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亲属活体角膜移植治疗严重角膜干细胞缺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纳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因热及化学烧伤造成的严重角膜干细胞缺乏13例(17眼),获取适量其直系血亲或亲兄弟姐妹的角膜组织移植至受眼,术后随访22~26(24.12±1.31)个月。结果17眼中14眼(82.35%)手术成功。末次随访视力(logMAR,BCVA)为0.7(0.6,1.1),优于术前视力1.8(1.6,2.0)(Z=-3.636,P<0.001),末次随访眼表评分为3(2,4)分,优于术前6(5.5,11.5)分(Z=-3.638,P<0.001)。供眼及受眼均未出现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结论亲属活体角膜移植治疗严重角膜干细胞缺乏安全、有效。

  • 标签: 缺乏,干细胞,角膜缘,严重 移植,角膜缘 供体,活体,亲属 评分,眼表
  • 简介:摘要角膜干细胞缺乏是角膜干细胞数量或功能下降所致角膜上皮稳态失衡性眼表疾病。国际角膜干细胞工作小组于2019和2020年制定并发布了有关角膜干细胞缺乏定义、诊断、分期和治疗的国际共识,为角膜干细胞缺乏的相关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标准。为了方便我国眼科医师正确理解和掌握其核心内容,本文就国际共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入解读。(中华眼科杂志,2021,57:95-99)

  • 标签: 多数赞同 角膜疾病 上皮, 角膜 角膜缘 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术后处理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对比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BUT与VAS评分。结果:实验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d实验组BUT(t=7.8521,P=0.0000)高于对照组、VAS(t=14.5241,P=0.0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应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可提高眼表修复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愈合,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角膜绷带镜 眼表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5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论 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情况极少。结果 治疗翼状胬肉采用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复发率低,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切除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颞上方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疗效及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翼状胬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其中参照组(n=25)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病例组(n=25)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颞上方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术后角膜散光。结果:病例组治疗总有效率、裸眼视力较参照组更高,且术后角膜散光更低(P<0.05)。结论: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颞上方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疗效优异,且有助于改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值得推广。

  • 标签: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 疗效 角膜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带蒂转移角膜干细胞瓣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康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130例(130眼)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角膜干细胞移植124例(124眼)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130例移植角膜干细胞全部成活。其中有6眼复发,复发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12.1%(χ2=4.648,P=0.039)。研究术后愈合时间7天者明显多于对照组(χ2=5.048,P=0.023)。结论翼状胬肉带蒂角膜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 标签: 翼状胬肉 转移术,干细胞,角膜缘,带蒂 丝裂霉素
  • 简介:摘要如今圆锥角膜的诊疗理念不断更新,人们不仅关注于如何延缓圆锥角膜进展,也在努力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随着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技术在眼科的应用,角膜胶原交联术联合不规则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圆锥角膜治疗的新策略。然而已逐渐变薄的圆锥角膜患眼是否可再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切削、该方案两种手术同期和分期执行孰优孰劣等关键问题尚无定论,本文基于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指导。(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51-253)

  • 标签: 圆锥角膜 胶原 交联试剂 激光,准分子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及对泪膜和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进行治疗的86例翼状胬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给予对照组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及泪膜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It、BU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较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改善泪膜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泪膜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翼状胬肉患者通过合用翼状胬肉切除术以及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为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同期观察组则合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成功率观察组为97.06%,对照组为88.24%,P<0.05;术后裸眼视力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角膜散光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以及拆线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更短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5.88%,对照组为20.59%,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患者通过合用翼状胬肉切除术以及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可获得确切疗效,并可加快术后康复并改善视力,其手术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切除术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层间垫片术治疗角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角膜穿孔患者14例14眼,所有患者均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中取自体角膜基质片填垫于角膜穿孔。分别于术后第1、7、14天,第1、3、6、9、12个月记录患者视力、眼压、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感染是否复发、角膜植片及前房情况;术后第1、6、12个月行眼前节OCT检查,查看角膜植床植片层间结构及前房与虹膜结构。根据术后1年的随访情况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4 d,平均(3.01±0.59)d。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前房形成良好,无双前房出现。角膜植片与植床贴服良好,植片轻度水肿。术后2周,无角膜感染溃疡复发,14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前房形成良好。术后3个月,角膜移植片透明,眼前节OCT示角膜植床植片层间贴附良好,前房情况稳定。术后1年,9眼最佳矫正视力≥0.3,所有患者视力显著提高,术后未见难治性青光眼出现。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层间填垫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角膜穿孔。

  • 标签: 角膜穿孔 板层角膜移植 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70只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切口方向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30例(37只眼),乙组患者30例(33只眼)。甲组患者的切口方向为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方向,乙组患者切口方向为颞上方及鼻上方,将两组患者的术后手术性角膜散光度以及术前术后角膜的散光度进行对比,分析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甲乙两组术后3个月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差异不大,但甲乙两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切口方向 散光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翼状胬肉患者联合行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翼状胬肉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2—2021.3,用信封抽选分为参照组(32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32例)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前后CAD、裸眼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间CAD、裸眼视力治疗前类似(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AD(0.71±0.33)D相比参照组要低,裸眼视力(0.89±0.21)相比参照组(0.69±0.17)要高(P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翼状胬肉 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光密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至12月进展期圆锥角膜67例(89眼)纳入本研究。患者均接受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以Pe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观察术后角膜光密度变化。结果交联术后所有层次及区域的角膜光密度均立即升高。术后12个月,角膜中心区直径2.0 mm内及2.1~6.0 mm的角膜前层光密度高于术前(t=2.479,5.703;均P<0.05)。术后12个月角膜中心区直径2.1~6.0 mm的角膜前层光密度与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值存在负相关(r=-0.632,P<0.05),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无相关性(P=0.881,0.647)。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角膜光密度增高,特别是角膜浅基质层中央区。角膜光密度的增高与术后角膜形态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与视力无相关性。

  • 标签: 圆锥角膜 胶原交联术,角膜 光密度,角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40例(4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病程2周以内者32例,3周~1个月者3例,2个月~2年者5例。有明确的植物性眼外伤史33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3例,由手足真菌感染所致者2例,无法说明原因者2例。穿孔直径<2 mm者37例,2~4 mm者3例。所有患者分成两组,结膜瓣遮盖组及角膜双板层移植组。每组20例,供体角膜系甘油保存者。记录两组视力及角膜植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0.5~2年,结膜瓣组视力光感14例,手动4例,数指2例。角膜移植组外植片透明,内植片轻度浑浊,视力光感2例,手动3例,数指12例,0.1~0.2者2例,>0.2者1例。1例植片浑浊真菌复发,1例发生排斥。结论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视力恢复较好。

  • 标签: 溃疡,角膜,真菌性 穿孔,角膜 移植,角膜,双板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及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12个月角膜不同区域上皮下神经的修复情况和角膜透明度的差异。方法队列研究。收集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眼(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00~10.00 D)患者30例(60只眼),其中女性16例(32只眼),男性14例(28只眼);年龄(22.46±3.15)岁,按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10例)、FS-LASIK组(11例)、LASEK组(9例),于术后12个月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不同区域上皮下神经的修复情况,并通过ACCMetrics软件分析其形态学参数,包括神经纤维密度(CNFD)、主要神经分叉节点密度(CNBD)、神经纤维长度(CNFL)、总神经分叉节点密度(CTBD)和神经纤维宽度(CNFW);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角膜不同直径范围内的光密度进行检测。各组间神经形态学参数、角膜光密度的比较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Turkey真实显著差(HSD)检验。结果术后12个月,3种术式角膜各区域内的CNF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FS-LASIK组及LASEK组上方角膜切口周围的CNBD分别为(7.81±7.93)、(9.61±7.18)、(21.25±15.55)个/mm2;CTBD分别为(22.00±16.02)、(24.44±11.42)、(54.37±22.13)个/mm2,LASEK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SD=2.823,-3.010,3.053,-3.048;P<0.01);3个组CNFL分别为(9.19±3.25)、(12.88±3.52)、(15.75±2.36)mm/mm2,SMILE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D=-3.151,-4.418;P<0.01)。SMILE术后直径12 mm内角膜的光密度为14.06±1.36,低于其他2种术式(HSD=-6.031,-5.519;P<0.01)。结论高度近视眼行SMILE术后12个月,角膜上方切口周围的神经修复情况略差于FS-LASIK和LASEK,但其他区域的神经修复情况存在一定的优势;SMILE术后角膜透明度更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68-276)

  • 标签: 近视 角膜外科手术, 激光 神经纤维 神经再生 显微镜检查, 共焦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角膜病损切除与基质层注药术后的用药及护理。方法:角膜基质层注如0.2ml氟康唑原液后,进行全面评估,对病情观察、用药、饮食及心理方面,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在精心的护理与治疗下患者疼痛减轻。结论:对角膜溃疡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角膜溃疡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角膜炎64例(64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31例(31只眼)作为观察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33例(33只眼)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手术后视力、角膜植片透明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视力(logMPR)及角膜植片透明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t=2.568,3.124;P=0.013,0.003);角膜透明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排斥率(6.5%,2/31)低于对照组(12.1%,4/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DALK术后中远期视力及角膜透明度均优于PKP术后。

  • 标签: 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术,穿透性 角膜炎,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视者佩戴CRT型和VST型角膜塑形镜角膜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濮阳市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佩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110例(212只眼),年龄为8~16(11.22±2.08)岁。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4.00~-0.75 D。所有病例根据戴镜型号分为两组。佩戴CRT型镜者49例(90只眼)为A组,佩戴VST型镜者61例(122只眼)为B组。分别检查戴镜时及摘镜后两种型号镜片切线图和角膜染色的情况。结果戴镜后1个月两组之间荧光素图分别在理想配适、偏松或偏紧可接受、偏松或偏紧不可接受、黏附不可接受的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5,P=0.886);角膜地形图切线图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P=0.979);角膜染色的情况在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946)。结论VST镜片和CRT镜片在戴镜后1个月对角膜的安全性相近。

  • 标签: 近视 接触镜 角膜 角膜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非穿透性角膜异物伤术后患者配戴角膜绷带镜对术后恢复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选取我院眼科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诊治的非穿透性角膜异物伤术后住院的100例患者,按照术后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给予常规基础康复护理的患者为常规组,而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前提下配戴角膜绷带镜的患者为实验组,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角膜愈合时间和角膜刺激症状发生率。结果:经医护人员统计,术后常规组角膜愈合时间为3-7天,平均愈合时间为4.58±0.96天;实验组角膜愈合时间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