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再植改良血管吻合技术对降低、恢复延迟现象的发生率和缩短恢复时间的效果。方法改良组为2017年10月-2018年3月10例14指,静脉动脉化的方式为近端动脉与远端的2条静脉中直径较粗的1条吻合;对照组为2016年12月-2017年9月20例21指,静脉动脉化的方式为近端动脉与断指远端直径较细的静脉吻合。计算2组的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和恢复时间,并作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和对照组的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分别为35.7%和71.4%,恢复时间为(23.8±21.1)min和(58.5±3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手术可降低静脉动脉化再植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

  • 标签: 断指再植 静脉动脉化 血管吻合 血运恢复 延迟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技术在脑、脊髓富肿瘤(RVT)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集团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4例脑、脊髓R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MRI、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初步判断为可疑RVT。之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评估肿瘤的、动静脉走行及受累情况,对于符合栓塞指征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后行DSA评估血管栓塞效果,分为优、良、一般、差4个等级。术后1 d或6~9 d行肿瘤切除术。根据患者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介入治疗组和未介入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完全切除率。结果234例患者中,56例(23.9%)无需栓塞,178例(76.1%)需要栓塞,其中127例(71.3%)存在适合栓塞的血管,另51例(28.7%)则无适合的血管。127例患者的栓塞结果,其中34例(26.7%)为优,62例(48.8%)为良,26例(20.5%)为一般,5例(4.0%)为差;总体栓塞有效率为96.1%(122/127)。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为脑神经短暂性损伤,1例为卒中。234例患者中,127例为介入治疗组,107例为未介入治疗组;两组的性别、年龄、手术入路及病理学类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介入治疗组比较,介入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分别为(571.3±100.3)ml、(1 020.4±267.9)ml,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分别为4.7 %(6/127)、12.1 %(13/107),P=0.038]及肿瘤完全切除率高[分别为91.3%(116 /127)、80.4%(86/107),P=0.015]。结论通过神经介入技术评估和治疗脑、脊髓RVT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减少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量、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脊髓 栓塞,治疗性 富血运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按摩法在四肢损伤患者术后肢体末端观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68 例四肢损伤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4 ),一组观察患者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对照组),另一组展开按摩法(研究组),观察两组术后肢体末端情况。 结果 :研究组观察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按摩法在四肢损伤手术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肢体末端情况,无创且简单易行,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按摩法 四肢损伤 肢体末端血运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高性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展开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选入患者 80例,在本院 2019年 1月至 12月所接诊,随机抽选组中 40例,以立体定位放疗治疗,即对照组,余下 4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即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整体疗效、 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 P<0.05。结论 对高性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

  • 标签: 立体定位放疗 脑血管介入栓塞术 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而与临床关系最密切,人们所熟知的血型是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 标签: 熊猫血 特点 坏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对骨折处皮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骨一科的10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6个月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处皮肤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骨密度及膝、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VAS、骨折愈合结痂评分、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VAS、骨折愈合结痂评分及骨密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处皮肤不良发生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P<0.05),而膝、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58.0%,高于对照组(38.0%)(P<0.05)。术后6个月,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VAS显著降低,骨密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处皮肤不良发生率、骨折愈合结痂评分,以及膝、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能够加速骨折处皮肤血运重建,减少组织水肿坏死,促进骨折愈合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可作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高压氧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胫骨中下段骨折 血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末梢以及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有60名,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分别对60名观察对象进行末梢与静脉的采集,并对不同采集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静脉WBC、RBC、Hb、Hct、MCV、PLT及MCHC检测值与末梢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MCH两种血液标本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在WBC、RBC、HGB等指标的检验上,即刻检验与6h后检验差异不明显(p>0.05),在PLT指标的检验上,即刻检验结果要高于6h后检验(p<0.05)。结论:末梢以及静脉均可实现血常规检验的检验目标,但是静脉检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检验稳定性,更值得作为首推方案。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对末梢及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之中的实际效果以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 2018年 1月 -2019年 4月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 180例患者设为此次研究对象,均抽取末梢及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结果可知,两组在 WBC、 RBC、 HB、 MCV、 PLT、 MCHC数据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 P< 0.05);而在 HCH数据比较上并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之中,末梢及静脉均能发挥较好的检验效果,不过静脉在稳定性以及准确性上更为突出,临床检验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式。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盐水法交叉配和凝聚胺法交叉配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5例。规范采集静脉血液5ml,将每份血液标本分为A、B两份,其中标本A采用盐水法交叉配,标本B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观察主侧和次侧的阳性检出结果,比较凝聚胺法中特异性凝集和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结果:两种方法在主侧阳性检出率上相近(P>0.05);凝聚胺法在次侧的阳性检出率(16.92%)高于盐水法(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聚胺法交叉配时,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叉配时采用凝聚胺法能提高次侧阳性检出率,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短,可保证输血安全。

  • 标签: 交叉配血 盐水法 凝聚胺法 检出率 特异性凝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末梢与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进行体检并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受检者各40例。对照组受检者采取末梢进行血常规检验,实验组采取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把两组受检者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受检者Hb、WBC等检验指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PLT、RBC指标明显高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中优势多于末梢,可明显提升检测的精确性,且可多次检验,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风电场也步入了更加快速的发展阶段,由于长时间持续的大面积供电,对于电力电网以及相关电力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电力设备的维护以及状态检修等相关工作渐渐发展成电力技术应用方面的一项重点内容。

  • 标签: 风电场运维管理 运维模式 探讨
  • 简介:摘要:随着 经济的发展,人们 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变电维班组做好变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成为了一项更重要的工作,它是确保变电系统能够高效运行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变电维班组做好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维工作措施,希望能对做好相关的维工作有些指导意义。

  • 标签: 变电运维 设备运行 维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