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欧洲卒中评分(ESS)及缺血区域脑血流量。结果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ESS评分及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给药治疗有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缺血区脑血流量。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脑血流量
  • 简介:摘要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提出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采用游戏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避免幼儿园出现小学教育的倾向。幼儿时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该阶段主要从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实现自己的愿望,在游戏教学中既可以满足幼儿玩耍的愿望,同时又可以实现教育的功能。

  • 标签: 幼儿园 区域活动 儿童行为 观察与评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刮宫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复发率、有效率、月经量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其临床价值进行综合性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依达拉奉治疗联合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中,除常规的微循环改善以及抗凝治疗方法外,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其临床价值进行综合性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 期间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依达拉奉治疗联合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中,除常规的微循环改善以及抗凝治疗方法外,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采取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n=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复方血栓通软胶囊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光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测定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调查视力恢复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与复发率,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与复发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不错的临床价值,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黄斑中心凹厚度降低,而且不良反应少,使得视力明显改善,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激光 复发血栓通软胶囊 疗效 视力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甲状腺局部免疫调节治疗甲状腺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7月期间在本院行甲状腺局部免疫调节治疗的 70例甲状腺炎患者,根据其治疗药物分为激素组( 30例)和联合环磷酰胺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联合环磷酰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环磷酰胺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并监测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环磷酰胺组治疗后显效率( 52.50%)和总有效率( 7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6.67%、 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 12个月,联合环磷酰胺组复发率( 2.50%)显著低于对照组( 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甲状腺炎患者应用激素 +环磷酞胺的甲状腺局部免疫调节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更为理想,患者复发风险降低明显,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甲状腺局部免疫调节治疗 甲状腺炎 观察 临床评价 复发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NIHSS评分影响。方法选定2017年4月到2019年1月本院收诊的114例脑血栓患者,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57例与对照组(阿司匹林)57例,比较2组NIHSS评分、治疗有效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NIHSS评分(11.75±2.16)、治疗有效率(98.25%)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方法可有效改善脑血栓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NIHSS评分 脑血栓 辛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磺酸多沙唑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12月门诊收治的13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采用甲磺酸多沙唑嗪治疗,2~8mg/d口服,疗程4周;对照组采用特拉唑嗪治疗,2~8mg/d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检查记录血压、心率、肝肾功能、血脂、离子、血尿常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血压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都显著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治疗组SBP下降11.25%,DBP下降12.36%,对照组SBP下降11.32%,DBP下降12.8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79%,主要表现为头晕、嗜睡、头痛、心悸、乏力,症状比较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经χ2检验P>0.0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甲磺酸多沙唑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磺酸多沙唑嗪 高血压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患者 32例。采用美国 GE公司生产的 T2100活动平板对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男 27例 ,女 5例 ;年龄 4.5-14.0岁。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 ,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害。 结果 :32例患者除 2例出现严重面色苍白 ,体力不支不能耐受外 ,余 3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 ST段改变 :其中出现 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 14例 ;出现 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 8例 ;出现收缩压下降≥ 10mmHg(1mmHg=0.133kPa)5例 ;出现典型心绞痛 3例。且 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 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的随访与诊断 ,可重复多次检查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损害 ; 观察 评价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coronary artery damage in 32 cases of kawasaki diseas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exercise test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kawasaki disease of coronary artery damage. Methods: choose between September 2017 and September 2018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32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of coronary artery damage. Using the American GE company's tablet T2100 activity exercise treadmill test carried out on the patient. (27 male and female in 5 cases;Results: among the 32 patients, except 2 patients showed severe pallor and physical insufficiency, the remaining 30 patients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ST segment changes: among them, 14 patients showed ST segment changes that met the positive criteria; 2 patients showed severe paleness and physical insufficiency that could not be tolerated.ST segment changes did not meet the positive criteria in 8 cases.There were 5 cases wit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10mmHg(1mmHg= 0.133kpa).Conclusion: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is a safe and feasible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method for the follow-up and diagnosis of kawasaki disease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which can be repeated for multiple examinations. Key words: plate motion test;Coronary artery damage;To observe the evaluation 川崎病临床上以持续 5d以上的发热、球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弥散性潮红、颈淋巴结大、指 (趾 )端的硬性水肿及膜样脱皮为主要表现。冠状动脉损害成为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 ,其诊断与随访至关重要。运动试验是在检查中人为施加一定负荷 ,测定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状动脉循环供氧的能力 ,诱发潜在的心肌缺血发作 ,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率 [1]。本文就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患者 32例。患者均系本科出院随访患者 ,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 1987年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害 。男 16例 ,女 16例 ;年龄 4.5-14.0岁 ,平均 (10.9±6.2)岁。冠状动脉扩张采用日本厚生省 1987年颁布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 :<5岁患者冠状动脉内径 >3.0mm,≥5岁患者冠状动脉内径 >4.0mm,或任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 1.5倍。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 :动脉瘤内径 <5mm为小型动脉瘤 ,5-8mm为中型动脉瘤 ,>8mm为巨大型动脉瘤。 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美国 GE公司生产的 T2100活动平板进行试验。运动终点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 /美国心脏病协会 (ACC/AHA)2002年公布的运动试验指南标准。患者于运动中实时监测心率及血压 ,并记录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运动终点 :(1)收缩压下降≥ 10mmHg(1mmHg=0.133kPa);(2)出现心绞痛 ;(3)出现晕厥等恶性神经系统症状 ;(4)出现低灌注症状 ,如发绀、面色苍白 ;(5)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6)ST段抬高≥ 1.0 mV 。运动停止后 ,根据有无 ST改变 ,观察心电图。运动前分别记录卧位、站位心电图 ,测定运动前血压 ,运动中每一级记录一级心电图 ,运动后即刻、 50s、 2min、 4min、 6min分别记录一次心电图 ,再测定一次血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判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1)患者在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2)患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 ,心电图在 J点后 80ms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 0.1 mV 、持续时间≥ 2min,或原先 ST段下降者运动后在原来下降基础上再下降 0.1 mV ;(3)患者在运动中收缩压下降≥ 10mmHg。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 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按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将患者分为单纯冠状动脉扩张组、冠状动脉瘤组。其中左侧冠状动脉扩张 11例 ,左侧冠状动脉瘤 3例 ,右侧冠状动脉扩张 7例 ,双侧冠状动脉扩张 8例 ,右侧冠状动脉瘤 1例 ,双侧冠状动脉瘤 2例。 见表 1。 表 1,患者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程度 组别 n 单纯冠状动脉扩张组 左侧冠状动脉扩张 11 右侧冠状动脉扩张 7 双侧冠状动脉扩张 8 冠状动脉瘤组 左侧冠状动脉瘤 3 右侧冠状动脉瘤 1 双侧冠状动脉瘤 2 32例中除 2例出现严重面色苍白、体力不支不能耐受外 ,余 30例心率均达各年龄段预计最大心率 ,具体结果如下 :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3例 ,运动中收缩压下降≥ 10mmHg者 5例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 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者 8例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 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者 14例。出现心绞痛 3例 ,其中双侧冠状动脉瘤 2例 ,左侧冠状动脉瘤 1例。提示出现 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高于出现 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患者。见表 2. 表 2,患者试验结果 组别 严重面色苍白、体力不支不能耐受 典型心绞痛 运动中收缩压下降≥ 10mmHg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 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 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 双侧冠状动脉瘤 左侧冠状动脉瘤 例数 2 2 1 5 8 14 3.讨论 目前诊断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依靠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但其很难发现狭窄或血栓性病变及远端冠状动脉的病变。近年来有报道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及 64层螺旋 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7],但均为损伤性检查 ,重复操作性差 ,不宜作为首选方法。运动试验在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的随访与诊断中非常有用 ,可重复多次检查 ,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非侵入性检查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有助于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层次的划分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2]。 ST段降低出现的时间越早 ,持续时间越长 ,降低数值越大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 [5,6]。运动可增加心脏排出量 ,引起心肌耗氧量及心率增加 ,而心肌需氧量的增加仅能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满足 ,因此当冠状动脉存在病变时 ,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随心肌需氧量的增加而增加 ,即可产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出现具有诊断意义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3]。

    综上所述 ,运动试验对于诊断、随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又存在局限性 ,对于年龄小无法合作者或因心脏病活动受限的川崎病患者无法完成试验。但运动试验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服务的满意度 ,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1] 易岂建 .川崎病的诊断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23(9):716-718. [2] 陈新民 .川崎病的诊断治疗现状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23(9):719-7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小儿高热惊厥应用阶段性镇静用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 50 例入组,随机自愿原则下分组,对照组 25 例给予普通镇静药物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阶段性镇痛用药治疗与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惊厥次数、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阶段性镇静用药治疗配合优质护理,疗效显著,满意度高,可推广。

  • 标签: 高热惊厥 阶段性镇静用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患者32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T2100活动平板对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男27例,女5例;年龄4.5-14.0岁。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害。结果32例患者除2例出现严重面色苍白,体力不支不能耐受外,余3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ST段改变其中出现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14例;出现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8例;出现收缩压下降≥10mmHg(1mmHg=0.133kPa)5例;出现典型心绞痛3例。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的随访与诊断,可重复多次检查,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损害 观察 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咽鼓管吹张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应组(n=31)与研究组(n=31),对应组以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咽鼓管吹张加注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在2组治疗后,进行鼓气耳镜检查和声导抗测试,统计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应组83.87%(P<0.05)。结论咽鼓管吹张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有效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防止鼓室粘连及胆固醇肉芽肿,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听力,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咽鼓管吹张 加注药物 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宣教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5月份-2019年5月份收治我院94例宫颈癌筛查患者,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常规组(47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47例,采用护理宣教),全面的比较两组宫颈癌知识掌握情况、焦虑评分(SAS评分)、抑郁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人员对宫颈癌知识的掌握率(93.62%)高于常规组(78.72%),观察组经过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全部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65%)高于常规组(75.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宣教能够全面提升宫颈癌筛查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缓解个人的不良情绪,提升其就医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护理宣教 宫颈癌 早期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良性肿瘤行腹腔镜术式治疗的观察评价。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40例肝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开腹手术组实施开腹手术,腹腔镜术式组实施腹腔镜术式。分析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后第一天引流总量、手术过程出血总量、术后住院的平均日数;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对应项目评分值;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术式组生存质量对应项目评分值、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后第一天引流总量、手术过程出血总量、术后住院的平均日数、并发症和开腹手术组比较有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良性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术式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出血和引流量,促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肝良性肿瘤 腹腔镜术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麻醉镇痛泵的效果。方法选取在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00例,时间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采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药物镇痛,观察组(n=50)应用麻醉镇痛泵镇痛,分析术后苏醒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恢复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麻醉镇痛泵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剖宫产 麻醉镇痛泵 镇痛效果
  • 简介:本篇文章主要介绍观察性系统评价中三个升级因素在证据质量分级过程中的运用和通过一个实例将结果呈现在GRADEproGDT在线工具中,并解释在结果录入部分可能遇到的问题。

  • 标签: GRADE 观察性研究 证据分级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用于妇科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医院妇科诊治的 118 例盆腔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59 )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 n=59 )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在妇科盆腔炎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 妇科 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