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相当迅速,但是乡镇所占的比例依旧不容小觑,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乡镇承担着债务。当然乡镇债务不一定就是坏事,之所以产生债务是因为存在提前消费的情况,然而提前消费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拖垮乡镇本来就不堪重负的财政;二是让乡镇财政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由乡镇债务最终的用途决定的。乡镇财政支出结构将会因为乡镇债务而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需要经过详尽的研究分析。

  • 标签: 乡镇债务 乡镇财政 支出结构 影响
  • 简介:摘要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争议比较多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我国这样一个城乡割据明显的发展中大国。当前,对于政府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重点应关注财政农业支出整体范围的影响水平,并要对如何调整以及优化现有财政农业支出做出相应的方式方法分析,进而加强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水平。本文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相关内容。

  • 标签: 财政农业支出 农业经济发展 关系
  • 简介:本文基于DEA评价所获取的地方政府支出绩效值,运用2007-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剖析我国地方财政信息“阳光化”改革的绩效后果.研究发现:在设置了一系列控制变量情况下,计量模型肯定性地刻画了省级财政信息公开的确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支出绩效水平,即直接或狭义的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度每提升1单位,则相应的地方政府支出绩效会改善6%;将地方政府行政信息公开透明情况纳入并构建广义财政信息公开指标,则发现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贡献度或解释力显著地提升到了9%.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证明了财政信息公开是提升地方政府支出绩效的重要路径和保障机制,为进一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改革以改进地方政府支出绩效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

  • 标签: 财政治理 信息公开 支出绩效
  • 简介:财政支农支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本文在总结江苏省农民收入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村社会建设、农村金融发展支出的效果最优,最后为政府部门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 标签: 财政支农支出 农民收入 江苏 面板数据
  • 简介:基于2009年全国县-市两级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就市-县财政分权对县级地方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在分权化指标构建上,本文从收入、支出及自主性三个角度,分别采用预算口径和全口径对我国市-县财政分权度进行了测量。经验结果表明,市-县财政分权对县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市-县财政分权的加大会减少县自有财力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而县财政自主权的加大则会提高县自有财力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市-县财政分权的负效应不受'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影响。未来的财政体制改革应进一步增大地方财政自主权,并在转移支付中加入有关维持地方自有财力对公共品投入努力水平的约束性条款。

  • 标签: 市-县财政分权 财政自主权 义务教育 财政支出
  • 简介: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推动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主要内容:一、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央与地方 财政事权 支出责任 责任划分 改革 国家
  • 简介:公共财政支出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强物质保障.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如何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是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于新常态这个宏观背景,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公共财政支出与现代农业发展问题作一些探究,以期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常态 公共财政支出 现代农业发展
  • 简介:根据政治晋升博弈理论构建地区财政支出竞争理论假设,通过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寻找经验证据。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支出项,经济性支出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策略互补特征,存在更为激烈的地区竞争,且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长期内则不显著;社会性支出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模糊,短期内显著抑制竞争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上也存在显著的支出竞争态势。晋升锦标赛下的政治晋升博弈引导地方政府官员在任期内展开以GDP为锦标的绩效竞争,由此引致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亟需规范地区财政收支关系,完善官员绩效考核指标,围绕改善民生需求加大社会性财政支出,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 地方政府 晋升锦标赛 支出竞争 绩效考核
  • 简介: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我国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任何一项财政支出比例占总财政支出比例较低时,在总财政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该支出比例能促进经济增长;当这项支出比例占总财政支出比例较高时,减少该支出比例能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利用2007-2014年我国财政数据,进一步考察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模型发现,人力资本财政支出低于最优值,物质资本支出高于最优值,适当提高人力资本支出和降低物质资本财政支出比例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 标签: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财政支出
  • 简介: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从旧常态突围和向新常态迈进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是保障山东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优化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打破科技创新的资金瓶颈和降低科技创新风险等方面。当前山东省在财政科技投入总量、结构和效率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完善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必须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结构和方式,改革科技创新资金配置,继续完善科技创新资金使用机制,并强化科技创新资金管理。

  • 标签: 科技创新 财政政策 绩效评价
  • 简介:2015年12月31日财库[2015]245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武警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科技厅(局):为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规范科研活动支付业务,减少现金结算,提高支付透明度,强化资金安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2012年南宁市在机械行业的人力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与科技成果产出等相关数据,以层次分析法将分析项目层次化与条理化,再利用模糊分析法构建投入一产出绩效评价体系,对南宁市在机械领域上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模糊分析法 机械行业 绩效评价
  • 简介:财政支农支出作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目前存在着挤入效应与挤出效应的争论。文章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总体上有正向影响,但不同性质的支农项目挤入效果不同.最后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财政支农支出 农村居民消费 江苏 面板数据
  • 简介:本文首先对我国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转移性支出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行了影响性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国转移性支出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结构上而言,都亟需得到发展改善;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但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财政补贴支出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较大,但由于我国政策性补贴支出投入力度的不断减小,其作用力被削弱。

  • 标签: 转移性支出 收入分配 城乡差异
  • 简介:地方政府承担了多数财政农业支出,而地方财政支出又高度依赖政府间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对地方农业支出的影响仍不明确,本文使用2003-2009年地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这一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存在忽视农业支出的激励,且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缺陷。实证部分表明,无论是使用比重还是人均额,转移支付对农业支出的积极作用均较为微弱,一般性转移支付效果很低,专项转移支付的效果较大,但也低于合理水平;转移支付的效果存在显著的时间与地区差异,即在2003-2006年与财力净流入地区效果更好;转移支付对农业支出中的林业支出影响最大,对其他农业支出的影响较小。政策性建议是转移支付结构调整应当慎重,注意地方政府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挪用,且应强化地方政府问责制。

  • 标签: 财政农业支出 转移支付 地级数据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是政府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和保障,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的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 标签: 地方财政 责任划分 现代财政 事权划分 专项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
  • 简介: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湖南14个市州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测算了湖南全省及14个市州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财政科技政策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省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偏低的规模效率导致了偏低的技术效率;各市州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湘西自治州生产率最高;三个区域中,“3+5”城市群生产率普遍高于其他两个地区,湘南地区普遍低于其他两个地区;财政收入占比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财政收入占比变化率每提高1%,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0.34%;科技投入占比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明显的正面影响,科技投入占比每提高1%,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提高1.18%;财政科技政策主要作用于技术效率,对技术进步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湖南 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财政政策 科技政策
  • 简介:随着财政科技投入规模的逐步扩大,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评估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河北省2012~201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DEA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造成河北省综合技术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的低下,造成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迟缓,并且不同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的各种效率值及变化的差异也很大。

  • 标签: 财政科技投入 DEA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