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酯增塑剂的应用,讲述了目前关于酯类增塑剂的危害性。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增塑剂 危害性
  • 简介:全球专用化学品公司伊士曼化学正在继续扩展其非酯增塑剂组合,新推出了伊士曼VersaMaxPlus系列增塑剂。这是该公司继去年推出VersaMax系列增塑剂之后的第批产品,旨在为塑料溶胶和干混复合物生产商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Max系列 VERSA 增塑剂 专用化学品 PLUS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酯物质(PAEs)含量及分布情况,为开展食品中PAEs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2—2013年在我国7个省、直辖市大、中、小超市以及农贸市场采集市售7类常见的动物源性食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PAEs含量。结果:18种PAEs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均有检出(0.11%~45.11%),其中,检出率较高的4种物质为(2-乙基己基)己酯(DEHP)、异丁酯(DIBP)、丁酯(DBP)和环己酯(DCHP),其平均含量范围为0.05~0.13mg/kg,整体数据呈偏态分布,大部分数据集中在低水平区域。包装熟畜肉中DEHP和DBP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食品;水产类食品中DIBP和DCHP的含量相对高于其它食品。包装熟畜肉中的DEHP、DBP和DIBP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非包装的生畜肉。结论: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普遍检测到PAEs,而且不同种类食品中PAEs含量不同,差别较大。总体来说,有关部门需关注检出率和含量水平较高的加工包装食品。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增塑剂 动物源性食品 调查 含量分析
  • 简介: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水中4种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确定了最佳的色谱条件:采用梯度淋洗,流动相为水、乙腈,分析时间为16min。采用标准溶液系列进行分析,绘制工作曲线,并计算回归系数。进行了回收率、检出限实验,当取样量为1L时,4种酯类回收率均在85%以上,RSD〈1%。在现场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水源原水以及沿线的干渠中,检测到丁酯及(2-乙基己基)酯,其平均浓度范围为0.4-1.8μg/L,均小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限值。出厂水未检出酯类物质。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工作曲线 精密度 准确度 回收率
  • 简介:酯(phthalicacidesters,PAEs)是一类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utants,POPs)。PAEs在环境介质如水体、底泥和土壤中长期赋存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效应,其分布广、浓度高和难降解等特点是限制有效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对污染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高效的降解能力,这为PAEs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可能。与物理化学修复法相比,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可控性强、修复面广和灵活性高等优势。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大部分PAEs降解细菌的种类及其代谢机制,并分析了其在PAEs污染水体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以期为PAEs环境行为与生物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邻苯二甲酸酯 微生物 生物降解 健康风险
  • 简介:本文论述了聚氨酯复合粘合剂中18种酯(PAES)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一质谱仪检测方法。其中16种PAEsE0.002~1.00mg/l范围和2种(DINP与DIDP)PAEs在0.025~4.50mg/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67~20.6ug/l,增塑剂回收率在81.1%~111.2%,RSD为1.0%~3.8%。并利用上述方法对本公司聚氨酯复合粘合剂和包装材料的增塑剂残留量进行检测,从而保证产品的食品安全性,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包装用复合粘合剂。

  • 标签: 复合粘合剂 邻苯二甲酸酯 酯类增塑剂 聚氨酯 检测 线性相关系数
  • 简介:摘要不确定度的含义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被测量值的不能肯定的程度。本文主要针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酯检测的不确定度评定展开了探讨,详细阐述了检测的方法与结果,并对不确定度的评定作了系统的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塑料包装 邻苯二甲酸酯 评定
  • 简介:增塑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和最终制品的柔韧性能。酯类增塑剂已在多种化学品、塑料以及建筑工业成功应用,还广泛应用于包装、粘合剂、树脂、造纸和印刷等方面。近年来,由于酯类增塑剂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而受到了质疑。

  • 标签: 酯类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 丁腈橡胶 化合物 油类 植物
  • 简介:醚作为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存储、使用、装卸过程中若发生介质泄漏,存在冻伤、爆炸、人员中毒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为有效加强醚装置安全管理,通过介绍醚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醚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醚装置区域的制度管理及安全防护措施,并着重介绍醚泄漏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方法,为醚生产装置区日常维护和保养、操作控制及装卸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据此希望对醚装置的安全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二甲醚 泄漏分析 管理措施
  • 简介:醚由于其危险和危害性质,对使用、生产或存储场所有专门要求,采用球罐存储,属于典型的受限空间作业,其在作业过程中存在发生火灾、爆炸、触电、冻伤、人员中毒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因此对于醚球罐的检修作业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明确醚理化特性及危害,做好醚球罐检修作业前、检修作业中、检修作业结束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醚球罐安全检修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途径。

  • 标签: 二甲醚球罐 检修 安全管理
  • 简介:'汤老师,你书房外面的阳台上有个黄蜂窝.'一天早晨,保姆打扫卫生的时候,惊慌地告诉我。'在哪儿?'我跟着她走到书房外面的阳台上,伸长脖子四处张望。她却缩着脖子,压低声音,悄悄地指指我的上方:'在那儿.'我随了她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就在我的斜上方,距我的鼻子不过两尺许,有一个正在形成的黄蜂窝,还有两只黄蜂趴在蜂窝口,大概正在营巢,我只能看见它们黄黑相间的后

  • 标签: 告诉我 在乡下 毒蛇咬伤 心理变化过程 伙伴们 玻璃门
  • 简介:教研究是现代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古藏文文献中出现的""()一词成为教学者论证教渊源及其早期历史的基本证据之一。但是古藏文中""与教典籍中""的含义却相去甚远,与现代藏语中的""也不是一回事。与之相类似,""(辛)也是藏文典籍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词汇,且与""关系密切。作为西藏早期历史研究之一,笔者梳理和对比敦煌藏文文献与教典籍中的""和""的不同含义,通过其词汇意义的历史变迁,结合教典籍、教义教理和僧伽组织及寺院的形成时间,结果证明:吐蕃时期的""还只是西藏本土的巫术仪式之一,并非教;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宗教,教应是在吐蕃王朝结束之后才正式形成。教虽然以西藏本地的原始信仰为基础,且名称也源于古代,但是教的""不等于古藏文文献中的""。

  • 标签: 古藏文文献 苯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检测,目前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联用法。然而氨纶或聚氨酯涂覆层中含有的4,4’-甲烷氰异酸酯(MDI),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分解,生成可致癌芳香胺染料4,4’-氨基甲烷(MDA)。为避免出现此类假阳性结果,本文系统研究了进样口温度对含有氨纶或聚氨酯涂覆层的纺织品测定MDA的影响。结果表明,气相色谱进样口温度在230℃时可快速、有效地筛查出由MDI分解导致的MDA假阳性结果。

  • 标签: 4 4’-二氨基二苯甲烷 假阳性 禁用偶氮染料 生态纺织品
  • 简介:摘要双胍自从1957年问世,应用于临床将近60年的历史,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除了具有理想的降糖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其中包括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降压,抗氧化应激,抗炎作用,改善心脏重塑,改善心衰,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等。因此双胍具有独立于降糖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糖尿病 保护效应 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