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筛选血液学检测的敏感指标,以简便地对飞行人员进行血液学的常规检测,笔者对354名飞行人员血液学16项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证实,选择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高切全皿粘度、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血小板聚集率6项指标即可作为飞行人员血液学的主要检测项目。

  • 标签: 飞行人员 血液流变学检测 血小板聚集率 全血粘度 红细胞压积 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高龄老年人血液学的特征,以便更好地治疗。方法入选的1006名41-92岁的来院体检者,检查进行分组调查,系实验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用2×3卡方检验,组间定量资料系用方差分析。结论超高龄老年人血液指标明显不同于一般人的指标,应采用单独的血液指标。心脑血管发病率高。

  • 标签: 超高龄老年人 血液流变学指标 统计学分析单独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指标的变化,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8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对比。结果显示各类恶性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粘滞综合症。这提示血液学检测可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恶性肿瘤
  • 简介:用LowShear-30流变测定仪观察了川芎嗪注射液对正常家兔红细胞压积、高、低切变率下血液表观粘度、血液粘弹性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嗪能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不同切变率下血液表观粘度,特别是低切变率下血液表观粘度,降低血液复粘度的粘性分量、弹性分量和储存模量

  • 标签: 川芎嗪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对住院后200例脑梗塞病人(设对照组)观察血液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血液呈不同程度高“高粘、凝、聚、浓”状态。提示血液性改变在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可做为脑血管病的先兆予测,监测指标和疗效判定依据。

  • 标签: 脑梗塞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学检测指标在肺心病患者诊断、治疗活动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液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结果肺心病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与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液指标检测具有快速、特异、实用等特点,能为临床肺心病患者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一种有效方法,对用药监测及疗效观察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肺心病 全血高切粘度 全血低切粘度 红细胞聚集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烟龄和吸烟数量与血液学各项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6A自清洗漩转式黏度计对240例吸烟者及110例不吸烟的健康人血液指标进行检测,且同时测定血清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吸烟者血液学各项指标均异常,且与烟龄和吸烟数量呈正相关;其血清胆固醇亦升高。结论吸烟与血液学异常有相关性。

  • 标签: 吸烟者 血液流变学 血细胞 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指标变化与其并发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方法用LBY-N6A型血流仪测定糖尿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液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病组与对照组存在着差异(P<0.05)。其中,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这二项指标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指标的变化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血管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血液流变学 血管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血脂指标以及血液检查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86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其中43例非糖尿病患者纳入在参照组中,剩余43例糖尿病中纳入在观察组中,均给予血脂以及血液学检查,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各项检查数据显著优于观察组,p值<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血脂以及血液学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血脂指标 血液流变 糖尿病
  • 简介:自1991.1至1992.1我们对3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液学检测,包括急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淋巴瘤11例。发现在恶性血液病中存在着明显的血液学异常,且不同疾病之间亦有差别。其异常主要表现在高切变速率下全血粘度下降,全血还原粘度上升,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内HbF含量增加,红细胞在外加切应力下变形性减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等。在逐项分析影响血液学多种参数后,可以看出,红细胞压积减低是使血液粘度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注意的是除红细胞压积外,在恶性血液病中仍包含着诸多使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血浆因素中如纤维蛋白原增加,细胞成分因素中如红细胞变形性减低而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内HbF升高,使细胞内粘度增加。白细胞,特别在急性白血病,尽管其“计数”变化不大,但是其分化程度低,变形性差,对血液学表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材料提示,对于呈现“低粘”的恶性血液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应进一步对流变学的各个参数逐项分析,因为其中潜伏着诸多引起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这对我们观察临床上经常出现的肺水肿、栓塞或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通过对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和普通男子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和血液性变化的实验研究。旨在探讨散打运动员气体代谢与血液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理。结果发现散打运动可以降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提高血液性对运动刺激的适应能力,减小内环境变化对血液性造成的不良影响,改善血液性与气体代谢之间的关系,提高气体代谢机能,使其在运动中表现出通气效率高,氧气利用效率高,摄氧能力大以及承受有氧运动负荷能力强的特点。

  • 标签: 散打血液流变性气体代谢Experimental Study on Hemorheology and Gaseous Metabolism of Male Sanda Athlete
  • 简介:摘要血液学检测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膜的微黏度、红细胞电泳,血液的触变性和黏弹性、血小板黏附性、血小板聚集力、体外血栓的长度及干重、血栓弹性图、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等。目的讨论血液学检查。方法根据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全血黏度测定可为临床许多疾病,特别为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全血黏度增高有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两种情况。

  • 标签: 血液流变学检查
  • 简介:血液学是研究血液及血管的流动性、变形性及其在医学中应用的一门科学,他是力学和血液学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血液学检验不仅影响因素较多,而且缺少标准化方法;方法不统一,操作也未完全实现规范化。故难以保证实验质量,给质量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实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一项重要措施,血液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临床检测标准是一个全程质量控制过程,要使之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操作技术,实行全面控制。本科室于2007年6月引入一台LBYN6COMPACT全自动血液仪,经过一年多的使用,本室结合日常工作中的使用以及参考一些相关资料,摸索总结出一些质量控制经验,现与大家交流,总结如下。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质量控制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健疗养对高原官兵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疗养的高原官兵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疗养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人员在常规疗养的同时接受保健疗养活动,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疗养,对比两组疗养人员的血液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疗养对象的血液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原官兵进行保健疗养有利于改善其血液指标,促进其身体健康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保健疗养 高原官兵 血液流变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庄河地区正常人群的血液学正常值,对我地区900名20-75岁的正常人,分五个年龄组,分别检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七项指标。结果表明,各年龄组之间,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并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这间,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商切、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中切、低切、血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反映出庄河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正常人血液学特点及七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界限。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血液粘度 纤维蛋白原 血沉 红细胸压积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指标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5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作为糖尿病组,选择3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者作为对照组。待检者采血前1d禁食高脂饮食,妇女应尽量避开月经期。于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5ml存放于肝素抗凝试管,2h内送检。采用北京众驰伟业ZS-9200型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指标,红细胞压积采用温氏法测定。HbAlc检测采用微柱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糖尿病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5.01±0.52)、(5.13±O.73)、(5.13±0.73)、(1.64±0.23)mPa·s、(19.48±8.28)mm/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随HbAlc水平升高而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学的异常改变,且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指标的检测进行研究与意义分析。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 28例作为观察组,正常人 28例作为对照组,然后都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检测。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具有明显差异性( P<0.05)。结论:血液指标检测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