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各种急性感染、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恶性肿瘤、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及组织坏死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即开始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趋势。病情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的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基本呈正相关。因此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均有着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C-反应蛋白 测定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8例初发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hs-CRP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h前后达到高峰(15.22±7.01)mg/L,1周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h前后达到高峰(230.3±70.2)ug/L,48h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h达到高峰(16.35±4.12)u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s-CRP、cTnI、Mb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的方法,实验组为来我院诊治的患病患者60例,对照组是经过体检各项指标正常的体检人员60名,分别对他们的血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实验组检测的C-反应蛋白值升高达96%以上,而对照组检测的C-反应蛋白值升高的不足3%。结论C-反应蛋白值的检测对疾病初期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大面积推广。

  • 标签: C-反应蛋白 检测原理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04例,按照感染病原菌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1例),其中观察组为细菌性肺炎,对照组为病毒性肺炎。2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CRP检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CRP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儿CRP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较治疗前低(P<0.05),对照组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血清CRP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其病原体,并能有效评估患儿的预后情况。

  • 标签: 血清C-反应蛋白 支气管肺炎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CRP)变化与白细胞(WBC)计数的相关性,研究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二者变化,指导临床正确鉴别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还是由细菌引起,从而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通过对260例血常规标本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了解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总数变化的关系;另取60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标本进行CRP测定,同时做WBC计数,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60例病例中,单纯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高于白细胞升高组,为22.3%(58/260);上感组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感组WBC计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于临床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应用在儿童上感中,CRP明显升高,WBC升高不明显,对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儿童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儿童上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健康正常人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Hcy、CRP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到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100例和正常对照100例分为两组,分别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其血清Hcy、CRP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cy、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cy、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作为动态观察冠心病发展与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清C-反应蛋白 冠心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对感染细菌和病毒患儿进行确诊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儿科门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110例,其中细菌感染患者60例,病毒性感染患者50例,对所有的患儿均采用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实验组),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法与单纯血常规检查法(对照A组)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对照B组)检测细菌性感染结果的准确性和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效果。结果: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有60例,对照A组确诊率为56.7%,对照B组确诊率为51.7%,实验组确诊率为81.7%,实验组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的确诊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 血常规检查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CI患者82例(ACI组)及健康对照者3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ACI组又分为轻型亚组30例,中型亚组27例,重型亚组25例。分别对ACI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脑梗死轻、中、重型亚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7.63±1.26)、(11.76±1.52)、(16.49±2.38)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8±2.3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亚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的(1.18±0.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I组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判断病情及评价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将近两年到我院治疗的12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根据常规脑梗死治疗标准进行用药,观察组增加高压氧治疗,连续施治2周后,评估两组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施治后的NIHSS、MBI评分各为(5.17±3.20)分和(70.31±15.84)分,相比对照组的(8.45±3.88)分和(58.33±12.55)分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的血清CRP指标值对比相仿(P>0.05),经施治后均出现下降,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普及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血清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住院病人中选择96例感染性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病毒等非细菌感染组。结论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鉴别细菌感染性疾病和病毒等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性疾病 非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共140例,包括确诊CAP患者70例(A组),正常健康者70例(B组),分别测定并两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血清PCT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仪器是罗氏COBAS-e601),血清CRP采用贝克曼IMMAGE800测定。结果测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0.946±0.103ng/ml)和CRP(79.89±21.43mg/L)平均水平比正常健康者水平(0.030±0.013ng/ml和6.12±1.05mg/L)明显升高;PCT的特异性为97.5%,显著高于CRP的特异性(83.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和CRP对CAP的诊断及评估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PCT水平在早期诊断CAP及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CAP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72例老年AIS患者和56例健康查体者,检测血浆hsCRP水平,以多项临床及生化指标为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AIS组的hsCRP水平(4.68±3.1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65±1.89)mg/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是AIS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高hsCRP(≥1.5mg/L)发生AIS的OR值为6.9.且随hsCRP水平的增高,AIS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年龄、BMI、总胆固醇、HDL-C以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显著相关,但校正年龄和BMI后,只有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仍保持显著相关.结论老年AIS患者的体内炎症反应水平是升高的,hsCRP是老年AIS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老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 简介: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是以免疫层析技术为基础,选择新型荧光纳米材料作为标记物,利用配套荧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样本(血液、唾液、尿液、粪便、组织液等)中的被检测物的含量。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准确度高,样本用量少等特点。C-反应蛋白是我们临床上最常用来检测的一项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P检测对发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20例发热病人分成3组。细菌感染患者221例,病毒感染患者194例,其他(非细菌非病毒感染)105例。所有患者都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观察各组阳性率的变化。结果各组急性期阳性率分别为89.1%(197例),11.3%(22例),42.8%(45例),与急性期相比,细菌感染组与其他组在恢复期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病毒感染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RP随病情的恢复而明显下降,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有助于早期的诊治。

  • 标签: C-反应蛋白 发热 诊断
  • 简介:摘要C反应蛋白C-neactveprotein,简称CRP)。早于1930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在八十年代以前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大量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过去CRP的检测方法较为落后,假阳性和假阴性很高,影响了它在临床上的价值,而逐渐被临床所忽视。近年来,由于检测技术的更新,测定CRP的快速、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已迅速建立。使CRP在临床应用领域大大增加。其在医学上的价值正得到广泛验正和承认。

  • 标签: C-反应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小时内测CRP,将CRP值分为脑出血组、脑梗死组及腔隙性脑梗死组进行比较;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将入院时和入院4周的结果判断转归,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患者归为好转组,无变化、恶化、死亡归为无好转组,并对两组的CRP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1)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其CRP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其CRP水平亦高于脑梗死组,差异均有显著性。(2)无好转组的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好转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 标签: 脑卒中 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病(CKD)高龄男性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营养指标及CKD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曾在某院住院并门诊随访且尚未透析的72例高龄男性CKD5期患者,分为高GRP组28例,低GRP组44例,观察血清CRP、营养评估及肾功能指标等,探讨微炎性状态与营养状况及CKD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排除感染、创伤等因素后,所纳入对象的平均血清CRP水平为0.64mg/dl(四分位间距0.32,1.05mg/dl)。以0.8mg/dl为分割点,将其分为高CRP组(CRP≥0.8mg/dl)和低CRP组(CRP〈0.8mg/dl)。高CRP组患者占38.9%,较之低CRP组,高CRP组多伴随心血管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P〈0.05),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评分明显降低(P〈0.0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显著增加(P〈0.01)。随访18个月后,高CRP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幅度明显(P〈0.01),转入透析治疗的例数较多(P〈0.05),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例数也显著增多(P〈0.05)。结论进入CKD5期的高龄CKD患者存在血清CRP值轻度升高的微炎性状态,高CRP患者伴随心血管病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低CRP患者;持续的高CRP水平多伴随营养状况的下降,且易导致EPO效力的降低;CKD的进展与血清高CRP水平具有相关性。

  • 标签: C-反应蛋白 营养状况 肾功能 老年人 慢性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血清CRP的检测,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清CR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判断或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CRP 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