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家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采用过或正在采用胰岛治疗的患者近千万,其中大多数人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反应。控制血糖,药物治疗是疗效与风险并存的“双刃剑”,因而,安全用药不能仅停留在宣传上,患者更需要行之有效的手段。

  • 标签: 低血糖反应 注射胰岛素 数据显示 胰岛素治疗 控制血糖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63岁。2003年因腰椎手术前检查发现血糖升高(具体不详),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予二甲双胍降糖治疗。2007年因血糖波动大,使用诺和灵30R胰岛注射控制血糖(具体量不详),血糖控制良好,在使用10余天后注射部位出现皮下结节,局部发红伴瘙痒,周围无充血水肿,无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停用诺和灵30R,改用阿卡波糖50mg,每日3次,二甲双胍缓释胶囊0.25g,每日1次。2013年1月觉视物模糊,测空腹血糖11-13mmol·L^-1,餐后血糖16-17mmo·L^-1,于2月1-6日至我科住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8.9%,予甘精胰岛(赛诺非-安万特公司,批号:2F099A)16单位睡前皮下注射,阿卡波糖50mg,每日3次,二甲双胍0.25g,每日3次,血糖控制平稳后出院。在注射甘精胰岛约12天后,患者注射部位开始出现发红、风团,以大腿明显,但仍坚持每天注射甘精胰岛。3月9日患者晚餐进食量和甘精胰岛用量未改变情况下,注射甘精胰岛约15min后,出现胸闷心悸,全身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伴瘙痒,并逐渐出现意识模糊,家人自测血压(BP)71/43mmHg,血糖2.9mmol·L^-1,即予口服补糖后意识逐渐恢复,120急救继续予静脉输糖,胸闷心悸、红色丘疹及瘙痒等症状逐渐好转,至急诊科复测BP104/70mmHg,血糖4.6mmol·L^-1。遂停用甘精胰岛,为进一步调整降糖方案于3月13日再次入我院。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2012年8月因冠心病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一直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肠溶阿司匹林抗凝。查体:BP112/65mmHg,体质指数(BMI)25.99kg·m^-2,双侧大腿内外侧皮下可见多个结节,直径约0.5cm,无发红,稍高出皮面。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胰岛过敏、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极高危组)。治疗经过:患者停用甘精胰岛后过敏�

  • 标签: 胰岛素过敏 低血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甘精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 诺和灵30R
  • 简介:胰岛是控制血糖的利器。但如果不了解胰岛的脾气,也会被胰岛将一军。前段时间,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的晚餐前血糖经常7.0~8.0mmol/L,有时甚至9.0mmol/L以上。午餐后2小时血糖5.0~6.0mmol/L,而到餐后3小时就开始上升,这好像是黄昏现象。医生让我午餐加一片二甲双胍试试,但血糖还是时有波动。

  • 标签: 控制血糖 胰岛素 餐后2小时血糖 脉搏 餐前血糖 二甲双胍
  • 简介:随着糖尿病患者病史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胰岛功能逐渐减退直至衰竭,最终,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作为补充或替代治疗。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治疗的依从性较差,35%~40%的患者控制血糖不理想,但仍未启用胰岛治疗,当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低血糖

  • 标签: 胰岛素治疗 低血糖 风险 糖尿病 胰岛功能 替代治疗
  • 简介: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8-01摘要胰岛抵抗会减少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流量,但也有平稳血糖的作用。胰岛服务作用也是平稳血糖,并且胰岛的服务作用会限制胰岛的分泌。

  • 标签: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服务作用,胰岛素主要作用,降糖药
  • 简介:人类认识到糖尿病(DM)的现象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由于科学技术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直到1921年才由加拿大学者Bantng和Best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出胰岛,从此开辟了DM治疗的新时代.胰岛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经历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最早使用的胰岛是动物胰腺组织的粗提物,以后经过不断纯化,衍生了许多胰岛的制剂,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近年又开发了胰岛类似物(insulinanalogue),制备成超短效和超长效胰岛制剂,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原 胰岛素类似物 C肽 生物合成
  • 简介:皮下注射胰岛的部位很多,包括双上臂外侧(包括:三角肌处)、腹部两侧、双侧臀部及大腿外侧等处都可以选择。但患病多年的老病号最好不要在臀部注射胰岛。因为糖尿病病人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后多需要在臀部注射抗生,故应将此处皮肤留给抗生用。

  • 标签: 胰岛素注射部位 空腹血糖 皮下注射胰岛素 臀部注射 上臂外侧 糖尿病病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胰岛泵治疗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于院内选取了2013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胰岛泵注射门冬胰岛,对照组患者由医护人员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甘精胰岛。对比两组患者终点血糖胰岛用量、呼吸机运行时间及其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终点血糖胰岛用量、呼吸机运行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泵注射胰岛治疗危重患者效果好,安全性高。

  • 标签: 胰岛素泵 危重患者 应激性高血糖 安全性
  • 简介:摘 要:胰岛属于一种多效性激素,不仅能够对血糖有调节作用,还能够调节多种生物代谢,参与细胞的生长、繁殖及分化。胰岛抵抗属于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属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重要因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脂质代谢
  • 简介:目的检测胰岛瘤及瘤旁正常胰腺组织中胰岛胰岛原、C肽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38例胰岛瘤及20例相应瘤旁正常胰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组织中胰岛原、胰岛、C肽的表达.结果胰岛细胞瘤和瘤旁正常胰腺组织均表达胰岛、C肽、胰岛原.100%的胰岛瘤组织胰岛原和C肽强表达,而55%~60%正常胰腺组织为弱表达;79%的胰岛瘤组织胰岛表达为+++,而85%的正常胰腺组织胰岛的表达为++++.38例胰岛瘤的胰岛原、C肽阳性表达细胞数占80%~100%,胰岛阳性表达细胞数占50%~70%,胰岛原/胰岛>1占78.9%,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20%~80%、60%~90%、10.0%,两者差异均非常显著(P值均<0.05).结论胰岛瘤组织的胰岛原/胰岛>1者占78.9%,测定血浆胰岛原可能有助于其诊断.

  • 标签: 胰腺 胰岛素瘤 胰岛素 胰岛素原 C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规范血糖监测仪监测结果的记录和胰岛注射的规范。方法自行设计一种胰岛强化治疗执行记录单。结果该记录单规范记录常规多点血糖监测结果和常规4个时段胰岛治疗剂量与执行。结论简单直观、书写方便,记录规范,能较直观地反应血糖变化,胰岛注射使用情况,在满足住院患者常规多点监测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高血糖(T2DM)胰岛治疗的疗效和剂量。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初诊T2DM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给予胰岛泵治疗)和对照组25例(给予多次胰岛注射治疗),对两组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标准的天数和剂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胰岛强化治疗后,两组血糖都明显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且胰岛用量少,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糖达标后,胰岛用量随之降低。结论对初诊T2DM病人,不管是胰岛泵治疗还是多次胰岛注射治疗都可以在短时间内稳定血糖,强化胰腺B细胞功能,不过采取胰岛泵治疗血糖达标时间更短,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采用胰岛泵治疗。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糖 胰岛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居家注射胰岛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提出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102性居家注射胰岛患者的资料,发现3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探讨居家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结果29例患者自觉出现低血糖症状,其中5例家中自备血糖仪,测得血糖低于3.9mmol/l。均通过进食后5-20分钟内好转。1例送医院输注葡萄糖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家庭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 标签: 居家注射胰岛素患者 低血糖 原因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自行设计一种胰岛治疗执行记录单。结果:该记录单规范记录常规多点血糖监测结果和常规4各个时段胰岛治疗剂量与执行。结论:简单直观、书写方便,记录规范,能较直观地反应血糖变化,胰岛注射使用情况,在满足住院患者常规多点监测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质量。

  • 标签: 血糖监测 胰岛素治疗 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