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据“洛杉矶时报”报道,“研究表明,桡动脉造影及血管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和传统的腹股沟股动脉造影和手术方法具有同样的效果,但对病人来说前者并发症更少,感觉更舒适。”这是美国心脏学院会议目前的报道。为挽救病人因冠状动脉完全堵塞而引起的心脏病发作,研究人员称,使用“桡动脉法更优越”。

  • 标签: 动脉血管造影 美国心脏学院 手术方法 股动脉造影 血管成形术 心脏病发作
  • 简介:目的在肿瘤的放射介入诊治中,对于常规动脉造影病灶显示不良的病例,观察先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导管远端留置到所需造影的动脉中,用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缓慢注射,20分钟后行DSA下动脉造影。结果本组56例均经B超、CT、MRI等检查提示有小病灶存在,常规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病灶,在使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均能够使病灶明确显示。结论采用缩血管药物后再秆血管造影,能显著提高肿瘤血管的显示率。

  • 标签: 动脉血管造影 药物 病灶 动脉造影 肿瘤 放射介入
  • 简介:随着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保守治疗被更多地运用于临床.探讨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治疗方法一直被妇产科同道所关注.我院对34例异位妊娠患者运用血管放射介入技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异位妊娠 动脉血管 介入治疗 临床观察 放射介入技术 创伤
  • 简介:作为交通工作人员身份识别(TWIC)计划的一部分,美国交通安全管理部(TSA)目前正在测试一种人体动脉生物特征识别系统。TWIC尝试使用基于卡片的门禁系统识别在美国港口的工作人员,并计划在未来把这种生物特征识别认证用于身份验证过程中。

  • 标签: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动脉血管 测试 TSA 交通安全管理 工作人员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诊治的4例不同原因外周血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17~59岁,2例火器伤、1例撞击伤和1例锐器伤;2例为股动脉不完全断裂,1例为腘动脉完全断裂,1例为腋动脉完全断裂。4例伤后均由急救车工作人员做加压包扎后送至急诊,伤后至急诊时间30 min至2 h,均紧急行血管修复外科手术,术后患肢皮温、皮色、动脉搏动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8 ~95个月(平均47.8个月),重建血管血流均通畅,无并发症出现。提示外周血管断裂患者需及时诊断并实施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腘动脉 股动脉 腋动脉 血管断裂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椎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报告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34例符合条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穿刺模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17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经股动脉穿刺与经皮穿刺桡动脉方法,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皮穿刺桡动脉行椎动脉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血管内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变异的诊断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的颈部动脉变异20例。结果椎动脉起源变异3例,椎动脉行径异常3例,单侧双腔椎动脉及窗式椎动脉变异5例,左颈总动脉与头臂干共干变异9例,头臂干变异1例。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性诊断颈部动脉变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颈部手术及介入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 计算机 颈部动脉 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性TIA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2例TIA患者进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对比剂总量60~70ml,注射流率4.5~5mL/s;重建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43例行颈动脉超声(US)检查,。结果72例TIA患者中37例(51.4%)可见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37处、中度狭窄9处、重度狭窄3处、血管闭塞2处。共发现斑块58块,其中钙化斑块27块,脂质斑块17块,混合斑块14块。结论64排CT血管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颈动脉性TIA提供非常可靠的信息。

  • 标签: X线计算机 短暂性脑缺血 血管造影 颈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的优点,经验性地提出一些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我院使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栓形成的7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些病例后来均经手术、动脉造影或临床确诊。结果2D图像显示79例患者管腔内有不同程度血栓,呈低或强回声,35例为单发血栓,44例为多发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病变有无创、简便、快捷、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栓形成 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肋外侧动脉(LCA)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资料,分析LCA的发出、行程和LCA参与肺内病变供血情况。结果在303例咯血患者中共检出24例30支LCA,其中左侧12支、右侧18支,单侧18例、双侧6例,均是胸廓内动脉(ITA)第一段的第一个分支。LCA从ITA发出点的水平,位于锁骨上方1支(3.3%)、后方27支(90.0%)、下方2支(6.7%)。LCA在第一前肋的后方进入胸内,沿着胸廓前部的内表面,在肋骨和肋间内肌的内侧与胸膜之间(解剖上的胸内筋膜)从内前上方向外下后方向行走,大多到腋中线平面。可用于行程分析的23例28支LCA大致表现为3种形状:⑴弧曲形,共13支(46.4%),显影的LCA较长,呈或浅或深的弧形弯曲;⑵高平形,共11支(39.3%),显影的LCA相对较短、位置较高且较平缓;⑶直斜形,共4支(14.3%),显影的LCA相对较长,以与ITA较小的夹角呈直线状斜向外下。共有10例11支(36.67%)参与对肺部病变供血,其中是咯血的第一、二、三、四、五咯血责任血管的分别为2、5、1、2、1支。结论LCA比较常见,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能很好显示LCA,认识LCA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肋外侧动脉 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肋外侧动脉(LCA)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资料,分析LCA的发出、行程和LCA参与肺内病变供血情况。结果在303例咯血患者中共检出24例30支LCA,其中左侧12支、右侧18支,单侧18例、双侧6例,均是胸廓内动脉(ITA)第一段的第一个分支。LCA从ITA发出点的水平,位于锁骨上方1支(3.3%)、后方27支(90.0%)、下方2支(6.7%)。LCA在第一前肋的后方进入胸内,沿着胸廓前部的内表面,在肋骨和肋间内肌的内侧与胸膜之间(解剖上的胸内筋膜)从内前上方向外下后方向行走,大多到腋中线平面。可用于行程分析的23例28支LCA大致表现为3种形状:⑴弧曲形,共13支(46.4%),显影的LCA较长,呈或浅或深的弧形弯曲;⑵高平形,共11支(39.3%),显影的LCA相对较短、位置较高且较平缓;⑶直斜形,共4支(14.3%),显影的LCA相对较长,以与ITA较小的夹角呈直线状斜向外下。共有10例11支(36.67%)参与对肺部病变供血,其中是咯血的第一、二、三、四、五咯血责任血管的分别为2、5、1、2、1支。结论LCA比较常见,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能很好显示LCA,认识LCA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肋外侧动脉 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颈部动脉狭窄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实施支架介入治疗与常规治疗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进行评分,并且比较治疗后脑卒中、心肌梗塞、死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20及治疗后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介入组明显减轻,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动脉狭窄支架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员与正常人下肢动脉的高频超声特征差异,以及运动时间对下肢动脉超声特征的影响,引导人们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就职于当地体育局及就读于体育学院的职业长、短跑及自行车运动员为实验组,共96人,从事体育训练时间5个月~11年不等,另选取同时间段同年龄段的无运动习惯的健康青年人108人作为对照组。对受检者分别行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的超声影像学检查,观察并测量血管内径(ID)及内膜-中层厚度(IMT)。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内径及IMT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比采用χ2检验,实验组A、B、C组的内径及IMT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之间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对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左右两侧的内径及IMT比较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的上述动脉左右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实验组与对照组内径及IMT比较,可见两组间的胫前动脉内径与IMT、胫后动脉内径与IMT、腓动脉内径与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23、4.488、2.245、5.834、-3.692、3.210,P均<0.05),实验组内径大于对照组,实验组IMT小于对照组。对实验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不同运动时间的内径及IMT比较发现,胫前动脉内径与IMT、胫后动脉内径与IMT、腓动脉内径与IMT在不同运动时间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37、9.902、8.293、25.814、9.444、6.572,P均<0.01),进一步两两比较,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内径在A组与B组、腓动脉IMT在A组与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动脉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下肢运动训练可使动脉管径增大,减小动脉IMT,且在达到一定的运动时间以及强度情况下,随着运动时间延长,动脉管径逐渐增大,动脉IMT逐渐减小,进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 标签: 超声检查 运动员 下肢动脉 内径 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回声跟踪技术诊断高脂血症颈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1例正常人和30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回声跟踪技术,跟踪描记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得出颈总动脉的收缩期的内径(Ds)、舒张期的内径(Dd)、硬化值(β)、弹性系数(Ep)和其顺应性(At)。将高脂血症组与正常人群组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脂血症组颈总动脉弹性系数及硬化值分别为154.95±7.8及10.215±.03。与正常人组(98.227±.5及7.87±2.67)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及P<0.05);舒张期内径、收缩期内径及其顺应性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左右两侧总动脉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E-Tracking技术能较早的反映血管的病变。

  • 标签: 超声检查 回声跟踪技术 高脂血症 颈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鸡颈总动脉吻合模型的设计建立及对显微外科初学者血管吻合练习的训练效果。方法采用市场购买的50个长约10 cm的新鲜完整鸡颈,镜下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颈总动脉,同时测量血管长度与口径,剪断颈总动脉后对断端行端-端吻合,共计500支。每100个吻合口记为一组,分A、B、C、D、E共5组,记录单个血管断端吻合所用时间,统计每一组所用时间平均值,通过管腔内注射甲紫溶液检查血管吻合口通畅性。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组实验中测量左、右侧颈总动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动脉长度为(9.57±0.28) cm,右侧动脉长度为(9.61±0.27) cm,t=0.779,P>0.05];左、右侧头端动脉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头端动脉口径为(1.12±0.08) mm,右侧头端动脉口径为(1.13±0.07) mm,t=0.265,P>0.05];左、右侧尾端动脉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尾端动脉口径为(0.71±0.08) mm,右侧尾端动脉口径为(0.70±0.06) mm,t=0.063,P>0.05]。A~E组单个吻合用时分别为(14.36±0.60)、(12.57±0.71)、(10.07±0.65)、(8.44±0.52)、(6.27±0.74) 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978,P<0.05);A、B组,B、C组,C、D组,D、E组分别比较(t=6.053、8.209、6.178、7.543,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鸡颈总动脉吻合模型血管口径粗大,模型制备简单,容易暴露,血管吻合训练效果显著,是学习血管吻合技术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显微外科 显微血管吻合 模拟训练 颈总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代谢紊乱对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的306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行颈部多普勒彩超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流情况及血脂、胆固醇、血液粘度变化。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流量有变化,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脂、胆固醇、血粘度无明显变化(P>0.05);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颈动脉流量、血脂、血粘度均明显改变,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血脂、胆固醇、血粘度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将增加其对颈动脉的影响,增加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血脂紊乱 脑血管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颈动脉成形术模型,观察大鼠损伤血管的增生及再狭窄变化。方法用2FFogarty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取材,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壁的变化。结果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剥脱,新生内膜形成并增生,导致管腔狭窄。结论大鼠颈动脉成形术造成血管再狭窄,其造模成功率高,操作简便,疾病模型接近人类,能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下肢难愈合溃疡及截肢的主要原因,并且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因此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治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现将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最新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 下肢动脉病变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