用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几率。

  • 标签: 铂类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常见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4月-2020年4月;对60例肿瘤患者所使用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常见抗肿瘤药物所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有肠胃道反应、肾脏毒性、骨髓抑制、其他四种。60例应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0(43.33%);其中卡抗肿瘤药物不良发生率为25.00%,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奥沙利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37%,10mg奈达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50mg奈达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0%。结论 临床肿瘤治疗中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事先做好不良反应用药反应防治,才能够切实提升药物疗效,保障患者预后。

  • 标签: 铂类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与降低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我院200例应用抗肿瘤药物的患者分为A组(100例,仅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与B组(100例,在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同时为其开展药学服务)两组,并对比相关数据指标,明确开展药学服务的意义。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血液系统、肾脏系统、胃肠道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药物如顺、卡药物在治疗各类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较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而期间给予患者个体化、多元化的药学服务干预,则有助于降低相应的不良反应率,增强患者化疗耐受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铂类抗肿瘤药物 化疗 药学服务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与降低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我院200例应用抗肿瘤药物的患者分为A组(100例,仅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与B组(100例,在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同时为其开展药学服务)两组,并对比相关数据指标,明确开展药学服务的意义。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血液系统、肾脏系统、胃肠道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药物如顺、卡药物在治疗各类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较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而期间给予患者个体化、多元化的药学服务干预,则有助于降低相应的不良反应率,增强患者化疗耐受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铂类抗肿瘤药物 化疗 药学服务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由于激素类药物仅作用于相应的肿瘤组织,对一般增殖迅速的正常组织不会产生抑制作用。本文主要结合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抗肿瘤药物毒性及其防治。

  • 标签: 激素类 抗肿瘤 毒性
  • 简介:摘要:奥沙利是一种具有特殊优势的新型抗癌药。为了进一步减少奥沙利的副作用,增强其靶向性,增加其可生物利用率,近年来,国内外对其新剂型和新制剂的研究非常活跃。虽然目前奥沙利的脂质体还在临床试验阶段,其它新药的研发还在进行中,但随着新药物的研发,奥沙利的新药将会陆续上市,为临床上的癌症病人提供更多的药物

  • 标签: 奥沙利铂 抗肿瘤药物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紫杉烷抗肿瘤药物属于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种药物,其是一种蛋白稳定剂,常被用于肿瘤患者中,如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部分头颈部肿瘤等中,而且经实践证实,此药物具有显著的疗效。因此,自紫杉烷抗肿瘤药物出现以来,其已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但实践表明,虽紫杉烷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但其水溶性相对较差,影响了临床应用效果。故本文主要针对紫杉烷抗肿瘤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展综述,为临床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现如今肿瘤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肿瘤类型多样,治疗起来难度较大,临床上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是进行药物治疗。随着医疗技术和理论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肿瘤的产生机制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肿瘤是细胞信号通路异常致使细胞无限增殖,产生肿瘤。这一发现为肿瘤药物治疗拓展了新的方向,使靶向治疗受到更多关注。化学合成靶向药物是对肿瘤进行多靶点治疗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研究化学合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种类和作用。

  • 标签: 化学合成 靶向药物 抗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概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发病概率较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提升肿瘤疾病治疗效果,相关的医学人员对抗肿瘤药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分子靶、金属配合物、海洋真菌活性物质及新型内分泌药物抗肿瘤药物,对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

  • 标签: 抗肿瘤 分子靶 金属配合物 海洋真菌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3年1月-2013年3月我院住院肿瘤病人使用抗肿瘤配合物的应用情况,对其应用情况进行药学统计分析。方法统计2013年1月-2013年3月院住院处微机管理系统中住院病人总数和肿瘤病人总数以及应用抗肿瘤配合物人数情况和2013年1月-2013年3月我院住院肿瘤病人使用各种抗肿瘤配合物的用药量、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我院1月份抗肿瘤配合物销量最多,3月份次之,2月份最少。结论我院肿瘤患者抗肿瘤配合物应用以顺最多,奥沙利次之,奈达和卡较少,应用基本合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使用抗肿瘤药物,加强抗肿瘤药物的统一管理,降低抗肿瘤药物带来的职业暴露风险,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配置或接触抗肿瘤药物,都会给医务人员的自身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短期暴露会使医务人员脱发严重,长期暴露将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导致女性医务人员无法生育。本文特意从几个方面出发,关于抗肿瘤药物的职业暴露原因、有效方法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职业暴露 风险分析 防范措施 总结研究
  • 简介:抗肿瘤药物尤其是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长期以来限制着这类药物的应用,新的靶向药物及其与蒽环类药物联用时出现的更加显著的心脏毒性,使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进行监测变得非常有必要。超声心动图和生物标志物如脑钠肽(BNP)联合监测的方法对评估这些药物对心脏功能方面的影响,是目前最可靠且实用的办法。但由于超声心动图本身测量的变异性和判定标;隹不统一,以及对相应药物毒理机制研究的缺乏,目前对心功能监控方法及预防应对的策略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心脏毒性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临床对细胞毒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搜集临床用药资料,整理常用注射用抗肿瘤药物的说明书等,对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临床注射应用细胞毒抗肿瘤药物时的注意事项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细胞毒 抗肿瘤药物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大量临床实验结果证明,将氟原子引入化合物中可产生较好的生物效应。氟代嘧啶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5-氟尿嘧啶是最先发现的氟代嘧啶抗肿瘤药物,但由于首过效应且脂溶性较低限制了 5-氟尿嘧啶的临床应用。本文以 5-氟尿嘧啶、 3-呋喃氟脲嘧啶等几种氟代嘧啶抗肿瘤药物为例,分析了其合成工艺。

  • 标签: 氟代嘧啶类 抗肿瘤药物 合成工艺
  • 作者: 乐正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重庆404300
  • 简介:近年来,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与外科、放疗等局部疗法相比,细胞毒性抗癌药对肿瘤的杀伤效果更好,是当前癌症综合治疗的热点。有些恶性肿瘤,如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淋巴瘤,可以用化学方法治疗。然而,在临床上,因使用不当,导致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增大,甚至出现耐药,严重制约着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为了推动临床上细胞毒抗肿瘤药物安全、有效、科学的应用,提高其疗效,降低其副作用和抗药性的发生,从而提高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作者在收集了大量的临床用药数据之后,对常见的抗肿瘤药物的说明书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在临床上进行了应用,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临床上应用时应该加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总结。

  • 标签: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肿瘤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当前临床在不断深入研究抗肿瘤药物,但所有的抗肿瘤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抗肿瘤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

  • 标签: 抗肿瘤药品 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7月前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合理现象,且查阅相关文献制定抗肿瘤药物合理及规范应用的对策,于2012年8月落实。在2012年7月未实施合理规范对策前抽取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2012年8月后实施合理规范对策后抽取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住院时间短,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中,施予有效且及时的规范对策,可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

  • 标签: 规范 临床 抗肿瘤药物 应用
  • 作者: 戴媛媛 李国辉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肿瘤规范化诊疗和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药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难点。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笔者联合相关专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德尔菲法及多轮专家研讨,对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工作中广泛关注的问题提出推荐建议,形成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指导路线和管理要点的专家共识,为医疗机构做好抗肿瘤药物的分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分级管理 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