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牙髓血运重建时运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同传统的血凝块(BC)作为支架哪种材料效果更佳。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字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8月。通过RevMan 5.3和stata 13.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的临床治愈率、根长、根管壁厚度和根尖封闭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当牙髓血运重建时分别运用PRP或PRF同BC在临床治愈率和根尖封闭率上均无差异,与BC相比,PRP和PRF的临床治愈率的相对危险度(RR)为0.99(0.87,1.12),95%的置信区间(CI)为0.95(0.86,1.04),根尖封闭率的RR为1.09(0.91,1.30)和95%CI为1.02(0.83,1.25)。对牙根长度或根管壁厚度增加率分析时发现PRP或PRF同BC之间无差异,与BC相比,PRP和PRF的牙根长度增加率的RR及95%CI分别为1.06(0.86,1.32)和1.10(0.90,1.35),根管壁厚度增加率的RR及95%CI分别为1.04(0.86,1.26)和1.09(0.76,1.57)。对牙根长度增加量分析时发现PRP优于BC,其加权均数差(WMD)及95%CI为1.47(0.57,2.36)mm。结论在行牙髓血运重建时,不管是运用PRP或PRF还是传统BC作为支架,其在临床治愈率、牙根长度或者根管壁厚度增加率和根尖封闭率上无明显差异,但是适当地使用PRP或PRF支架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牙根长度增加量。

  • 标签: 牙髓 血运重建 富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血凝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多指离断再植术后障碍的监测及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例小儿多指离断再植术后的护理过程,包括病房管理、监测、伤口护理、饮食管理、疼痛管理、康复训练等。结果通过护理门诊和社交软件随访6~14个月,3例患儿共8根断指全部成活,良好,形态、长度正常,伤口愈合良好,2例6指术后产生指蹼瘢痕挛缩,予二期行瘢痕松解术。3例患儿术后疼痛均不严重,患指远端均有触觉,能做基本的抓握动作,患指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主动屈、伸功能大致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在小儿多指离断的护理中,注重断指循环监测、患肢康复训练,强调减少激惹、降低疼痛,护理操作时应操作细致,动作轻柔,监测可借助红外线成像仪,康复训练应顺应幼儿喜抓握、好模仿的天性进行。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小儿多指离断再植术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多指离断 血运 小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CABG)两种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射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合并HFrEF并成功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对两组接受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以及术后随访3个月、1年和3年的心功能变化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患者1 813例,年龄(59.6±10.0)岁,其中男1 507例(83.1%)、女306例(16.9%)。入选病例中接受PCI治疗置入药物洗脱支架687例,接受CABG治疗1 126例。比较血运重建术前临床及造影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左室射分数(LVEF)值[(35.8±5.1)%比(35.9±4.6)%, P>0.05],但CABG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PCI组[(59.8±7.2)比(57.9±7.7) mm, P<0.001]时具有更高的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27.3±10.2比31.1±10.4, P<0.01)。成功行血运重建术后3个月、1年或3年,两组患者LVEF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年CABG组与PCI组的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比4.3%, HR=1.5, 95%CI:1.2~2.1, P=0.07; 8.5%比8.2%, HR=1.3,95%CI:1.1~1.4, P=0.20),但CABG组具有更高的脑卒中风险(6.2%比2.9%, HR=2.9, 95%CI:2.3~3.6, P<0.01)和较低的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6.5%比15.1%, HR=0.5, 95%CI:0.3~0.7, P<0.01)。对于SYNTAX评分≥33分的患者,CABG组全因死亡或心源性死亡风险略低于P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 95%CI:0.4~1.3, P=0.06; HR=0.7, 95%CI:0.4~1.0, P=0.90)。结论合并HFrEF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的远期预后并不劣于接受CABG治疗;对于存在左心功能障碍的冠心病患者,PCI也可作为血运重建治疗策略。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血液病患者非血缘脐干细胞移植(UCBT)和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免疫重建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UCBT(96例)和PBSCT(28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第1、3、6、9、12个月外周血免疫细胞,并根据是否发生cGVHD进行分组,探究两种移植类型的免疫细胞重建与cGVH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UCBT组移植后1年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PBSCT组[9.38%(95%CI 3.35%~15.02%)对28.57%(95%CI 9.72%~43.50%),P=0.008];UCBT组移植后2年cGVHD、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均低于PBSCT组[15.60%(95%CI 9.20%~23.60%)对32.10%(95%CI 15.80%~49.70%),P=0.047;10.40%(95%CI 5.30%~17.50%)对28.60%(95%CI 13.30%~46.00%),P=0.014]。②UCBT组CD4+T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均高于PBSCT组[59.00(36.70~89.65)×107/L对31.40(18.10~44.00)×107/L,P<0.001;71.30(49.60~101.45)×107/L对41.60(25.82~56.27)×107/L,P<0.001;83.00(50.17~121.55)×107/L对44.85(31.62~62.10)×107/L,P<0.001],CD4+T细胞比例始终高于PBSCT组(P<0.05)。PBSC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1个月高于UCBT组[0.70(0.30~1.70)×107/L对0.10(0~0.30)×107/L,P<0.001;0.45%(0.30%~2.20%)对0.20%(0.10%~0.40%),P=0.002];UCB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9、12个月高于PBSCT组[53.80(28.00~103.20)×107/L对23.35(5.07~35.00)×107/L,P<0.001;21.45%(11.80%~30.45%)对9.00%(3.08%~16.73%),P<0.001。66.70(36.97~98.72)×107/L对20.85(7.72~39.40)×107/L,P<0.001;22.20%(14.93%~29.68)%对8.75%(5.80%~18.93%),P<0.001]。UCBT组调节性B细胞(Breg)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6、9和12个月高于PBSCT组[1.23(0.38~3.52)×107/L对0.05(0~0.84)×107/L,P<0.001;5.35%(1.90%~12.20%)对1.45%(0%~7.78%),P=0.002。2.25(1.07~6.71)×107/L对0.12(0~0.77)×107/L,P<0.001;6.25%(2.00%~12.33%)对0.80%(0%~5.25%),P<0.001。3.69(0.83~8.66)×107/L对0.46(0~0.93)×107/L,P<0.001;6.15%(1.63%~11.75%)对1.40%(0.18%~5.85%),P<0.001]。③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12个月均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P=0.043);非cGVHD组的B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6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49)。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reg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06,P=0.028,P=0.050);非cGVHD组的Breg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9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④PBSC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和Breg细胞绝对数和比例与中重度cGV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免疫细胞重建过程中,UCBT组的Breg细胞高于PBSCT组,并且两种移植类型的非cGVHD组的Breg细胞始终较中重度cGVHD组高,表明Breg细胞能够降低cGVHD的发生,揭示了UCBT组cGVHD发生率较低的可能原因。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血液病患者非血缘脐干细胞移植(UCBT)和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免疫重建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UCBT(96例)和PBSCT(28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第1、3、6、9、12个月外周血免疫细胞,并根据是否发生cGVHD进行分组,探究两种移植类型的免疫细胞重建与cGVH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UCBT组移植后1年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PBSCT组[9.38%(95%CI 3.35%~15.02%)对28.57%(95%CI 9.72%~43.50%),P=0.008];UCBT组移植后2年cGVHD、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均低于PBSCT组[15.60%(95%CI 9.20%~23.60%)对32.10%(95%CI 15.80%~49.70%),P=0.047;10.40%(95%CI 5.30%~17.50%)对28.60%(95%CI 13.30%~46.00%),P=0.014]。②UCBT组CD4+T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均高于PBSCT组[59.00(36.70~89.65)×107/L对31.40(18.10~44.00)×107/L,P<0.001;71.30(49.60~101.45)×107/L对41.60(25.82~56.27)×107/L,P<0.001;83.00(50.17~121.55)×107/L对44.85(31.62~62.10)×107/L,P<0.001],CD4+T细胞比例始终高于PBSCT组(P<0.05)。PBSC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1个月高于UCBT组[0.70(0.30~1.70)×107/L对0.10(0~0.30)×107/L,P<0.001;0.45%(0.30%~2.20%)对0.20%(0.10%~0.40%),P=0.002];UCB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9、12个月高于PBSCT组[53.80(28.00~103.20)×107/L对23.35(5.07~35.00)×107/L,P<0.001;21.45%(11.80%~30.45%)对9.00%(3.08%~16.73%),P<0.001。66.70(36.97~98.72)×107/L对20.85(7.72~39.40)×107/L,P<0.001;22.20%(14.93%~29.68)%对8.75%(5.80%~18.93%),P<0.001]。UCBT组调节性B细胞(Breg)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6、9和12个月高于PBSCT组[1.23(0.38~3.52)×107/L对0.05(0~0.84)×107/L,P<0.001;5.35%(1.90%~12.20%)对1.45%(0%~7.78%),P=0.002。2.25(1.07~6.71)×107/L对0.12(0~0.77)×107/L,P<0.001;6.25%(2.00%~12.33%)对0.80%(0%~5.25%),P<0.001。3.69(0.83~8.66)×107/L对0.46(0~0.93)×107/L,P<0.001;6.15%(1.63%~11.75%)对1.40%(0.18%~5.85%),P<0.001]。③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12个月均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P=0.043);非cGVHD组的B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6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49)。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reg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06,P=0.028,P=0.050);非cGVHD组的Breg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9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④PBSC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和Breg细胞绝对数和比例与中重度cGV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免疫细胞重建过程中,UCBT组的Breg细胞高于PBSCT组,并且两种移植类型的非cGVHD组的Breg细胞始终较中重度cGVHD组高,表明Breg细胞能够降低cGVHD的发生,揭示了UCBT组cGVHD发生率较低的可能原因。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糖检验上静脉和末梢的差异。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取80例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需要实施血糖检测,按不同的采血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0例,前者用静脉开展血糖检验,后者用末梢开展血糖检验,对比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血糖水平相比,两组无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糖检验中,静脉和末梢均有一定的检验效果,其后者操作简单,可以快速得到血糖值,且还能预防或是减少低血糖的出现,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荐。

  • 标签: 血糖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检验和静脉检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接诊的90例血常规检验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5例,对照组给予末梢检验,给予观察组静脉检验,将两组血常规检验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感(2.04±0.42)分与对照组(2.05±0.38)分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红蛋白量(27.69±8.89)pg、红细胞压积(0.55±0.21)%与对照组相比(27.56±8.15)pg、(0.52±0.26)%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4.85±2.31)×109/L、红细胞(3.70±1.23)×1012/L、血红蛋白(97.46±13.63)g/L、红细胞平均体积(80.15±4.69)fL小于对照组(6.86±2.58)×109/L、(4.80±1.33)×1012/L、(108.13±15.56)g/L、(88.98±4.89)fL,观察组红细胞平均血红白蛋浓度(323.25±29.65)g/L、血小板(257.45±70.63)×109/L大于对照组(275.65±19.98)g/L、(221.23±69.44)×109/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静脉检验的准确率更高,可以更好的降低疾病的误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静脉检验与末梢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到2021年6月到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6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静脉检验与末端检验,比较其各指标水平。结果:静脉检VAS 疼痛评分与末梢检验VAS 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末端检验红细胞数均明显低于静脉检验,末端检验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静脉检验,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对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开始,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数学的本质特性是需要学生不断的思考计算,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数学也是一门让人头痛的学科,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学生更是如此,并且小学生的大脑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都不是特别的强,如果教师不能运用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并且小学生刚刚步入小学的校门,全新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短时间内很难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钻研创新出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创建全新的数学课堂结构,这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有效体现。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进行梳理和分析。

  • 标签: 小学数学 情景教学 课堂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末梢和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甄选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72例。根据门诊就诊的单双号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n=42)和常规组(n=30),实验组采取采用静脉的采血方法,常规组的采血方式为末梢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两组采血方法的指标。结果:实验组的RBC和HCT数值,以及PLT数值和MCHC数值,高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WBC数值方面,实验组低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使用血常规进行检测时,静脉检测的方式接近于参数值,其抽血结果优于末梢抽血的方式,可提升临床血常规的检测时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检验和末梢检验结果进行对比。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8月~2020.8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病患,选择的例数为70例,根据不同的检验血液对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在血常规的检验中主要使用末梢进行检验,观察组在血常规的检验中主要使用静脉进行检验,对比两组不同的检验数值。结果:在血小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总量数值的对比上,两组数据的对比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在血红细胞、血细胞比容以及白细胞数值的对比上,两组病患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病患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采用静脉进行检验得到的检测准确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末梢及静脉价值对比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62例,检验时间为2019年1月指2020年1月之间,采血地点为我院检验科,将其按照随机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抽取31例患者使用末梢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抽取31例患者使用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对两组患者检验后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检验后,观察组MCHC、PLT、MCH、HGB、RB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所得结果,MCV、WBC均低于对照组所得结果,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红细胞较对照组更低,白细胞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