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过敏患者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例发生透析过敏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为三组(其中A组和B组属常规组,C组属研究组),A组血液透析前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循环管路10分钟,血液透析开始时予静脉壶中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5Mg。B组血液透析前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循环管路30分钟。C组血液透析前予地塞米松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循环管路10分钟,观察三组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结果常规组出现透析过敏41例次,其中A型反应32例,B型反应9例,使用血液透析前予地塞米松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循环管路10分钟出现过敏反应3例,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血液透析前予地塞米松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循环管路10分钟有预防血液透析过敏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透析器过敏 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血液透析过程透析前端输血对透析凝血的影响。方法对14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重度贫血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行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与常规血液透析并在透析过程中透析前端输血(观察组)各66例次,观察比较两种情况对透析外观凝血标准、透析血室容量下降率的影响。结果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前端输血对透析凝血影响比常规血液透析不输血时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过程,在透析前端输血存在一定的利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外循环促进凝血的因素等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

  • 标签: 血液透析 输血 透析器 血液凝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器用于长期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8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血透,观察组应用高通量透析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两组的肾功能指标、炎症状态以及铁代谢情况、心肌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的BUN、Cr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炎症状态以及铁代谢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s-CRP、IL-6低于对照组,TFR、Hb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TH、BNP和cTnT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器 长期血液透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采用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观察其透析及管路凝血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开始于2021年10月,结束于2022年9月,将84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式,优化组采用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透析及管路凝血发生率情况。结果:普通组和优化组透析及管路凝血发生率对照中,普通组凝血率为12(例)28.57%,优化组凝血率为2(例)4.76%,(x2=18.307,p=0.011),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采用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血液透析 围血液透析期护理 透析器及管路凝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围血液透析期综合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管路凝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血液透析患者为主要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以及对照组42例。实验组给予围血液透析期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及管路凝血的发生率,不良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估疗效与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透析及管路凝血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方式,围血液透析期综合护理可作为优先选择,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围血液透析期 综合护理 血液透析 透析器 管路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及管路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9)采用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和对照组(n=41)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透析及管路凝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血液透析期间给予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透析与管路凝血发生率,还可以提升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性。

  • 标签: 围血液透析期护理 血液透析 透析器 管路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心脏起搏术前后的透析护理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透析及生活质量。方法①病人手术前3天连续行血液滤过治疗,每次4小时,血液流量200-220ml/min。②术后行连续,缓慢,血液滤过治疗,每次2-4小时不等,治疗时间逐渐延长,血流量180-200ml/小时,置换液2-3l/小时,干体重逐步控制到正常,常规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结果病人术前病情稳定。病人手术中的耐受性增加。术后透析中无低血压及低血糖的发生,无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平稳过渡到规律透析

  • 标签: 高龄 血液透析 心脏起搏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50例,将他们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分别接受普通透析治疗和高通量透析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透析治疗后对两个小组透析后SCr、BUN和UA清除率进行对比,同时还要对透析后两组患者血麟和β2-M清除率以及治疗过程中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透析后两组患者SCr、BUN和UA清除率并没有太大差距,但是使用高通量透析小组的血麟和β2-M清除率却明显高于另一个接受普通透析治疗的小组,而且该小组治疗过程中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变化幅度也小于另一个小组。结论: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不仅可以更好的清除血麟和β2-M,而且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幅度不太大,安全性更加有保障,非常有必要进行临床普及。

  • 标签: 高通量透析器 长期血液透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患者透析及管路凝血的影响。方法:从本院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并平均分成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展开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透析及管路凝血率显著更低(P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干预 透析器及管路凝血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时2种预冲管路和透析的方法对透析凝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将120例患者先进行10次肝素盐水预冲血液透析管路和透析,然后进行10次单纯生理盐水预冲,监测每次透析透析的凝血状况(透析凝血程度、透析残血量、透析血室容量下降率),同时测定每次透析后回血用水量及压迫止血时间。结果2种预冲方法对透析凝血状况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血用水量及压迫止血时间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素盐水预冲方法相比.血液透析时使用单纯生理盐水预冲管路和透析,可以减少肝素用量,且不会增加凝血现象发生,可考虑在有出血倾向需慎用抗凝剂的患者中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预冲方法 透析器 凝血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透析凝血的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均为本月接受透析治疗,将其中存在透析残血的患者 7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资料,分析透析凝血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处理。结果: 76例透析残血 +有 48例、透析残血 ++28例,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处理后,并无Ⅱ级、Ⅲ级凝血发生。结论:血液透析透析残血属于比较常见的现象,积极做好原因分析,并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避免透析凝血,减少不良事件,提高透析安全。 

  • 标签:    血液透析 透析器凝血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7月98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全面护理组。所有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全面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高通量透析作用原理认知、遵医水平、满意度;透析并发症出现率。结果全面护理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全面护理组高通量透析作用原理认知、遵医水平、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全面护理组透析并发症如低血压、反超、内瘘等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采取综合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治疗原理认知和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出现,改善预后,提升满意度。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高通量透析器 临床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合理应用血液滤过置换液补充途径减少高通量透析凝血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10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前稀释法,B组应用后稀释法,观察两组透析凝血情况。结果B组与A组透析凝血、清除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稀释法能节省置换液用量,但透析容易凝血,前稀释法透析不容易凝血。

  • 标签: 置换液 血液透析滤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出现凝血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病情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36例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在透析结束后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在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液透析中的纤维丝凝血量明显降低。结论:本文通过分析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透析出现凝血的原因,并对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透析的凝血率显著降低,改善了血液透析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凝血 原因分析 护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在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3例血液透析病人按治疗先后顺序分为两组,高通量组(n=53)采用FreseniusFX60高通量透析,普通组(n=50)采用FreseniusF7HPS透析,比较两组病人透析前后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瘦素、磷检测值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高通量组在单次透析透析6个月后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瘦素、磷值低于普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通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普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组病人对治疗依从者占92.45%,对照组为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可有效清除大分子及中分子物质,降低尿毒症病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高通量透析器 血液透析 并发症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