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交叉不合原因分析。方法ABO,RH(D)血型鉴定采用试管法,交叉采用手工聚凝胺(MPT)。结果11例交叉不合中4例是由于血型鉴定错误,含不规则抗体3例,冷凝集2例,血清标本含纤维蛋白原2例。结论输血科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责任心强,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发现不合及时找原因,以免贻误病人

  • 标签: 交叉配血不合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不合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输血患者进行交叉。结果4826例检出阳性31例占0.64%,其中假阳性27例占阳性例数87.1%,真阳性4例占阳性例数12.9%。结论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但易引起假阳性,交叉前要注意标本充分抗凝及离心。一些恶性肿瘤及血液性疾病也可能出现同型交叉不合,应根据不同病因去除影响交叉不合的因素,以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不合 安全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微柱凝胶法(MGT)进行交叉,凝聚胺介质试验(MPT)作对照,通过检测受、供者血液间有无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分析确定交叉不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保证临床患者输血的安全,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分析36例患者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影响因素,找寻解决f临床疑难交叉不合的最佳方法,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正反定型试验、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分别检测患者红细胞上有无A、B、H抗原,运用唾液ABH血型物质的测定方法检测患者唾液中有无ABH血型物质。运用抗体筛选试验,查找患者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原因。结果:36例ABO血型定型困难患者血清中存在IgM自身冷凝集素22例、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及IgM冷凝集素1例、不规则抗体3例、IgM加IgG自身免疫性抗体3例、低温抗B抗体1例、弱抗A和(或)弱抗B抗体6例。结论:ABO血型定型的影响因素很多,患者血清中存在IgM自身冷凝集素、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IgM加IgG)自身免疫性抗体以及患者自身年龄、病因易造成抗原或抗体减弱等因素均可导致ABO血型定型困难,影响临床输血治疗。

  • 标签: ABO血型 定型困难 配血不合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出现弱凝集的原因并找到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及时、有效、安全地输血。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和聚凝胺技术与受者的抗凝血标本做交叉试验。结果42例样本聚凝胺交叉皆无阳性结果,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却多达16例主侧出现弱凝集,分析原因系献血员袋用于的辫子内血液抗凝不充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型是人类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表达血液中诸多成分抗原的遗传性状。根据血型的抗原差异和相互关系及遗传规律,可分为不同的血型系统和组别。目前在已检出的血型系统中,据文献报道,红细胞血型系统29个,其抗原检出数有500多种(2004年公布),HLA抗原1800多种(2006年公布),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几十种,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和血清型各20多种。红细胞酶型20多种。

  • 标签: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导致不相合的解决办法。方法对我院的6l例交叉不相合的26例标本进行血型鉴定、意外抗体鉴定、献血者标本检测等免疫血清学分析,查找不相合原因,针对不相合原因进行不同方法的交叉,并对各种交叉不相合原因及同种抗体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种原因可导致交叉结果不相合,其中人为因素(操作失误)11例,血型鉴定困难11例,献血者原因17例,患者同种抗体17例,自身抗体5例。抗-E在同种抗体中的比例为12/17。61例交叉不相合患者标本经过正确处理后均找到了相合的血液输注,均未发生输血反应。结论交叉不相合时应在保证消除人为因素(操作失误)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原因,并选用相适应方法进行交叉,才能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 标签: 交叉配血 不相合
  • 简介:摘要卡式微柱凝胶法是现在国际公认的标准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强,重复性、客观性好,与传统的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可用于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及其亚型、部分稀有血型(MN等十几种)系统的抗体识别、鉴定,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交叉,阳性者再用凝聚胺法及抗球蛋白法交叉后进行比较。结果2321例血中检测出假阳性13例占0.56%。结论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但也容易引起假阳性,给交叉造成一定的困扰。

  • 标签: 微柱凝胶 交叉配血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lgG自身温抗体的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病贫血(AIHA)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点。方法病人血清与筛选细胞和自身细胞在室温和37℃条件下分别在盐水、凝聚胺和抗人球介质中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利用吸收放散实验处理患者红细胞和血清排除冷自身抗体干扰后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血型鉴定和交叉。结果在此例AIHA患者体内发现温自身抗体。结论当发现患者具有温自身抗体时要仔细筛查其是否具有同种抗体,以免漏检同种抗体而引起输血事故。

  • 标签: 自身抗体 同种抗体 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方法同型交叉的结果及其对于临床安全输血的意义。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对360份临床受者标本进行交叉,仔细观察并记录交叉结果。结果360份临床受者标本用微柱凝胶法有349份标本结果相合(主侧或次则无凝集无溶血为相合),有11份标本结果为±~+的凝集,为不相合(主侧或次侧有凝集或溶血为不相合);凝聚胺法有357份标本为结果相合,有3份标本为结果不相合,而这3份标本用微柱凝胶法其结果亦为不相合,两种方法交叉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结论用微柱凝胶卡进行交叉灵敏度更高、结果更容易观察,更能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卡 同型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柱凝胶和凝聚胺两种交叉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和凝聚胺两种方法进行交叉试验。结果2154例交叉试验中,微柱凝胶法不合32例,主侧(供者血球+受者血清)不合2例,次侧(受者血球+供者血清)不合30例。将微柱凝胶法不合的标本用凝聚胺法再次进行交叉试验,结果主侧不合2例,次侧不合3例。结论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结果稳定、便于观察、保存时间长,便于自动化、标准化,但孵育和离心时间长;因其高灵敏度易引起假阳性结果。而凝聚胺法简便快速,但结果不易观察,且影响因素多,易引起假阴性结果。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报告临床不合理处方案例,分析错误原因。结果临床药师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原因分析及临床干预,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不合理处方的危害,促进用合理用药。

  • 标签: 临床药师 不合理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正确审核处方、发现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0年11月门诊处方进行调查与分析,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结果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的比例占所调查4.92%。结论本院临床用药还存在不合理现象,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处方分析 不合理用药 抗生素
  • 简介:Rh血型系统中主要有临床意义的抗原有D、C、c、E、e。在我国Rh血型分布中D阴性仅占0.3%左右,同时C也是阴性的只占其56%〔1〕。因患者体内检出高效价IgG抗D和抗C,故只有选用D和C均为阴性的供者,因而血源极其稀少。

  • 标签: 血型抗 交叉配血 新生儿溶血
  • 简介:摘要幼儿的天性本应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可有些孩子总是独来独往,沉默寡言,不爱说不爱笑,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地生活,这种“不合群”现象会妨碍孩子获取知识,导致孩子长大后很难与人合作,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引导不合群孩子活泼起来,促使他们的身心和别的孩子一样得以健康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血型和其丈夫血型不一致使胎儿与母亲血型不一致引起。可造成孕妇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出现溶血性黄疸,表现为新生儿皮肤发黄、贫血、甚至胆红素脑病。母儿血型不合的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对其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母儿 血型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审查与分析。方法选取55700张本院门诊的处方,依照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临床药理学知识,分析与研究用药处方的不合理性。结果在门诊的55700张处方中,有2674张存在不合理现象,所占比例为4.8%。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字迹不清楚、儿童用药的不合理、药物搭配不当等。结论本院用药处方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必须要在医院定期举办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讲座,药师与医师还要对药物新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努力降低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门诊 不合理用药 处方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