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及其周边铀矿勘查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在其西部发现了苏崩、努和廷泥岩型铀矿床,在其中部齐哈日格图地区发现了哈达图砂岩型铀矿床,东侧的巴彦乌拉芒来地区也发现了芒来砂岩型铀矿床,显示出乌兰察布坳陷具有良好的铀资源勘探前景。但凹陷作为乌兰察布坳陷南部的次级凹陷,铀矿勘查并未发现较理想的突破。本文在综合整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成矿特征地层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获得新认识。

  • 标签: 赛汉塔拉凹陷,成矿特征,层序地层
  • 简介:凹陷是二连盆地主要的油气富集凹陷之一,面积2300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8万吨。论文应用地层学的基本理论,根据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下白垩统中识别出5个界面,以此将该套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和12个体系域,建立了凹陷下白垩统地层格架。通过内部沉积体系及其演化的研究,对格架内的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等成藏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3套生储盖组合。综合分析表明,阿尔善组中下部、腾一段中部的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砂体,垂向上与烃源岩直接连通,可形成有效的生储盖组合,在凹陷生油中心附近易形成有效的岩性圈闭,成为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是下一步的重点勘探目标。

  • 标签: 二连盆地 赛汉塔拉凹陷 下白垩统 层序地层 烃源岩 成藏条件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队对赛凹陷组上段古河谷砂体及成矿环境进行探索,落实了宝格铀矿产地,含矿层为组上段,在凹陷北部组上段圈定了宽10~20Km,长约60Km的辫状河道砂体,对指导找矿意义重大。本文从凹陷的构造、沉积演化、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出发,分析凹陷内铀成矿的有利条件,认为凹陷具备形成中型–大型铀矿床的潜力。

  • 标签:
  • 简介:在精细解释地震剖面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断裂系统特征,划分了早期伸展、中期张扭和晚期反转等三套断裂系统。断裂生长演化控制生储盖、圈闭、运聚等成藏要素,从而控制成藏作用。

  • 标签: 断裂系统 控藏作用 赛汉塔拉凹陷
  • 简介:摘要:地层学建立的地层格架具有严格等时性特点,可以有效地预测等时地层单元内沉积体系的纵横向展布及演化规律,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营凹陷青西地区为例,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开展界面识别与划分,并井震结合搭建了地层格架,为油气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青西地区 古近系 层序界面识别 层序地层格架
  • 简介:二连盆地凹陷腾格尔组二段发育有典型的陆相湖盆水下扇沉积。论文以系统的岩心观察为基础,根据钻井剖面、测井曲线及地震剖面等,对水下扇进行了沉积学特征的总结,并且结合具体的勘探井位井段对本凹陷存在的水下扇的三种类型进行分析。

  • 标签: 赛汉塔拉凹陷 腾格尔组二段 水下扇
  • 简介:摘要:凹陷在纵向上发育阿尔善组、腾一段和腾二段三套有效烃源岩,既是生油岩又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岩性、构造、地层圈闭发育,生储配置关系良好。本文从烃源岩、储盖层及输导体系研究出发,建立洼槽带和中央隆起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用于指导该区预测有利勘探区带,对发现整装储量具有带动意义。

  • 标签: 赛汉塔拉凹陷 烃源岩 圈闭类型 运移 成藏模式
  • 简介:伴随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寒武系地层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该文主要通过对岩石地层、测井地层、生物地层、地震地层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巴楚—中地区寒武系地层划分为3个二级,SSQ1对应下寒武统,SSQ2对应中寒武统,SSQ3对应上寒武统。其中,巴楚地区3个二级发育完整,中地区参1井为基底隆起高部位,只发育SSQ2和SSQ3。二级的形成受控于构造演化的周期性,反映了寒武系3次大的海进—海退,在沉积演化上经历了3个阶段,即早寒武世的潮坪—局限台地—蒸发台地、中寒武世的开阔台地—蒸发台地、晚寒武世的局限台地的沉积序列。

  • 标签: 寒武系 层序 沉积特征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在综合研究岩石地层资料和测井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对阜阳地区古生代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并对地层作了进一步的的划分.整个古生界的沉积演化可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巨型海进海退旋回,由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两个超层序组成.下古生界超层序以频繁的海侵和高水位沉积体系发育为特征,可以进一步划分为6套三级,整体为碳酸盐岩台地.上古生界超层序在缓慢抬升的区域构造背景下,表现为一个逐渐海退的沉积序列,缺失下石炭系,可划分为4套三级,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含煤碎屑岩沉积.在上述三级中,早古生代第一、第五和晚古生代第一为Ⅰ型,其余皆为Ⅱ型.

  • 标签: 古生界 层序 体系域 测井曲线 阜阳地区 沉积相
  • 简介:摘要江家店油田位于惠民洼陷带东部,研究区内受到各级断层的影响,特别是夏口断层的影响,地层发育不连续,特别是在夏口断层上升盘,地层发育不完整,建立一套适合工区与邻区相对比的高精度地层对比方法就变得十分迫切,本文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地震资料、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力求最大程度的消除阳信洼陷火成岩对构造、沉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构造解释与沉积相的研究。

  • 标签: 江家店油田 断裂影响 层序界面厘定
  • 简介:辽河盆地为中国东部大陆裂谷渤海湾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是辽河盆地的一部分,也有人将其称为裂谷段,具典型的裂谷盆地的发育特征。经过多条横切构造走向的剖面研究,证实了东部凹陷北段为复式断陷,断陷的走向与盆地走向基本平行。所谓的复式断陷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半地堑以某种方式组合而成,在一定时期内,相邻的次一级半地堑各有独立的沉积物供给系统,但当各个次级半地堑充填满以后,相邻的次级半地堑具有统一的物源供给系统和水系连通特征,以较大的整体断陷形式继续发育。在控盆断裂一侧的断陷内层发育较全,而斜坡及边缘地带发育不完全,通常缺失低水位体系域或水退体系域。复式断陷不同断陷内的,主要受旋回内不同级别幕式构造运动和气候周期性变化的控制,两者的共同作用影响着湖平面的升降和可容空间的变化。由于相邻断陷对物源侵入的阻挡作用,在一定的时期内,各断陷发育独立沉积体系和构造部位的差异,导致了地层格架内生储盖层及其组合的发育差异。厚度最大的密集段发育在TST与HST之间,是区域性的生油岩,LST、TST底部、HST顶部、RST通常构成有利储。密集段也通常成为较好的盖层。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东部凹陷北段复式断陷湖盆中的油气,主要富集在有利构造岩相带的水退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低水位体系域中。地层格架内油气藏类型及发育规模存在一定的规律:在缓坡一侧的断陷内,易形成地层超覆型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陡坡一侧的断陷内,易形成透镜状岩性油气藏、背斜油气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储盖层的发育状况及其与有利的构造圈闭的配置关系。

  • 标签: 辽河盆地 层序地层 油气 复式断陷
  • 简介:根据高分辨地层学原理,在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识别出了两个长期和4个中期旋回,并对工区内长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和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高分辨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高分辨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沉积演化过程和生储盖组合规律。

  • 标签: 高分辨层序地层 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 长中短期基准面旋回
  • 简介: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缘露头、盆内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以及大量室内分析化验资料的地层综合分析,可将志留系划分成五个三级,志留系沉积厚度40--155m。界面多为分布范围较广的区域性或局部不整合。叠置样式可用具陆棚坡折的I型地层样式来描述。每个沉积可由完整的低位、海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或由其中的一个、两个体系域组成。体系域边界主要依据滨岸上超点位置、岩性组合及准叠置样式变化来确定。低位体系域由向上粒度变细、砂岩厚度向上减薄的准组成;海侵体系域表现为向上泥岩厚度加大、砂岩厚度减薄的叠置特点;高位体系域表现为加积--进积沉积特征。志留纪,研究区接受了滨外陆棚及滨岸、海湾潮坪沉积,发育典型的海相沉积构造,表现出明显的旋回特征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 层序地层 沉积相
  • 简介:针对狭长的双断式断陷盆地伊通盆地地层对比困难的问题,该文在区域构造分析、地层对比、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二级、三级界面的特征,建立了地层格架。通过研究认为:Tf界面虽然不具有区域性不整合面的特征,但是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最终认定Tf界面属于二级界面;通过对Tc和Td不整合面级次的比较,最终确定了永一段地层的归属问题。利用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采用测井-地震相结合,总结了各层地层特征,对伊通盆地的地层进行了系统划分与对比,建立了各个标志的划分与对比标准。

  • 标签: 层序地层 地层对比 伊通盆地
  • 简介:根据陆相地层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以及岩石类型组合特点等特征,将饶阳凹陷饶南地区的下古近系划分出了3个二级、10个三级.其中三级Ⅷ、Ⅸ、Ⅹ为河流,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其它均划分为3个体系域.针对研究区目的段所划发育的特点,在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和地层厚度的变化反映出古地形特征,建立了该区的地层学模式,并初步探讨了地层学模式与含油气性的关系,对各三级的含油性做出了初步预测.

  • 标签: 层序地层学 饶阳凹陷 层序发育模式
  • 简介:探讨地层学研究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认为地层学是关于沉积相研究与地层研究的一种综合方法;地层学的最佳适用范围是被动型大陆边缘,对于陆相及其它大地构造环境,目前的地层学理论不能机械地套用;地震地层学是地层学的一大支柱;EXXON旋回图的“全球性”问题在理论上不成立,在实践中也发现有例外。

  • 标签: 层序地层学 被动型大陆边缘 地震地层学 全球对比
  • 简介:秭归盆地底部地层与下伏巴东组间的接触关系,本文根据1:25万神农架幅野外踏勘、填图路线及对前人资料的分析,认为两者之间其界面自西向东由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直至超覆不整合接触.其界面代表了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重大变革,即印支运动.下部巴东组总体为海陆交互相沉积,而秭归盆地则转为内陆盆地沉积.该界面性质的确定为研究秭归盆地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基础.

  • 标签: 秭归盆地 层序地层 盆地演化
  • 简介:对内蒙古东部开鲁盆地陆西凹陷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上侏罗统沉积以温湿气候条件下的粉、细砂岩及泥岩为特征,其沉积序列可以被划分成周期为3-5Ma的5个沉积,各沉积之间均为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关的整合面.沉积格架和构型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气候和物源供给.各沉积的展布也受盆地结构和断裂差异活动的影响,表现出南厚北薄的地层展布特征.由于在马北斜坡存在地形或断裂坡折带,故可将一个沉积细分成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明确首次和最大湖泛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叙述了B的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的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特征构型主控因素.对有利烃源岩、储和盖层等成藏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后,指出靠西绍根断层下降盘的C的近岸水下扇和位于坡折带之下的浊积扇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地区.

  • 标签: 内蒙古 开鲁盆地 上侏罗统 层序地层格架 体系域 构造活动
  • 简介: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之一,基于地层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利用胜利油田民丰地区拉平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进行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三下段可划分为4个沉积旋回;其物源主要来自北部控盆断裂一侧的隆起区,并表现为近于平行的多个单点物源,但本区相邻点物源供给较充分,其各自所形成的近岸水下扇与外扇部分相接,从而在平面上呈似裙状分布;主要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进一步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

  • 标签: 基准面旋回 地层对比 沉积相 沙三下段 民丰地区
  • 简介:一位上海的游客来到后,这样形容这个城市中的草原:“清澈的海子和弯弯的小河,是你的梳妆镜,映照着你的花容月貌;自然天成的红柳林、杨树林是你的玉臂;草原上疏密相间的灌木林是你天真的野趣;悠闲的鹿群和骆驼呀,是你吟唱的遥远的童谣……”的美不仅摇曳了那位游客的诗心,那自然态的草原风光更使她成为镶嵌在包头市区的一块绿宝石,让草原钢城有了大草原的浩瀚清新的气息。

  • 标签: 草原风光 自然天成 灌木林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