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完善首先是对司法人员、执法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增强其人权、程序、法治意识,只有在打下坚实法律意识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该程序的顺利实施。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第二个方面措施是对其自身内容的完善。通过前文对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自身规定性内容的分析,本文最后提出应从非法证据的法律规定、非法证据证明标准的重新界定、赋予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裁判主体地位、延伸证人、被害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提出时限等四个大方面予以完善。除此之外本文还提出应对有关制度加以完善。对于外部制度的完善,本文提出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完善及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以及强化驻所检察官的监督职责等。

  • 标签: 非法证据 观念 制度 完善
  • 简介: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做了较大的修改,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和程序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吸收了《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的精华,在诸多方面细化和完善了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包括排除非法证据的标准、范围、程序以及证据合法性的证明等。

  • 标签: 非法证据 刑讯逼供 排除非法证据义务
  • 作者: 郭天武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2-12-22
  • 出处:《学术研究》 2012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通过对时下新兴的取证方式“陷阱取证”的研究发现:“机会提供型”的陷阱取证是合法的,其所收集的证据同时也具有证据能力;而“恶意诱发型”的陷阱取证是违法的,其所收集的证据既违背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又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排除。具体实践操作中,排除言词证据,保留实物证据;排除直接证据,区别排除间接证据;排除本案证据,不排除他案证据;绝对排除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证据,相对排除轻微违法的证据。当行为人的权益受到他人违法侵害,穷尽其它手段而不能,只能使用陷阱取证时,必须要遵守关于陷阱取证的基本原则。此时,法律可赋予原告立案预备登记权,相应地,也要赋予被告在诉讼中对非法陷阱取证的异议权。要解决由陷阱取证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法院、检察院、当事人、公证机关、企业的共同努力。
  • 简介: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既未对证据交换作出规定,又未从公法意义上对当事人之间互有披露证据的义务作出规定。这种状况给审判实务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常常使一方当事人在事先并不了解对方将要在庭审当中提供何种证据的情形下匆忙进入庭审,导致重复开庭,拖延诉讼的进程。因此,如何正确地处理和解决当事人披露证据证据交换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与审前程序、审理程序的相互协调,以便在立法上形成有机的结构,从而为现行《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寻求一条科学、合理、顺畅、可行的路径,是本文的要旨。

  • 标签: 披露证据 证据交换 审前程序
  • 简介:证据的衔接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重要的一环,现阶段的证据衔接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基础性的问题多视角地加以审视。完善证据衔接制度,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既需要立法层面的制度设计,也需要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

  • 标签: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衔接 转化
  • 简介:一群年轻人,在野生动物园内参观。干枯的草地上,跑过来两匹马。解说员说,这两匹马,是一对母子。你们能分辨出,哪匹是妈妈,哪匹是孩子吗?

  • 标签: 证据 野生动物园 年轻人 解说员
  • 简介:教养,我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热爱大自然。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 标签: 教养 证据 优良品质 大自然 教育
  • 简介:保全证据公证原则的除了遵守公证的一般原则外,保全证据公证的原则要谈保全证据公证的原则就要先了解公证的一般原则,保全证据公证的特征保全证据公证具有如下特征

  • 标签: 保全证据 浅论保全 证据公证
  • 简介:在科学课中,观察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证据,通过证据证实或证伪学生用来回答科学问题的假说(解释),从而最终形成科学概念。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量是很大的,作为科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众多的信息中剔除对假说没有任何证明作用的信息,逐步提炼出能够证明(证实或证伪)假说的证据呢?

  • 标签: 证据 提炼 效力 观察实验 引导学生 信息量
  • 简介:王莉在《河北法学》2011年第11期撰文认为,网上证据是近年来诉讼中经常出现的新的证据表现形式,通过对我国传统证据分类方法、科技发展以及法律稳定性等因素的分析,提出网上证据和视听资料是电子证据的不同表现形式,立法上应当确立电子证据的独立证据地位,取消视听资料作为独立证据类型的做法。针对网上证据的特点,从当事人、法院和中立第三方三个方面论证如何收集合法有效的网上证据;以及如何从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三个方面认定网上证据的效力。

  • 标签: 网上证据 电子证据 视听资料 法律稳定性 分类方法 科技发展
  • 简介:1事情从一开始就有些怪异,越到后来越让人感到怪异。如果以倒叙的方式,在出事的前三天,不,应该是前四天的那个晚上,两个刚刚下山的轿夫正曳着春寒料峭的夜雾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是一个庸常得不能再庸常的夜晚,谁也没有感到夜色中正暗自涌动着某种生与死的情绪,更没有人会把这个夜晚和四天后的一次日出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一个凶险的伏笔已经在这个夜晚埋下,只在等待,它将以怎样的方式被揭示出来。

  • 标签: 日出 夜晚 生与死 怪异 夜色
  • 简介:借助一个独特的样本,文章实证分析作为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中介媒体的公司治理以及信息披露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信息中介媒体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发挥很好的监督作用,相反大量的媒体关注与更多的盈余管理显著相关,特别在股权性质为国有时,这种关系更加显著。

  • 标签: 盈余管理 媒体披露 股权性质
  • 简介:新刑诉法首次规定审判人员可以在庭前召集控辩双方听取有关程序问题的意见,这被学界认为是针对程序性争议的庭前听证程序的雏形。庭前听证程序的性质与庭审程序具有相似性,但因裁判对象不同也有其独有的特征。英美及很多大陆法系国家均建立了针对重大程序性争议的庭前听证程序。我国现阶段由法官在庭审阶段行政化处理程序性争议,这一方式所存在的缺陷也催生了新刑诉法庭前听证程序的初步确立,但具体的实施规则尚需完善。

  • 标签: 程序性争议 庭前听证程序 刑事诉讼法修改 集中审理 控辩平等
  • 简介:摘要证据要成为定案依据,须经司法认证环节。电子证据形成与运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给法官认证带来较大难度。电子证据认定应坚持自由评判为主兼采证据标准或规则为辅,从电子证据合法性、真实可靠性、关联性和完整性四个方面对其可采性和证明力进行认定。

  • 标签: 电子证据 认证 方法选择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非法方式取得的证据,不得在刑事司法中用于对非法取证行为遭到侵害的人,使之处于不利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称两院三部《规定》)的研究以及实施情况的考察,提出以下意见。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最高人民检察院 非法取证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 人员使用 执法机关
  • 简介:证据,是人民法院认定事实并作出裁判的基础。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对于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处置民事纠纷具有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面对"证据灭失"、"证据突袭"、鉴定人拒绝出庭作证等困境,民事诉讼程序该如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审判活动的有序性和裁判结果的公正性?证据灭失怎么办法官须有保管证据的责任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以事实为根据'就是‘以证据为根据'。

  • 标签: 证据制度 民事诉讼程序 裁判结果 人民法院 举证制度 适用法律
  • 简介: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在实践运行中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真实只有一个,而且不会自我呈现。只有赋予当事人证据保全申请权,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才能还发现真实的机会。

  • 标签: 证据 保全 案件真实 刑事证据保全
  • 简介:正当程序作为指导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性原则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机理。包括权利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权力应当受到严格的制约和监督、程序本身应当符合人性的基本要求、程序运行过程应当有主体的参与、经由正当程序产生的结果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正当性的程序应当是符合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程序,等。在侦查讯问程序中引入和推广“三项制度”符合正当程序的有关基本原理,是侦查讯问程序正当化的必由之路。

  • 标签: 正当程序 侦查讯问程序 “三项制度”
  • 简介:行政执法机关向刑事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涉及到司法实践中行刑衔接的问题,关系到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工作。侦查机关在办理行政执法移送案件时,不可避免要对行政执法阶段收集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判断,有效使用这些证据材料可以节省司法资源,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进一步对行政执法证据进行了定位,但是受制于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不健全,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仍面临不少障碍,亟待加快完善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的配套措施和工作机制。

  • 标签: 实质证据 行政执法证据 以罚代刑 信息共享 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