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戴鹏飞 亓晓琳 刘明娜 李翔 李颖 高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济南 250021;西安市第四医院 71000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济南 250021,西安市第四医院 71000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基质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的角膜基质营养不良患者16例(19眼),术后随访1年以上且随访资料完整。其中包括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6眼,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8眼,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5眼。随访12~32(17.1±1.3)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及随访时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度、等效球镜度(SE)、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植片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BCVA为光感~0.25,其中小于0.10者10眼,0.10~0.25者9眼;末次随诊时为0.12~0.80,其中0.10~0.25者5眼,0.30~0.40者5眼,≥0.50者9眼。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提高2.00~8.00(5.3±1.8)行。术前角膜散光0.50~2.60(1.62±0.57)D,末次随诊时1.30~4.20(2.56±0.87)D;术前SE -4.00~+1.25(-1.29±1.86)D,末次随诊时-7.50~+8.00(-0.48±3.84)D;术前角膜曲率42.78~45.38(44.24±0.95)D,末次随诊时39.20~45.06(43.12±2.22)D;术后12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后1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8%。末次随诊时测量植床厚度为20~39(29.4±6.1)μm。术后并发症为1眼术中植床微小穿孔,1眼术后首日可见植片、植床间少量积血,处理后病情稳定。所有患者末次随诊时均可见角膜植片与植床紧密贴合且透明,未见松线、间积液及植片免疫排斥反应,未见营养不良病变复发。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基质营养不良的安全方法,术后散光较少,视力较好。

  • 标签: 飞秒激光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大泡技术 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1眼)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2-36月,11眼中有10眼角膜植片透明(91%),矫正视力≥0.5者10眼。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营养不良的有效手术方法。

  • 标签: 角膜移植 穿透性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的患者就诊于眼科,入院诊断为双眼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左眼黄斑裂孔;右眼人工晶状体眼。患者及家属在沟通后同意行左眼无内皮移植的角膜后弹力剥除术(DWEK)。术后1年复诊左眼角膜透明,可见中央直径4.0 mm后弹力缺失边界,裸眼视力0.1,矫正不提高,说明DWEK对于轻度FECD患者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角膜移植 角膜后弹力层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的影像学特征,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门诊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临床诊断为FECD的患者64例(128只眼),其中男性19例,女性45例,年龄(57.8±12.9)岁。FECDⅠ期25只眼(19.5%)、Ⅱ期81只眼(63.3%)、Ⅲ期16只眼(12.5%)、Ⅳ期6只眼(4.7%)。所有患者均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41例(82只眼)同时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患眼FECD分期、角膜内皮显微镜及IVCM检查结果。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无法准确测量的资料进行秩和检验。结果随着疾病进展,所有患眼在角膜内皮显微镜下均可见暗区数量、出现率、融合率均出现上升,IVCM小滴状结构的数量增多,小滴有成对、成串融合发展至成片融合。Ⅰ~Ⅳ期FECD患眼的角膜内皮暗区数量的秩均次分别为78.2、228.4、284.5、288.5,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4.183,P=0.000)。Ⅰ期所有患眼角膜各部位均未见暗区融合,Ⅱ期(45.1%,146/324)、Ⅲ期(76.3%,45/59)、Ⅳ期(83.3%,15/18)周边角膜内皮暗区融合的出现率逐渐升高(χ²=27.167,P=0.000)。结论角膜内皮显微镜及IVCM影像特征可以作为早期FECD诊断的重要依据。角膜内皮显微镜可快速筛查FECD,IVCM可通过分析角膜小滴状结构影像融合特征指导疾病分期。(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38-943)

  • 标签: 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内皮, 角膜 显微镜检查, 共焦
  • 简介:营养不良”与“营养不足”经常是不确定的和互相转换的。营养不良是与所有适当的和最佳的营养状况相反的情况,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肥胖是营养不良的一种形式)。营养不足常是指一般的营养缺乏的状况,也暗示摄食不足。

  • 标签: 营养不良 维生素 肠道功能紊乱 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FECD患者25例(32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观察1年。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F=122.14, P<0.001);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 P=0.25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183.87±401.79)个/mm2,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 896.84±377.56)个/mm2及(1 740.23±396.12)个/mm2,均较术前明显减少(t=7.22,15.16;P=0.002,0.001);术后各时间点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6, P=0.124)。随访期内无角膜并发症出现。结论FECD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是安全的,但术前需详细评估角膜内皮状况。

  • 标签: 营养不良,内皮,角膜,Fuchs 手术,白内障 内皮细胞,角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族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1、病例介绍;2、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结果:经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指导,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正确运用优质良好的护理能促进健康痊愈。

  • 标签: 家族遗传性 角膜营养不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PCD)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PPCD的18例(27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3.61±14.81)岁。单眼和双眼发病的患者各9例。所有患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分析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不同分型PPCD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76±0.3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 723.6±698.3)个/mm2。1型PPCD的主要共聚焦显微镜下影像学表现:Descemet膜可见鳞片状或同心圆状高反光区及圆形或椭圆形低反光暗区,角膜内皮层可见“弹坑状”或“火山口状”暗区;2型PPCD主要表现:Descemet膜条带状、片状高反光,可伴纤维条索样改变以及囊泡状低反光暗区,角膜内皮层可见脊状结构和沟槽状暗区;3型PPCD表现:角膜内皮细胞失去正常六边形的形态,呈上皮细胞样化生。结论PPCD主要累及Descemet膜和角膜内皮层,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Descemet膜高反光增厚、角膜内皮层暗区及角膜内皮细胞的上皮样化生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是临床诊断及动态监测PPCD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角膜营养不良,遗传性 显微镜检查,共焦 角膜后弹力层 内皮,角膜
  • 简介:摘要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CHED)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角膜内皮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特征为出生时或生命早期出现双侧弥漫性角膜水肿和混浊。SLC4A11突变在CHE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除SLC4A11外,其他潜在的CHED的致病基因如MPDZ也需被考虑。了解SLC4A11及其他可能致病基因在CHED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除角膜移植术外,无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工程角膜内皮细胞移植和ROCK抑制剂的使用成为扩大供体组织来源的一种积极方式,在CHED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随着有关CHED的分子遗传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进展,更加低创、低成本的非手术的个性化治疗将有可能实现对CHED的早期干预,并在未来成为CHED的主要治疗方向。其中,非甾体抗炎药、SLC4A11-EL3工程蛋白、促进线粒体ROS清除的药物可能对相应患者人群的治疗有效,但需进一步验证。筛选符合不同治疗方法条件的合适患者人群同样十分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24-330)

  • 标签: 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分子遗传学 病理生理学
  • 简介:一、缺氮症状与矫治  症状:草莓植株缺氮的外部症状由轻微至明显取决于叶龄和缺氮程度。一般刚开始缺氮时,特别是生长盛期叶子逐渐由绿向淡绿色转变。随着缺氮的加重,叶片变为黄色,局部枯焦而且比正常叶略小。幼叶随着缺氮程度的加剧,叶片反而更绿。老叶的叶柄和花萼呈微红色,叶色较淡或呈现锯齿状亮红色。  矫治方法:施足底肥,以满足草莓春季生长期短而集中的生长特点。发现缺氮时,每亩追硝酸铵11.5公斤或尿素8.5公斤,施后立即灌水。花期也可叶面喷施0.3%-0.5%的尿素溶液1-2次,每次每亩喷肥液50公斤。

  • 标签: 症矫治 草莓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