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和探讨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与睡眠质量和情绪因素的相关。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自评表(SAS),对我院皮肤科确诊为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3种脱发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青年组(15~29岁)、壮年组(30~44岁)、中老年组(>45岁)的PSQI及SAS得分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患者PSQI总分>7分,有睡眠问题;在PSQI的7个指标中,青年组主要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有差异(P<0.01);壮年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上有差异(P<0.05);中老年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上有差异(P<0.05)。青年组的斑秃及雄激素性脱发患者SAS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分值。脱发对于女性患者PSQI及SAS积分的影响大于男性。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r=0.487,P=0.000),说明睡眠与情绪焦虑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脱发性疾病,尤其是斑秃同时受到睡眠质量、精神因素的影响,因此恢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整情绪对预防斑秃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斑秃 脱发 雄激素性 脱发 生理性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并讨论有针对性的干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筛查。结果研究对象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8.51%,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6.65%,恶性肿瘤患病率为0.89%,冠心病患病率为2.79%,脑卒中患病率为0.78%,糖尿病患病率为2.07%。慢性疾病危险因素为吸烟、年龄、家族史和超重。结论慢性疾病的防控与人们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积极引导群众调整饮食结构,戒除不良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病水平。

  • 标签: 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 危险因素 调查 吸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检测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同型半胱氨酸的增高与心脑血管病发生有关,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12岁烧伤住院儿童ABO血型与对比人群中发病的关系,为儿童烧伤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29例1-12岁烧伤患儿ABO血型及日常常规体检人群的ABO血型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烧伤患儿各血型组与体检对照人群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郑州地区烧伤患儿各血型组在发病率对照人群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ABO血型 儿童 烧伤 郑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郑州地区唇腭裂的发生与ABO血型有无相关。方法统计郑州地区唇腭裂患者的A、B、O、AB血型的比例郑州正常人群的A、B、O、AB血型的比例比较。分别统计A、B、AB、O血型患者中唇腭裂发病人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唇腭裂患与正常人群中无显著性差别。唇腭裂的发生与A、B、O、AB血型无明显相关。结论郑州地区唇腭裂的发生与血型无关。

  • 标签: ABO血型 郑州 唇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41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结论通过药物治疗、饮食宣教、精心护理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急诊患者血乳酸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方法将我院EICU在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4例内科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预后,将其分为D(死亡)组和L(存活)组,其中D组31例,L组53例。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24h内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进行分析,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其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大于30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21~30分的患者(P<0.05),APACHEⅡ评分为21~30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11~20的患者(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L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浓度的关系为正相关,即血乳酸浓度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而升高,而APACHEⅡ评分又是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检测指标,所以内科急诊疾病严重程度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动脉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定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乳酸 APACHEⅡ评分 正相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尿路梗阻性疾病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接诊中怀疑有尿路梗阻性疾病的96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静脉尿路影(IVU)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结果结果96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诊断出非结石性上尿路梗阻61例、结石性上尿路梗阻35例。其中共有84例手术结果与CT诊断结果相符。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上尿路梗阻疾病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是100%,显著优于IVU检查及超声检查(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诊断上尿路梗阻疾病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尿道梗阻 尿路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缺碘性疾病儿童的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一般治疗为饮食疗法,平时应鼓励多吃海带等富含碘的食物。

  • 标签: 缺碘性疾病 儿童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麻醉复苏室(PACU)护士培训模式,为麻醉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方法总结笔者所在医院PACU护士培训的实践过程,从挑选培训对象的标准、培养目标、培训基地的条件、课程设置、教学效果评价、改进等方面总结经验,指导临床带教。结果通过规范化培训,PACU护士的专业素养有较大提高,培训模式初步形成。结论PACU护士的培训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有利于其专科化的健康发展。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护士 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食管返流病与咽异感的相关。方法对240例咽异感症患者询问病史、临床常规性检查,胃食管24hpH测试,并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结果240例咽异感症患者食管返流性疾病占90例。结论胃食管返流性疾病与咽异感性密切相关

  • 标签: 胃食管返流 咽异感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脂代谢特点,了解血脂代谢紊乱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40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为3组妊娠期高血压组36例,子痫前期轻度组203例,子痫前期重度组166例。同时选择无妊娠并发症的健康孕妇20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RI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载脂蛋白B100(APOB)、脂蛋白a(LPa)进行比较。结果3组血脂水平TRIG、HDLC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Pa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H患者随着病情不断加重,血脂代谢紊乱越来越突出,加强血脂监测,及早干预并纠正紊乱以保证母婴健康。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脂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其中100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5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50例;50例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同时选择50例健康人群的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浓度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量HBV-DNA载量水平。结果血小板减少慢性乙肝肝硬化组的血小板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组的血清TPO浓度明显高于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组以及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是关注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重要指标,但是在肝硬化肝功能处于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的判断存在局限性。

  • 标签: 慢性乙肝肝硬化 血小板减少 疾病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方法检测9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A组)和治疗后(B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健康体检者(C组)作比较,并分析动脉血气与凝血指标的相关.结果A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C组(P〈0.01),而PT、APTT、TT差异无显著性(P&gt;0.05);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凝状态,监测FBG及D-D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适时采取有效的抗凝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COPD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气分析
  • 简介:美同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和免疫生物学家发现,吃得太咸不仅会让血压升高,还会导致一系列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如多发性硬化症、I型糖尿病、牛皮癣、类风湿性关竹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 标签: 性疾病 免疫 诱发 强直性脊柱炎 生物学家 耶鲁大学
  • 简介:摘要药物是防治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临床方法之一,但在防治疾病的同时,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给患者和健康人群造成损害。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组成部分,目前已发展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质,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增强药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力。

  • 标签: 药源性疾病 合理用药 临床分析
  • 简介:动脉硬化是动脉血管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它可导致动脉血管的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性疾病是随着人们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的一种血管疾病,通常是在青少年阶段开始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动脉硬化性疾病 周围 动脉血管 炎症性病变 血管疾病 青少年
  • 简介:体力活动不足和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今慢性疾病发生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认识运动、体力活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作用,对近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运动不仅能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且在延缓疾病进程、治疗疾病、减少疾病并发症和降低疾病死亡率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等多个国家推出了“体力活动指南”,近10年来中国体育科研中加强了运动与慢性疾病相关研究,有效地促进了科学健身发展.每周150-300分钟中等至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2-3次力量练习及适当的柔韧性练习是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运动量.

  • 标签: 运动 体力活动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体力活动指南 运动处方
  • 简介:摘要通过对某社区135名慢病居民进行为期一年的健康管理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慢病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长期慢病管理是控制目前慢病流行行之有效的办法。

  • 标签: 慢病 居民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外鼻炎症性疾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指导病人遵医嘱正确用药和采用治疗。指导病人正确用药和积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改善面部皮肤状况。

  • 标签: 鼻前庭炎 护理 鼻疖 酒渣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