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盆底表面分析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4月我院产后门诊6~8周复查的产妇60例,按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30例和阴道分娩组30例,采用盆底表面分析和生物反馈训练系统A2进行标准Glazen评估。结果剖宫产分娩组产妇产后盆底力较阴道分娩组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组产妇产后阴道活动前,后静息电位较阴道分娩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综合分没有明显差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力较剖宫产产妇强,但是阴道活动前后静息电位较剖宫产产妇低,故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的影响不同,但综合分没有明显差距,说明不同的分娩方式对盆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是侧重点不同,这为我们在今后的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 标签: 盆底表面肌电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 产后早期盆底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 对 颈胸交界 区手法 治疗 来观察 胸锁乳突 表面肌电图 变化和最大张口程度是否可以改善 。方法 选取 60 名上交叉综合症患者,随机 1:1:1 分为治疗组、推拿组、对照组。分别给予龙氏治脊疗法、传统推拿及休息对照三种方法,每组治疗 2 周,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张口最大距离及双侧胸锁乳突表面肌电图

  • 标签:
  • 简介:以ZrOCl2、甘氨酸、二甲基甲酰胺(DMF)、NH4Cl、H3BO3为原料制备镀液,利用电沉积技术在石墨表面获得了氮化硼涂层。

  • 标签: 石墨垫片 电沉积 氮化硼 ZrOCl2
  • 简介:运用专家访谈、测量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12名体育教育、运动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单杠屈伸上动作技术的训练学与电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屈伸上整个动作的完成与股直、腹直的肌肉力量关系很大,对动作技术的完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群体学生在动作完成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用力状态,顺利完成动作的群体肌肉用力相对更为集中、经济,节省体力,而勉强完成动作的群体所表现的用力却是杂乱无章,竖脊的用力过多等状态,对动作的完成有阻碍;因个体和技术特点的不同,在完成动作时各群的用力有一定的差异。建议在重视各阶段主要肌肉用力的同时,不能忽视相关群对动作完成的影响。

  • 标签: 单杠屈伸上 动作技术 肌电特征
  • 简介:目的:文章对太极拳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接提膝独立动作腾空和落地阶段支撑腿肌肉进行测试,分析在该阶段中相关肌肉的力量特点以及发力特征。方法:文章以沈阳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太极拳院队的学生(5名)作为测试对象。采用ME6000表面电仪测试系统对沈阳体育学院太极拳院队的学生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支撑腿有关肌肉的表面(sEMG)进行测验,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相关肌肉的积分值(iEMG)、电平均开始时间、平均持续时间、贡献率大小。研究结果:(1)腾空阶段中股直、股内侧、腓肠肌内侧头、股外侧以及股二头被同时激活放电;持续时间较长的有股直和腓肠肌内侧头,股直为0.52s,在腾空阶段总时间中占85.00%。腓肠肌内侧头为0.46s,占总时间的75.47%;积分值较大的有股直278.40±45.94μVs、腓肠肌内侧头211.00±30.56μVs;贡献率分别为25.20%、21.30%。(2)落地阶段中支撑腿6块肌肉同时被激活;持续时间较长的有股外侧3.41s,在落地阶段总时间中占100%;股内侧时间为3.25s,占91.97%;胫骨前为3.12s,占93.25%;股直为2.87s,占82.09%。胫骨前的积分值最大为1975.40±379.29μVs,贡献率为28.70%;其次是股外侧1250.10±152.74μVs,贡献率为20.40%;股内侧1182.10±257.83μVs,贡献率为18.70%;股直1044.50±214.34μVs,贡献率为16.10%。结论:在腾空阶段中,股直和腓肠肌内侧头为该阶段的主要用力。落地阶段中大腿前群肌肉(股内侧、股外侧、股直)以及胫骨前是完成该阶段的主要用力

  • 标签: 太极拳 腾空 落地 表面肌电 支撑腿 提膝独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46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机电生物反馈方式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一个月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MBI分数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生物反馈方式治疗偏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偏瘫患者 下肢功能 机电生物反馈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3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盆底力、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盆底力、子宫脱垂、尿失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障碍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出现尿失禁,肛提训练时间介入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仔细回顾我科2015-2016年10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这种微创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护理资料。分为三组检验,第一组病人在术前3天开始肛提训练,第二组病人在术后第二天即进入训练,第三组病人未进行任何关于提肛训练的健康指导。三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在30~90min之间,平均为60min;病人的住院时间在5~12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8.5d;术后病人在拔除尿管后排尿顺畅办理出院。术后出现尿失禁患者有三例,及时指导提肛训练后,均取得满意效果,对病人在出院后随访1~6个月,其中有7例病人(0.051%)发生一过性尿失禁,在经过肛提的训练后,尿失禁现象逐渐消失。总结对病人手术前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术前戒烟禁酒、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果蔬类食物。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确保尿管引流畅通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病人成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尿失禁 肛提肌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痛经患者采用盆底康复生物刺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氯芬待因片口服治疗,实验组接受盆底康复生物刺激治疗,均治疗2个月经周期,对比二者的VAS评分、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实验组VAS下降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46.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生物刺激治疗可获得显著的疗效,显著减轻或者消除疼痛,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痛经 生物肌电刺激 VAS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刺激联合盆底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经阴道分娩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低频刺激联合盆底锻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9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低频刺激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低频刺激治疗联合盆底锻炼在产后尿潴留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产后尿潴留 盆底肌锻炼 低频电刺激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危重病性神经病患者诊断中神经生理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1-2016.12月期间就诊的危重病性神经病患者50例,医务人员对其应用神经生理检查技术进行诊断,分析诊断过程和诊断结果。结果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抽样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并及时治疗,最后患者都获得理想的转归并康复出院。结论对临床危重病性神经病患者采用神经生理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的诊断,可以为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 标签: 神经电生理检查 危重病性神经肌病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比较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运用生物反馈、刺激联合盆底锻炼对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9例产妇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将33例经产妇分为一组,采用生物反馈、刺激联合盆底锻炼联合治疗、66例初产妇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产妇采用生物反馈、刺激联合盆底锻炼联合治疗,对照组33例产妇采用产后健康宣教治疗。观察3组产妇治疗3月后盆底综合力及尿失禁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经治疗后综合力明显高于其余两组患者P<0.05.观察组产妇在治疗后尿失禁3例,占总比例的9.09%,对照组尿失禁10例,占总比率的30.30%,经产妇组尿失禁7例,占总比率的21.21%。结论生物反馈、刺激联合盆底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有明显效果,能有效提升产妇盆底综合力。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修复 盆底综合肌力 盆底肌锻炼 生物反馈 电刺激
  • 简介:摘要讨论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采用盆底超声和生理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共选择120例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其中60例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6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分别实施盆底超声和生理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静息时的漏斗形成率以及静息至动作后膀胱颈y轴位移(Δy)、静息时膀胱后角(α)、动作后膀胱后角(β)、近端尿道旋转度(γ)大于对照组,但是其生理检查结果无差异。结论盆底超声和生理检查方式各有各自的优点,应将二者联合使用,从多方面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超声 肌电生理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经尿道切术治疗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108例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实施经尿道切术,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3年平均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3年存活率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经尿道切术治疗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恢复速度快,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分析个体化刺激联合盆底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年龄20~50岁,均为I度压力性尿失禁妇女,使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3组,即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个体化刺激联合盆底训练治疗;对照组1采用电刺激联合盆底训练治疗;对照组2采用盆底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前三组问卷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问卷评分均有降低,但实验组较对照组1、对照组2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盆底力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盆底力均有增加,但实验组较对照组1、对照组2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刺激联合盆底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明显,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个体化电刺激 尿垫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生物反馈联合刺激及盆底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效果的积极作用。方法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产后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此次调查分析,依据信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盆底锻炼,观察组则加以实施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各34例。结果观察组Ⅰ类及Ⅱ类盆底力合格率为95.3%及8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也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产后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刺激及盆底锻炼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盆底力,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产后盆底康复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