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沉默耦联蛋白2(UCP2)联合辐照对Siha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为宫颈癌放疗增敏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将UCP2 siRNA转染入Siha细胞后进行X射线照射,通过集落形成、CCK-8、流式细胞实验来验证UCP2对Siha细胞辐射敏感性作用,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的产生来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表明Siha细胞经辐照后UCP2表达增加。成功构建UCP2沉默模型,沉默组(siUCP2)D0、Dq、N、SF2分别为1.54、1.31、2.31 Gy和0.52,空白对照组(mock)分别为2.50、3.64、4.30 Gy和0.83,阴性对照组(siNC)分别为3.34、2.16、1.91 Gy和0.69,沉默组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0.62和0.46,并且沉默组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13.2,P<0.05);辐照后沉默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14,P<0.05);照射后12 h,沉默组的ROS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9.10,P<0.05);照射后24 h,沉默组的Sih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8.87,P<0.05)。结论UCP2沉默后的Siha细胞辐射敏感性增强,并且可能会成为宫颈癌细胞辐射增敏的新靶点。

  • 标签: 宫颈癌 RNA干扰 解耦联蛋白2 细胞凋亡 辐射敏感性
  • 简介:目的:构建含耦联蛋白2(UCP2)-3’非翻译区(UTR)序列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探讨微小RNA(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15b的靶基因,分别将预测靶基因UCP2的3’UTR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荧光素酶载体DsiCHECK-2骨架中,构建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并采用测序方法鉴定DsiCHECK-2-UCP2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与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测序鉴定证实psiCHECK-2-UCP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转染UCP2野生型和UCP2突变型报告基因的293T细胞过表达miR-15b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下调31%(P=0.003),过表达miR-15b抑制剂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加,上调46%(P=0.01)。而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对UCP2突变型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UCP2是miR-15b直接作用的靶基因,且miR-15b结合于UCP2基因3’UTR区域.转录后水平对UCP2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解耦联蛋白2 微小RNA-15b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摘要: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线粒体作为细胞的供能单位是人体的“动力工厂”,在“动力工厂”中存在着一类重要的偶联蛋白,即偶联蛋白家族,而在该家族中UCP2蛋白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存在多种组织中并在这些组织中起着能量代谢和抗氧化应激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其与多种疾病的相关关系进行综述分析

  • 标签: 线粒体 UCP2蛋白 癌症 心脏疾病 糖尿病
  • 简介:摘要偶联蛋白(UCP)属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线粒体载体蛋白家族,主要包括UCP1、UCP2和UCP3等。研究表明,UCP通过脂质褐变过程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细胞分泌锌-α2-糖蛋白刺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诱导脂质褐变并表达UCP1,促进肿瘤的生长。磷脂酶C样蛋白1可上调UCP1表达,消耗异常脂质,使肿瘤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抑制肿瘤的迁移和侵袭。另外,肿瘤抑制因子p53的辅助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β能增强p53缺乏的脂肪细胞中UCP1的表达,UCP2的上调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p53介导的细胞凋亡,激活活性氧系统,增强肿瘤的活力和增殖能力。

  • 标签: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质类 肿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磷脂酶C样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耦连蛋白2(UCP2)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与UCP2表达的相关意义。方法链脲佐菌素60mg/kg腹腔注射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者为糖尿病组(D组n=25),并设置健康对照组(C组n=25)。结果D组肾脏的病理改变于4周时变化不明显,8周及12周较C组明显加重;Western-blot显示D组4周、8周及12周肾脏中UCP2的表达逐渐升高,且明显高于同时间的C组(P<0.05)。结论UCP2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表达的升高,表明线粒体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氧化应激 UCP2
  • 简介:机体能量代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线粒体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偶联蛋白(uncouplingproteins,UCPs)是线粒体内膜上具有调节质子跨膜转运作用的蛋白家族,能够降低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梯度,使呼吸链和ATP合成偶联,将产能转化为产热,提高静息代谢率。UCPs在适应性产热、体重调节和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解偶联蛋白 适应性产热 低氧 能量代谢 体重调节 ATP合成
  • 简介: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衰时,机体会启动一系列代偿机制,如心脏前负荷增加、心肌肥厚、交感兴奋性增强、RAAS激活等。心肌肥厚以心肌纤维增多为主,能源供体的线粒体也相应增多。偶联蛋白2(uncouplingprotein2,UCP2)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转运体,通过将内膜外的H+转运回线粒体基质,导致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 标签: 解偶联蛋白 线粒体内膜 UNCOUPLING 心脏前负荷 大血管疾病 代偿机制
  • 简介:利用初等数论的方法研究与广义欧拉函数有关的方程φ(n)=2Ω(n)和φ(φ2(n))=2Ω(n)的可性,并获得方程的所有正整数

  • 标签: 广义欧拉函数 方程 正整数解
  • 简介:以大豆蛋白为原料,采用复合蛋白酶Protamex与木瓜蛋白酶酶,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Protamex酶与木瓜蛋白酶配比为6∶4,pH值为7.0,底物质量分数为5%,酶时间为8h,温度为60℃且水解度达到34.59%,为最佳酶工艺。

  • 标签: 大豆多肽 复合酶解 正交试验
  • 简介:有些代数问题,若直接用代数方法,运算麻烦,如果借用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sin^2α+cos^2α=1解题,则可简化运算过程.下面介绍两例.

  • 标签: 代数题 锐角三角函数 初中 数学 解法
  • 简介:摘要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是一种对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具有负性调节功能的生物学分子,在细胞增殖、凋亡、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笔者以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为切入点,就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诸多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展开综述,为今后将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作为新的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 肿瘤 G蛋白 有丝分裂
  • 简介:本文用1398中性蛋白酶水解大米糖糟中的蛋白质,测定了酶时间、酶的用量对大米蛋白水解物发泡性能的影响,根据样品的水解度与发泡性能的对应值,分析了大米蛋白水解度与发泡性能的关系,证明控制90%的水解度可得到最好的发泡性能。

  • 标签: 大米 蛋白质 酶解 发泡
  • 简介:偶联蛋白(uncouplingproteins,UCP)位于线粒体内膜上,是线粒体阴离子载体蛋白大家族(mitochondrialanioncarrierproteins,MACP)的成员,目前已知有5种。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中,线粒体偶联蛋白通过偶联作用减少细胞内ROS(reactiveoxygenspecie,活性氧簇)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脂质过氧化反应,

  • 标签: 解偶联蛋白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与Hippo-Yes相关蛋白(YAP)/转录共激活因子PDZ结合基序(TAZ)信号通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之间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分析GPR30、YAP、TAZ mRNA及蛋白表达,并分析三者mRNA表达量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采用GPR30特异性激动剂G1及抑制剂G15处理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分析GPR30、YAP、TAZ表达变化。采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等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的检测应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细胞迁移侵袭采用Transwell实验。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各组数据差异。用t检验评估GPR30、YAP、TAZ表达与具体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用皮尔森(Person)相关分析评估GPR30表达量与YAP、TAZ表达量的关系。结果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PR30、YAP、TAZ的表达在转录及翻译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癌与癌旁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438±0.123比2.463±0.747,t=7.786,P<0.01;3.325±0.111比2.638±0.541,t=8.285,P<0.01;2.581±0.089比2.041±0.418,t=8.068,P<0.01;癌及癌旁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38±0.074比1.172±0.211,t=13.333,P<0.01、1.735±0.152比1.200±0.321,t=7.641,P<0.01、2.265±0.024比1.310±0.301,t=13.91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PR30的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3.519±0.094比3.328±0.096,t=3.786,P<0.01)和肿瘤大小(<2 cm为3.424±0.116,≥2 cm为3.600±0.099,t=2.553,P<0.05)明显相关,与年龄、性别、腺外侵犯、病灶数量无明显相关。YAP、TAZ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3.395±0.105比3.283±0.093,t=3.519,P<0.01;2.627±0.117比2.554±0.053,t=2.686,P<0.05)明显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腺外侵犯、病灶数量无明显相关。GPR30特异性激动剂G1处理TPC-1细胞后,GPR30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1.224±0.067比0.976±0.048,t=5.212,P<0.01),YAP、TAZ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59±0.096比0.995±0.004,t=6.562,P<0.01;1.311±0.024比0.985±0.066,t=8.040,P<0.01),促进细胞的增殖(0.381±0.002、0.523±0.003、0.754±0.004比0.359±0.004、0.476±0.003、0.665±0.003,t=8.521、19.190、30.830,P<0.01)、侵袭(422.33±7.23比210.00±3.61,t=45.510,P<0.01)、迁移(550.67±10.69比229.67±8.33,t=41.030,P<0.01),抑制细胞的衰老(0.052±0.001比0.094±0.001,t=51.440,P<0.01)、凋亡[(1.8±0.2)%比(5.8±0.3)%,t=19.22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PR30、YAP、TAZ的的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相关,GPR30可能通过Hippo-TAZ/YAP通路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

  • 标签: G蛋白耦联受体30 甲状腺癌
  • 简介:第19题: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2a2=a1+a2,数列{√S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

  • 标签: 江苏卷 别解 等差数列 前N项和
  • 简介:即一个过程可以隐喻为另一个过程,可隐喻化为物质过程,可隐喻化为心理过程或关系过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erbB-2基因蛋白肿瘤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erbB-2基因蛋白检测。结论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开始探讨血清癌基因表达蛋白作为肿瘤标志用于诊断的可能性。迄今为止,虽然已发现近l00个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仅有少数几种癌基因蛋白可在血清中检出。此项检测对肿瘤的诊断、病程监测、预后判断、发现复发和转移有较大临床价值。Bcl-2蛋白的表达见于淋巴瘤、上皮肿瘤和淋巴组织,既无器官特异性,也非肿瘤所特有。

  • 标签: erbB-2基因蛋白 肿瘤 检测
  • 简介:摘要血小板反应蛋白(THBS)2作为THBS家族的一员,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且在肿瘤的发展及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报道THBS2在不同肿瘤中的具体作用不同,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凋亡、伤口愈合、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目前THBS2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探讨THBS2在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作用机制有望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肿瘤 血小板反应蛋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