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的主要机制,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靶点。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ARBs),通过阻滞特异性血管紧张受体,干扰RAAS的活性,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临床结果显示ARBs作为单用药或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有其特殊的优势。在降压方面,与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相比,ARBs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适合用于治疗更广泛的患者。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月期间使用ARBs治疗高血压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降压药物,而且副作用少。具备临床有效性和良好耐受性的ARBs药物,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

  • 标签: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联合治疗 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简介:目的评价肾-血管紧张系统阻滞剂对造影剂相关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肾-血管紧张系统阻滞剂对造影剂相关肾损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y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共有11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造影剂肾病发病率(CIN%)[OR=0.49,95%CI0.32~0.75,P<0.01]、造影前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变化(△Scr)[MD=-4.33,95%CI-6.66~-1.99,P<0.01]、血管造影前后血肌酐变化(△eGFR)[MD=4.59,95%CI1.75~7.43,P<0.01]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本系统评价,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降低CIN发病率.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造影剂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理论与实践研究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临床应用疗效以及药理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后分别给予氯沙坦钾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经临床治疗后评估疗效,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病例95.35%(41/43)明显高于常规组病例79.07%(34/43),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ARB属于是常见的治疗心血管药物,在长期临床实践与理论中发现ARB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常见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转换酶(ACE)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连续监测法检测3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98例正常对照血清样本血清ACE的活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病例与正常对照研究表明,正常对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ACE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ACE活性与精神分裂症不存在相关性。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精神分裂症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血管紧张系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浓度(10μg/L)LPC组、中浓度(20μg/L)LPC组和高浓度(40μg/L)LPC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和RT-PCR法检测LPC对HUVECs血管紧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蛋白及Ang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T1R)、AngⅡ2型受体(AngⅡtype2receptor,AT2R)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C可显著上调HUVECsAngⅡ蛋白及AT1RmRNA的表达。结论LPC能够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系统部分组分的表达。

  • 标签: 溶血磷脂酰胆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激动β3肾上腺受体(β3-AR)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老年高脂小鼠肺脏血管紧张受体(ATR)表达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apoE-/-老年高脂小鼠40只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β3-AR激动剂小剂量组(小剂量组)、β3-AR激动剂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和β3-AR拮抗剂组(拮抗剂组),每组10只。给予高脂饮食饲养至36周龄后分别给予药物干预12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和VLDL/LDL-C水平,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blot测定肺组织β3-AR、AT1R和AT2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大剂量组TC和VLDL/LDL-C水平明显降低[(18.27±1.30)mmol/L,(17.06±1.50)mmol/Lvs(22.20±1.29)mmol/L和(14.31±0.31)mmol/L,(12.78±0.55)mmol/Lvs(19.41±0.40)mmol/L,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和拮抗剂组AT1RmRNA和AT1R蛋白水平明显升高,AT2RmRNA、β3-AR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AT1R表达下调,AT2R和β3-AR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β3-AR激动剂在改善apoE-/-老年高脂小鼠血脂代谢紊乱的同时,影响了肺组织β3-AR和ATR各亚型表达,这种受体间交互作用可能与维持高脂血症条件下肺脏的正常功能有关。

  • 标签: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3 载脂蛋白E类 小鼠 基因敲除 受体 血管紧张素
  • 简介:摘要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每6个卒中患者中就有1例房颤患者,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预防房颤的发生极为重要。现研究发现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是房颤得以发生极持续的必要条件,而肾-血管紧张系统在心房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肾-血管紧张系统抑制剂可减少心房在持续高频电刺激后心肌AERP的持续缩短,保证正常的不应期频率适应机制,从而避免了心房重构的发生。为房颤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心房颤动 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房电重构 心房结构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采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54例进行分析,采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周、12周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其中咳嗽4例,低血压反应2例,肾脏损害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结论采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尿血管紧张原(angiotensinogen,AGT)与肾小球新月体形成的关系。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2011年3月-2013年6月经肾脏活检病理检测证实的IgAN患者45例,ELISA检测尿AGT水平,计算新月体指数,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IgAN患者尿AG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212.3±276.1μg/g比6.6±4.9μg/g,P(0.05),有新月体患者显著高于无新月体患者(272.3±329.71/g/g比143.6±187.2μg/g,P(0.05),新月体指数〉110%的患者显著高于新月体指数〈10%的患者(375.8±391.9μg/g比201.3±186.3μg/g,P〈0.05),尿AGT与新月体指数(r=0.483,P=0.001)、24h尿蛋白(r=0.618,P=0.000)水平正相关,与血白蛋白(r=-0.535,P=0.000)水平负相关,与肾小球硬化程度无关。结论IgAN患者尿液AGT水平可能反映肾组织新月体形成。

  • 标签: IGA肾病 新月体 蛋白尿 尿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数字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甲组采用胺碘酮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卡托普利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随访观察10个月,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2%,甲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1%,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甲组,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预防阵发性心房纤颤发生,减少复发率,效果显著。

  • 标签: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 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发
  • 简介: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肾-血管紧张系统(RAS)中血管紧张原(AGT)、血管紧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转换酶(ACE)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在180例研究对象中,正常人30例、轻度肝炎30例、中度肝炎30例和肝硬化患者90例,其中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A级、B级和C级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GT、AngⅡ和ACE水平;采用化学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AGT、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350.7±124.9)ng/L、(307.3±139.5)ng/L、(280.3±141.3)ng/L、(256.25±110.42)ng/L、(3.45±0.66)ng/mL、(120.58±26.69)ng/L和(79.70±25.67)U/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8±20.7)ng/L、(58.6±20.9)ng/L、(53.0±21.1)ng/L、(47.0±21.1)ng/L、(3.0±0.4)ng/ml、(104.0±13.8)ng/L和(61.6±12.6)U/L,P〈0.05];肝硬化Child-PughA级和B级患者血清AGT水平分别为(3.4±0.4)ng/ml和(3.3±0.6)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肝硬化Child-PughC级患者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125.4±19.1)ng/L和(83.4±22.5)U/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AGT、AngⅡ和ACE与肝纤维化指标间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随着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病情的进展,患者血浆AGT、AngⅡ和ACE水平逐渐升高,其生理病理性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心力衰竭患儿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对MMP-9、TIMP-1和BNP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苯那普利。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MMP-9(μg/L)、TIMP-1(μg/L)和BNP(ng/mL)水平。结果采用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苯那普利进行治疗的患儿,实施治疗后的MMP-9、TIMP-1和BN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水平,且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患儿的MMP-9、TIMP-1和BNP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逆转患儿心肌重构,有效的改善和提升患儿的心功能。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MMP-9 TIMP-1 BNP
  • 简介:目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与正常孕妇外周血、脐带血和胎盘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紧张(Ang)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为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分娩且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但无其他妊娠合并症的5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选择同期在同一家医院分娩的50例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在孕妇分娩时留取胎盘母、子面胎盘组织,母亲静脉血及新生儿脐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TGF—β1、AngⅡ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孕妇年龄、孕龄及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母亲静脉血、新生儿脐静脉血、胎盘母面及胎盘子面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而AngⅡ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新生儿脐静脉血、胎盘母面及胎盘子面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母亲静脉血VEG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9,P〉0.05)。结论TGF-β1、AngⅡ和VEGF表达水平的改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妊娠性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瘦索(Leptin)是由肥胖基因(obesgene)编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肽激素,主要在白色脂肪组织中表达,此外在骨骼肌、心脏、肾脏、胃黏膜、乳腺、肺组织等均有表达。众多研究表明瘦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随着对血清瘦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必将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以及康复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瘦素 心血管疾病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Ⅱ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并分析TGF-β1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ACEI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期间内平均α-微球蛋白、β-微球蛋白(β-MG)、TGF-β1、血浆白蛋白及免疫功能检及血浆中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α-微球蛋白和β-MG分别为(4.52±0.13)mg/L和(6.04±0.27)mmol/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83±1.29)mg/L和(8.55±0.41)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F-β1为(6.11±0.04)μg/L,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78±0.0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浆白蛋白为(26.12±1.24)g/L,高于对照组(20.58±1.3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CD3+、CD4+/CD8+和NK分别为15.40±0.72、64.58±1.01、1.40±0.03和23.96±0.3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分别为(0.17±0.06)mg/L和(98.42±5.3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降低血浆黏度和TGF-β1水平,并提高其免疫功能。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激素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与乙肝病毒作战,人类主要有两武器:一是干扰,一是核苷药。有人说。选谁都是两难:选干扰索,麻烦在前;选核苷药,麻烦在后。

  • 标签: 核苷类药 乙肝病毒 干扰素 作战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慢性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的人群进行荧光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慢性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所致的视网膜病变,减少致盲率。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76例(132只眼)患者进行荧光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资料显示76例患者中66例(占86.84%)的存在不同程度的眼底视网膜病变,其中30例(占39.47%)患者出现了新生血管及大量出血灶。结论慢性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和高血压病血压增高是成年人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预防视力下降,减少致盲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探讨 荧光素钠 76例眼底血管造影 临床意义
  • 简介:演唱心理紧张,是每个演唱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可以说,临场时一点也不紧张的人是没有的,只是个人的紧张程度不同。如果过度的紧张就会影响到演唱的水平,那如何克服演唱的紧张心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演唱者在今后的演唱中克服紧张心理。

  • 标签: 演唱 紧张心理 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