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迅猛,医疗设备也不断更新,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便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精确度高、检测快捷、操作简单等优点,常用于检测血细胞形态与数量。目前,血细胞分析仪广泛用于血常规检测中,取得显著效果,但若实际工作中仅重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结果,不重视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极易发生误诊、漏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是血液系统疾病的检测方式之一,能提供直观、可靠的信息。本文将探究外周血细胞涂片复检联合血细胞分析仪对于提高检验质量的研究。

  • 标签: 外周血细胞涂片复检 血细胞分析仪 检验质量 血常规
  • 简介:摘要:血细胞检验指的是对血液中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进行检测,对血细胞进行检测,可以为临床上各种疾病提供诊断依据,为确保每份血常规检验报告准确无误,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对血细胞检测数据的管理方法进行改进,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医疗检测质量。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 检验质量 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在流感非重症青年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8月在某医院就诊的18~35岁流感患者,并收集同时期的普通感冒病人、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成流感组、感冒组、健康组,对各组血细胞分析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分别纳入50例,其中流感组纳入21例甲型流感患者,29例乙型流感患者。3组比较单核细胞百分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感组明显高于感冒组与健康组;单核细胞百分比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 为 0.900(95%CI  0.830~0.971, P<0.001),约登指数为 0.760,对应临界值为 7.85%,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6%。白细胞计数在流感组与健康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感冒组与健康组、流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流感组与感冒组的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低于健康组 (P<0.05),但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流感组与感冒组的NLR、LMR 和PLR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流感组与感冒组的NLR、PLR均高于健康组,LMR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 结论  血细胞分析在流感的诊断意义大,特别是单核细胞百分比对临床医师鉴别流感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流感 血细胞分析 单核细胞百分比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610-体液检测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03月~2022年03月,研究对象对本机构62份体液样本,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方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手工法计数检测结果在红细胞检测中展现了较好的相关性,当有核细胞数>100×106/L时,展现了较好的分类相关性。在检测有核细胞数、单个核分类方面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m610-体液检测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较高,但考虑配合手工法进行辅助,建议实验室加强对分析仪质量的控制,保证检测质量,全面提升质控水平。

  • 标签: m610-体液检测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可比性 手工镜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细胞分析仪是美国库尔特于1950年代早期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仪器,其发展非常快,已被所有级别的医疗机构所采用,从而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血细胞分析仪计量检定和质量控制的概念及其区别,计量检定是指通过检测、校准和验证,保证血细胞分析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周期性的检测和分析,保证血细胞分析仪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检定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所有对象均接受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结果:血细胞形态学的血细胞异常率为98.98%,明显高于血常规的87.76%,漏检误检率为1.02%,明显低于血常规的12.24%,差异显著(P<0.05);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血细胞形态学对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出率更高,而白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较低(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更好地检出血细胞异常,较单纯血常规检验相比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常规 血细胞形态学 血细胞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血细胞形态分析仪(AI阅片机)对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的性能。方法多中心研究。(1)从全国11家三级医院收集3 010份静脉血标本,用AI阅片机进行14类白细胞分析,并且将预分类结果与资深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进行比较,以此评估AI阅片机白细胞预分类的符合率、检出率、特异度和一致性。(2)从3 010份血液标本中选取400份血液标本(预分类人工审核后含异常白细胞的标本不少于50%),由形态学专家进行人工镜检并分析人工审核后的WBC分类结果和专家显微镜镜检结果之间的相关性。(3)从3 010份血液标本中找出诊断为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标本结果,通过比较预分类和专家审核后结果,反映AI阅片机对这5种恶性血液病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异常白细胞的预分类的能力。WBC预分类和专家审核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Cohen′s Kappa 检验,比对试验采用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并根据公式统计符合率、检出率、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AI阅片机可对14类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进行预分类,与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对比,白细胞总的预分类符合率达97.97%,其中正常类型白细胞预分类符合率均>96%,总的异常白细胞预分类符合率>87%。(2)AI阅片机专家审核后结果与人工镜检对比,各种白细胞类型及有核红细胞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原始细胞、有核红细胞、恶性细胞均r>0.90,反应性淋巴细胞r=0.85),参考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定义的白细胞阳性血涂片标准,AI阅片机对白细胞异常标本具有与人工镜检同等的筛查能力。(3)对5种恶性血液病中有较大意义的白细胞与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进行对比,AI阅片机对原始细胞预分类符合率均>84%,检出率均>94%。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为95.40%。结论AI阅片机对外周血中各类型白细胞的预分类结果与专家审核后结果的总体符合率和检出率均较高,与人工镜检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为恶性血液疾病的筛查提供了高效的辅助检测手段。

  • 标签: 人工智能 血细胞形态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合并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CTCL并拟诊sHLH患者,按照HLH-2004标准和HScore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7例CTCL患者确诊合并sHLH,分别为2例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PC-GDTCL),3例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C-ENKTCL),2例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7例患者均接受化疗,6例死亡,确诊CTCL合并sHLH后生存期14 ~ 60 d (中位生存期26.5 d)。2例检出HLH相关基因突变(PRF1、LYST突变),2例PC-GDTCL患者分别检出淋巴瘤相关基因突变(KRAS、KMT2D和JAK3 、SAMHD1突变)。结论CTCL合并sHLH临床进展迅速,需早期诊断及干预,初诊及病情进展时行骨穿检查及淋巴瘤、HLH相关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皮肤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淋巴瘤,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HL)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8月3日因"发热7+h"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的1例家族性FHL男性患者(出生35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致病变异筛查。根据先证者的临床表型,确定候选变异,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WES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PRF1:c.67_71delinsGCCC及c.65delC变异,Sanger测序证实二者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其中c.67_71delinsGCCC为未见报道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M3+PP4),c.65delC为已知的致病变异(PVS1+PM2_Supporting +PM3_Strong+PP4)。结论PRF1基因c.67_71delinsGCCC及c.65delC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新变异的检出拓展了PRF1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PRF1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Sanger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在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60例行血液成分单采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并均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血常规指标情况。结果:红细胞单采术、白细胞单采术、血小板单采术相较于治疗前PLT、WBC、Hbg、RBC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病治疗过程中使用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并结合科学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分离单采术 血液病 临床护理 应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1年9月到2023年1月收诊的120例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观察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诊断敏感度、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检验者对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的81.67%%,有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完成对受检者血液细胞量化检查,检查结果准确性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常规检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在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60例患者采用血细胞分离单采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 RBC、WBC、PLT 等血常规指标上,各指标在治疗后的变化程度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治疗后患者满意度较高,总体满意度为98.33%。结论:血液病护理中运用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可以有效的保证治疗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血细胞分离单采术 血液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在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血液成分单采治疗患者,分析运用血细胞分离机,做好血细胞分离单采术、白细胞分离单采术、血小板单采术,分析血常规指标在该采集前后的变化情况。在RBC、Hbg、WBC、PLT等血常规指标上,各指标在采集后的变化程度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护理中运用血细胞分离单采术可以有效的保证治疗疗效,整体血常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

  • 标签: 血细胞 分离 单采术 血液病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细胞检验结果中的作用。方法:挑选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接收7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采集方法将新生儿划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抽取静脉血,对照组抽取末梢血,对比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PLT、HCT、HGB、RBC指标)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细胞WBC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血比末梢血在血细胞检验结果中的作用更为显著,提供准确数据。

  • 标签: 新生儿 末梢血 静脉血 血细胞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分析检验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检验科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收的94例体检者血液标准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体检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体检者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展开检查,观察组体检者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展开检查。对比分析两组体检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体检者血分析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不能作为血分析检查的唯一诊断指标,应该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显著增强血分析检查准确率。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分析检查 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