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新生童症临床护理方案。方法以35例新生病例出发,研究讨论并整理新生肺炎的治疗、护理方案。结果本文研究谈论的35例新生患儿中,33例治疗完好,另外两例中一例转院治疗,另一例最终病亡,诱因是并发症导致多功能器官衰竭,治疗良好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率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94.29%、94%。结论及早合理的治疗、完善的监督看护体制、完整的护理方案的实施,对于新生重症肺炎的治疗以及提高家属满意率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新生儿重症肺炎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内对新生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8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感染新生,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44例,应用常规护理手段,综合组为44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分析,综合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避免患儿出现死亡情况,有助于患儿家属充分认可医护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重症监护室如何护理新生疼痛症状。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78例发生疼痛症状的新生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疼痛护理组,每组均为39例,常规护理组采取新生常规护理干预,疼痛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实行新生疼痛针对护理。之后再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远远低于无痛护理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的新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可以使新生的疼痛耐受力实现显著的提升,为后期顺利开展监护及治疗奠定基础,具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肺炎的临床疗效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新生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各44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雾化治疗,为治疗组患儿在进行传统雾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总有效率、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有效保护新生安全,应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临床疗效 盐酸氨溴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肺炎的护理方法及措施,促进新生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9月期间确诊并收治的100例新生肺炎患者,对其进行相应的肺炎护理措施,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选取的100例肺炎新生患者中,痊愈76例,好转2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8%,护理效果满意。结论综合护理可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为患儿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继而有效缩短患儿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护理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新生重症监护室期间对新生给予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重症监护室接诊的10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实验组新生给予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与针对新生疼痛的护理干预;对参照组新生给予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不良反应发生率、重症监护时间与疼痛症状控制时间、疼痛程度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参照组新生不良反应发生率(28.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重症监护时间(6.24±1.59)d、疼痛症状控制时间(3.18±1.05)d均优于参照组新生重症监护时间(8.93±1.60)d、疼痛症状控制时间(5.76±1.39)d,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疼痛程度控制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参照组新生疼痛程度控制有效率(68.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重症监护室中应用不仅可以及时、有效的控制新生疼痛症状,减少重症监护时间,缩短疼痛症状控制时间,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疼痛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新生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进行新生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CO2、PaO2、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新生重症吸入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28例给予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重症吸入性肺炎患儿采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沐舒坦 地塞米松 新生儿 重症吸入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患有肺炎新生采用沐舒坦静脉滴注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患肺炎新生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沐舒坦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症状缓解时间方面,观察组肺部罗音、呼吸急促、咳嗽、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与8%,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为9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抗病毒基础上联合沐舒坦静脉滴注治疗可明显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升治疗效果、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沐舒坦 症状缓解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新生新生肺炎患儿的病原学,为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新生病房住院的新生肺炎患者63例,行痰培养,采用血标本检测常见的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或呼吸道分泌物行病毒检测.结果新生肺炎病原学检出率最高的为肺炎克雷白杆菌(40.5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7.03%),金黄色葡萄球菌(16.21%),鲍曼不动杆菌(2.70%),销绿假单胞菌(2.70%),白色链珠菌(2.70%),呼吸道合胞病毒(8.11%).结论我院新生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第3位,呼吸道合胞病毒占第4位,对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病原学
  • 简介:摘要新生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婴儿1,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他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新生在生理、病理等方面与年长有着很大的差别,体内各脏器发育尚不完善,临床变化也有很多的特殊性,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因此,须加强监护和护理,注重护理观察,及早发现异常变化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是降低新生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作为重症监护室护士应懂得通过全面整体的观察与评估新生目前情况,及时发现潜在因素,做好预防,减少并发症1-2;同时,还要通过对新生的观察与护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现结合临床实践,将儿科重症监护室新生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符合标准为新生重症肺炎患儿,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60例。60例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拟订的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PS气管内滴入法,n=30)与对照组(综合疗法,n=3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8h、72h,两组氧合指数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细化护理对新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儿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分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再插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死亡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实施精细化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降低再插管和死亡率,提升新生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新生儿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于新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抽样法在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中,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将60例新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数、动脉氧分化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而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新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精细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病情,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确切,值得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新生儿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新生破伤风的护理要点及抢救技巧,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45例重症新生破伤风的护理经验,正确使用安定控制抽搐,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痉挛、重视基础护理、营养支持、窒息时及时采用心肺复苏等。结果45例患儿中35例治愈,4例死亡,6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呼吸衰竭是重症新生破伤风最主要死亡原因,而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则能使重症新生破伤风患儿顺利渡过危险期,减少呼吸衰竭诱因,避免出现各种新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重症新生儿破伤风 基础护理 痉挛 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新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男7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156例新生,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前者均明显由于后者,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相对比,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病情较重,给予精细化护理措施利于患儿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新生儿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