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明:自由的躯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1

马六明:自由的躯体

刘馨之

四川美术学院 2019级设计教育 2班  401331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开始真正意义上走向国际, 不过是近年的事情。在这短短的时间内, 中国艺术可以说是吸取了西方艺术史过去100年迂回发展的经验, 疾驰在“高速公路”上。其中, 马六明的艺术经历更与当代艺术舞台上中国艺术的特殊现况紧密相连。他的艺术经历可分为行为艺术和绘画艺术两大部分。

关键词:马六明 行为艺术 绘画艺术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的马六明是国内著名行为艺术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搬到北京郊区的东村后开始了他的行为艺术创作。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在1995年,由马六明在内的10位来自北京“东村”艺术区的自由艺术家联袂创作的《为无名山增高一米》。这个作品不仅成为了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经典之作,更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一座无人的山头,10位男女艺术家以裸体的“面貌”出现,按照体重的顺序,从下而上以3、2、2、2、1的人数层层叠趴,最重的人趴在最下面,最轻的伏在上面,叠加出1米的高度。如今,说起这件作品,大多用了这样的一句阐释:它把人与人、人和自然以及男女两性,重新置于关爱和怜悯的维度上来探讨本源性的存在关系,给出了身体艺术前所未有的“中国经验”。

从东村时代起, 马六明就开始了男扮女装的裸体表演。而这种表演也成为他行为艺术的一个标志性名片。“一次和朋友喝酒聊天时, 很偶然的和女性艺术家朋友换装并拍了照片, 如果只看照片, 肯定觉得我是个女的。在给老师、前辈看时, 他们纷纷说也许这是一个特别想法, 谁知道脱去衣服后, 我的表演逐渐往裸体行为艺术发展了。男扮女装后的我仿佛被另一个自己附体, 于是诞生了‘芬·马六明’这个形象。‘芬’字在女孩名字中很常见, 我在‘芬’字和‘马六明’中间加了一个间隔点, 因为我想赋予它们同等比重的意义。”

《芬·马六明》中, “芬”字与粉妆的“粉”和分离的“分”字近音异义。自此以后, 以女性形象粉妆登场的男性, 也就是像变性人一样的角色开始出现于他的行为艺术中。

2000年以后, 马六明的创作从行为艺术转向架上绘画。对此,他说:“首先, 做了大概十年的行为艺术, 我现在倒是很向往自己曾经的油画专业;其次, 《芬·马六明》已经是一个比较完美的行为艺术作品, 对于追寻新的改变, 我无从下手;最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慢慢发福, 身材也开始变化, 所以我希望把‘另一个自己’与那个时期捆绑在一起。”

虽然创作重心从行为艺术转向油画, 但他自己的面孔仍然是作品的主体。《芬·马六明》系列里男扮女装的女子脸庞, 转变为《婴儿》系列里婴儿的身体之上马六明的面孔。他的油画系列与行为艺术一样, 持续提出“另一个我”, 以及“化身”“分身”的概念。比起单一的自我身份, 艺术家更乐意在作品中通过自我妆扮, 表现多样的情节与状况, 并作为作品主人公粉墨登场。

成人面孔与纯洁无瑕的婴儿身体碰撞在一起。马六明把自己的领悟通过绘画作品进行展现:人类能体验到的最好的感知, 感受到的最大的欢乐, 充满“福祉”的世界都来源于婴儿一般的纯真。也可以说作品里有着他无论何时都以纯真来对待世界的真心。

参考文献:马六明的艺术 金福基

马六明:与情人的一场对话 张瑜洋

令人怀念的90年代   颂雅风艺术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