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资料及临床化验指标。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透析患者焦虑调查量表、透析患者抑郁调查量表进行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与自身认知功能躯体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躯体认知功能和抑郁、焦虑呈负相关(P<0.05);血液透析患者躯体认知功能与年龄、并发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与患者负性情绪呈负相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认知功能 躯体功能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检测研究口咽部感觉功能,探讨正常人口咽部感觉功能检测方法,并分析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58例正常受试者,收集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的信息。受试者年龄20~76(43.27±13.52)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育龄期17例,绝经期17例)。BMI:偏轻6例,正常39例,超重10例,肥胖3例。使用Neurometer CPT系统,以2 000 Hz、250 Hz及5 Hz频率的电流刺激受试者双侧腭舌弓及舌根并记录CPT值,分别评估受试者咽部Aβ、Aδ和C类感觉神经纤维的功能,CPT数值大小与咽部感觉功能成反比。比较各位点各频率的CPT值,评价受试者的口咽部感觉功能。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舌根部CPT值(以2 000 Hz、250 Hz及5 Hz频率刺激)相比,左侧腭舌弓CPT值(t值分别为-2.58、-2.65、-2.54)和右侧腭舌弓CPT值(t值分别为-2.47、-2.37、-2.77)均明显降低(P<0.05),左右侧间无明显差异(t=-0.03、-0.51、-0.49、0.06、-0.16、0.13,P>0.05)。男性各位点各频率的CPT值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1.55、0.27、0.78、1.44、1.26、0.35、0.77、1.27、0.24、0.78、0.96,P>0.05)。与育龄期妇女的CPT值(以2 000 Hz,250 Hz及5 Hz频率刺激)相比,绝经期妇女左侧腭舌弓(t值分别为-3.90、-3.64、-2.14)、右侧腭舌弓(t值分别为-4.20、-4.28、-4.28)、左侧舌根(t值分别为-3.52、-4.46、-3.41)、右侧舌根(t值分别为-3.63、-4.66、-2.86)的CPT值明显升高(P<0.05)。随着年龄增长,双侧腭舌弓、舌根处的CPT值增加,其中20~30岁组在各位点各频率的CTP值明显低于所有40岁以上的4组受试者(双侧腭舌弓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5.57、-6.22、-10.18、-11.00,双侧腭舌弓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39、-8.79、-6.39、-15.61,双侧腭舌弓5 Hz时的t值依次为-7.09、-5.57、-9.26、-15.23,舌根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3.11、-3.88、-7.60、-8.55,舌根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31、-10.59、-8.52、-10.60,舌根5 Hz时的t值依次为-6.69、-5.09、-8.70、-7.07,P均<0.05);30~40岁组在各位点各频率的CPT值明显低于所有60岁以上的2组受试者(双侧腭舌弓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10.91、-12.42,双侧腭舌弓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25、-10.87,双侧腭舌弓5 Hz时的t值依次为-5.53、-11.01,舌根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8.62、-10.12,舌根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89、-7.82,舌根5 Hz时的t值依次为-6.13、-6.48,P均<0.05)。结论CPT检测可用于评估口咽部感觉功能,舌根感觉敏感度低于腭舌弓;正常人左右两侧之间及男女性之间口咽部感觉功能无明显差异,口咽部感觉功能影响因素较多,年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口咽部感觉的敏感性。

  • 标签: 咽部感觉 电流感觉阈值
  • 简介:摘要镜像疗法是一种有效促进脑卒中后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手段。本文对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功能障碍的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总结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功能障碍的优势与不足,探讨其中可能机制,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镜像疗法 脑卒中 感觉功能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心理门诊就诊的119例抑郁障碍患者。按照病人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得分分为轻度躯体化组(n=75)与中重度躯体化组(n=44)。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PHQ-1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BMI、睡眠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躯体化症状与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BMI[(21.70±3.09)kg/m2,(23.31±3.51)kg/m2]、PSQI总分[(12.56±4.37)分,(14.37±3.72)分]、睡眠质量[(1.87±0.86)分,(2.21±0.80)分]、睡眠障碍[(1.24±0.59)分,(1.65±0.53)分]及日间功能障碍[(2.45±0.81)分,(2.77±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3~-2.133,均P<0.05),但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控制HAMD得分后,PHQ-15评分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MoCA中的语言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05~0.298,均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严重程度与BMI、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语言功能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在伴有躯体化的抑郁障碍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抑郁障碍 躯体化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注意力缺陷儿童虽然智力发育基本正常,但是由于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参与事件的能力相对较差。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来看,儿童注意力缺陷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而主要原因则是大脑对作用于人体的各种感觉的整合功能不良,即感觉统合失调。结合我国幼儿教育来看,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无法正常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缓解儿童注意力缺陷是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和功能网络连通性分析方法,对比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者大脑的感觉运动网络与其他网络间连通性差异,及感觉运动网络内各亚区间连通性的差异。材料与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和同期招募的健康对照者30名。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和结构像磁共振数据,使用Restplus软件包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并使用GIFT软件包将2组受试者的大脑划分为53个独立成分,归为7个脑网络,计算各网络之间的连接强度,统计分析两组间各网络成分的连通性差异。将2组受试者大脑感觉运动网络划分18个独立成分,归为6个亚区,计算各亚区间的连接强度,统计分析两组间各亚区间连通性差异。并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成分间的连接强度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Ⅲ)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病组感觉运动网络与高级视觉网络、注意网络间的连通性减少。在感觉运动网络内部,帕金森病患者的左侧中央前/后回与右侧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间的连通性均减少,但左侧中央前回与左侧中央后回的连通性增加。中央旁小叶与左侧中央前/后回的连接强度与UPDRS-Ⅲ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与健康者相比,帕金森病患者无论是感觉运动网络与其他脑功能网络间的连通性,还是感觉运动网络内的连通性都存在差异,且大部分呈连接强度减弱趋势,提示脑功能连接异常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帕金森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网络连通性 感觉运动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老年糖尿病开展综合运动悬链对其衰弱及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囊括本院全科医学病区及老年内分泌病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8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此开展综合运动训练,就患者衰弱、躯体功能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衰弱评分降低,躯体功能评分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这项研究中,维持强度为10岁的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接受了为期12周的中低强度抵抗运动干预,以评估该干预对肌肉强度,身体机能和质量的影响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干预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接受12周的中低强度抵抗运动干预。干预措施:在透析治疗的第二至四小时中,大约30分钟,以松紧带和沙袋为阻力,患者进行上,下肢和腹部运动以抵抗阻力。在干预进行中,每4周完成一次患者的四肢围和肌肉力量以及身体机能与生活质量数据的手机。干预结束时,通过中低强度抵抗运动过程评估问卷针对干预过程给与评估。干预之后12周需要完成对患者自身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干预之后,干预组中数据缺少8例,对照组丢失7例。共计73位患者针对所有数据进行收集。研究的结果表明: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抗阻运动 肌肉力量 躯体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躯体功能影响,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组)和延续性护理组(延续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院外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延续组患者出院后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ODI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院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躯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无缝隙护理对小儿躯体功能的作用初探。方法:选用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儿科收治的64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儿均进行急救,对照组:一般护理,研究组:无缝隙护理,观察:躯体功能、满意度比较。结果:患儿躯体功能恢复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是研究组更理想(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实施于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更利于降低小儿体温,改善小儿症状,减少小儿住院治疗时间,值得使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救护理 无缝隙护理 躯体功能 探究
  • 简介:摘要:中国当代艺术开始真正意义上走向国际, 不过是近年的事情。在这短短的时间内, 中国艺术可以说是吸取了西方艺术史过去100年迂回发展的经验, 疾驰在“高速公路”上。其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及躯体健康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试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以及躯体健康水平(包括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健康水平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发现,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护理6个月后,试验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水平 躯体健康 作用探讨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临床各科疾病都可能并发睡眠问题。睡眠障碍会增加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等疾病发病风险,致使疾病发展恶化,甚至导致死亡率增加。而躯体疾病亦可诱发睡眠异常,二者相互加重恶化。因此针对躯体疾病伴发的睡眠障碍,除以治疗原发病外,及早对睡眠障碍进行识别诊断与治疗可以改善躯体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 标签: 睡眠障碍 躯体疾病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临床各科疾病都可能并发睡眠问题。睡眠障碍会增加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等疾病发病风险,致使疾病发展恶化,甚至导致死亡率增加。而躯体疾病亦可诱发睡眠异常,二者相互加重恶化。因此针对躯体疾病伴发的睡眠障碍,除以治疗原发病外,及早对睡眠障碍进行识别诊断与治疗可以改善躯体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 标签: 睡眠障碍 躯体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并结合低频振幅分数(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ation,fALFF)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来探讨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是否存在某些脑功能上的异常,从而为躯体症状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信息。材料与方法45例右利手SSD患者和43名右利手健康对照组参与静息态磁共振扫描,fALFF和DC分析探测SSD患者静息态下自发性脑活动上的特征。SPM12软件用于磁共振数据的分析,组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fALFF和DC统计阈值为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经过family wise error (FWE)校正,P<0.05,且大于10个体素的团块将被报道。结果静息态脑功能结果显示SSD患者在边缘叶、丘脑处(t=4.91) fALFF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SSD患者在额叶、扣带回(t=5.20)的DC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这些异常的区域可能与SSD的发病机理有关,这些区域的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个体情绪处理、自我感觉和身体知觉功能的异常。

  • 标签: 躯体化症状障碍 低频振幅分数 度中心性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讨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躯体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60、0.1159、1.4397,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54.3401、53.0583、28.8005,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t=20.2598,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应用5S理念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4例HICH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5S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降低,FMA评分均提高,实验组评分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5S理念护理模式用于HICH干预中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

  • 标签: 5S理念护理模式 高血压脑出血 生活质量 负面情绪 躯体功能
  • 简介:摘要咬合感觉障碍(occlusal dysesthesia,OD)是一种以患者持续性咬合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客观上缺乏与主诉感觉相符的咬合异常,或无阳性客观检查结果支持主诉症状。OD在临床并不常见,一般发生于口腔治疗后,且患者常表现出严重的精神心理异常;目前对其认识有限,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承受着较大的痛苦。本文旨在对OD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诊断标准和治疗建议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这一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感觉异常 咬合感觉障碍 咬合幻觉综合征 躯体症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