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学语言是美学和语言的交叉学科,它意在研究言语中的美。广告语言是现代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刺激消费的实用价值,又不乏引人注目的审美价值。本文以美学语言这一新兴角度审视广告语言中的美学价值,窥视广告语言与民族文化观念之间的联系。

  • 标签: 广告语言 美学语言学 言语求美律 民族文化
  • 简介: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在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不同民族在语言上很容易出现词汇空缺的现象。词汇空缺是当今社会不同民族语言交流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与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以及地域差别等都息息相关。词汇空缺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上的问题,也是不同民族间认知层面上的问题。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词汇空缺 原因
  • 简介:生态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已五十余年,但目前为止,我国的生态语言研究多采用文献综述、举例、思辨等定性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中很少有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语言生态分析的实证研究,研究成果相对单一。语言景观研究视角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某一地区或城市的语言生态环境,且其研究方法相对较丰富,可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采用定量、甚至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是我国生态语言突破学科发展瓶颈的新视角。

  • 标签: 生态语言学 研究方法 语言景观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认知语言并非是一个完整而统一的理论,而是不同的认知语言家所提出的观点的松散归类。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理论有原型范畴理论、主体/背景理论和隐喻理论。本文从这三个范式下研究介词under,认为在原型范畴理论下,under为意义"下"的原型范畴;在主体/背景理论下,under指示了一种静态的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隐喻理论下,under表达了位置、数量、社会等级、状态四种映射关系。文中所用语料来自《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 标签: 原型范畴理论 主体/背景理论 隐喻理论 under
  • 简介:摘要语言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应用语言,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认真研究存在问题,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 标签: 语言学 教学 问题 改革
  • 简介:基于对英译汉实践以及对语言术语汉译的了解,就汉译英语语言术语的使用与理解进行了讨论。汉译术语的使用,统一是要实现的目标,但也应允许不同译文的出现和使用,因为术语的统一是在使用中经过选择与沉淀而实现的。对汉译术语的甄别和校正,应对照原文,而不是只考虑汉译文,更不应当凭个人对汉译文的理解去发挥、延伸。

  • 标签: 英语语言学术语 汉译 使用 理解
  • 简介:语言概论”是武警警官学院合训本科人文社科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院首批开设的专业类课程之一。文章从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教学内容、课程评价和开课时间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学院“语言概论”课程的建设,为学院的专业课建设添砖加瓦。

  • 标签: 语言学概论 专业课 课程建设
  • 简介:本文主要从语言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讨论构式压制现象的分析给予我们的观念和方法上的启发。面对无所不在的构式压制现象,本文对构式形义关系提出了新的认识,同时对语言用变和演变机制提出了新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特殊界面现象的理论化地位。基于学界对构式压制现象的分析策略,进一步分析了贯彻其中的整体论和现代还原论的适用情况及其互动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目前构式压制研究所面对的一些基本问题,倡导建立互动构式语法。

  • 标签: 构式压制 语言学价值 用变和演变 界面 融贯论 互动构式语法
  • 简介:地名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它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莱阳村名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莱阳人的实践活动。文章从语言角度分析了莱阳792个村名的音节结构特点、平仄情况以及词汇构成情况;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莱阳村名反映的莱阳特有的地理与人文环境。

  • 标签: 莱阳市 村名 语言特征 文化内涵
  • 简介:1610年后,在华耶稣会会长龙华民在耶稣会内部掀起了著名的"礼仪之争",它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Deus的中文翻译。拉丁文Deus有两种译法:意译和音译。龙华民和其他一些传教士支持音译,而金尼阁则支持意译。本文通过对金尼阁的《1610年中国年报》、《1616年给耶稣会总长的报告书》和《西儒耳目资》三份历史文献的分析,从语言角度,来探讨金尼阁与"礼仪之争"的关系,特别是他对于Deus之翻译问题的看法,以及原因。本文并不赞同将"礼仪之争"简单地归之于欧洲传教士如何理解和对待中国文化的问题,它更是欧洲传教士如何对待欧洲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关系的问题。

  • 标签: 金尼阁 语言学 礼仪之争 《1610年中国年报》 《西儒耳目资》
  • 简介:语言虽然是物质性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却能够观察到许多语言带着"魔力"的现象。这种现象源自于人们对于语言崇拜的心理,表现为口彩、咒语和禁忌语等诸多形式。语言魔力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的特殊现象在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 标签: 社会语言学 语言魔力 口彩 禁忌语
  • 简介:英语构词法研究领域共有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分别隶属于结构主义语言、生成语法以及认知语言方向。通过对不同语言流派下的英语构词法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其各自研究的特点,并讨论了其中的差异,认为其差异集中体现在是否重视构词法研究,系统性研究构词法是否以意义为标准,研究对象是可能的词还是已经存在的词,以及具体的研究内容等四个方面。

  • 标签: 构词法 语言学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 生成语法 认知语言学 英语
  • 简介: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构成的认知结构。太极图式是在认知语言中的前景—背景意象图式和凹凸转换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华夏先祖的智慧结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太极图所提出的一个能够在认知上运用的意象图式。在太极图式之中,黑色容易成为前景,在认知中占优势,成为注意的焦点,当然注意力集中在白色的时候,白色部分就变成前景,黑色变成背景。之所以不用"罗宾的花瓶"或"凹凸图式"而用"太极图式"对"一个形式可以表示两个完全相反的事件"进行解释,是因为在"罗宾的花瓶"或"凹凸图式"等图式中,前景和背景形状不一样,这样的图式在用对应的语言表达时我们有可能用不同的表达或相反的表达,很难用认为同样的语言表达来描写它们。而使用"太极图式",由于在人们认知上,前景和背景既是相反的、同时形状一样,这样在用对应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我们就具有了使用相同表达的可能性。日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能够很好地用"太极图式"进行解释。

  • 标签: 意象图式 凹凸转换原则 太极图式
  • 简介:表面上,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否定了系统语法教学,似乎宣告了语言理论退出了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舞台,实际上,尽管新课程标准没有只言片语提到新的语言指导理论,但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指导理论发生了由语形学、语义学导向到语用导向的根本转变,显著标志是由以系统语法为核心转向以话语意义为核心,由重孤立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转向重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语文素养,由重行为主义的学得转向重主体素养发展的机制建构,即,在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否定系统语法教学之后,语文教学利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要素组织简单的话语与话语交流,进而发掘具体所指意义、主题意义、社会意义、言语行为意义等话语意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确立了话语意义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成就了语言使用者——学生,在教学语境中的突出地位,通过对话与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三维目标确立了建构学生发展的基本语用机制,三者促使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指导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语用转向,最终形成一种超越语义学和语形学范畴的语用教学范式。

  • 标签: 中小学语文教学 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 语言学 语用学
  • 简介:海明威作为文学大师,他的文学语言简约、生动、精准、含蓄,蕴藏着深厚的内涵,其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海明威的作品,人们主要围绕审美风格与语言进行研究,对审美风格与语言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外加,我们主要依据翻译成中文版本的作品来进行研究,因中英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语言研究效果。本文以《老人与海》原本为基础,从语言角度切入,研究作品的审美风格,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老人与海》 审美风格 构成 语言学 研究
  • 简介:本文对巴利和薛施蔼编的《普通语言教程》和小松英埔和罗伊·哈里斯编的《第三度讲授普通语言教程》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内容和章节次序处理上的差异和优劣,认为除了"语言地理变异"的次序安排以外,《普通语言教程》还是能够反映索绪尔语言思想的,而且内容比第三度讲授普通语言的教程更加全面、丰富,在语言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 标签: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言符号学 语言学史 语言学理论
  • 简介:摘要从鲁迅小说《药》的构思可以看出,情节结构的设计是从所要表现的内容出发的,而精妙的结构设计,反过来又有助于主题的表达。《药》在描写上不但做到简洁传神,还做到了蕴藉含蓄,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思索余地。这跟作者在写实的基础上采用某些象征手法是有关的。本文将主要对认知语言背景下鲁迅小说《药》的隐喻进行探究。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鲁迅 《药》 隐喻
  • 简介:上次来复旦大学中文系是2008年1月,是游汝杰教授和戴耀晶教授邀请的。这次来复旦戴耀晶教授已经不在了,我谨向这位英年早逝的优秀语言家表示深切的悼念。我感谢祝克懿教授和蒋勇副教授的盛情邀请和周到安排,给我这个机会,今天再次来到复旦大学中文系与大家交流。

  • 标签: 现代语言学 系统 复旦大学 2008年 副教授 语言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