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可能世界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主要被用于模态逻辑语义的研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艺理论家将可能世界理论应用于对文学虚构叙述的研究,为虚构问题注入了新的内涵。探讨这一理论在跨学科迁移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我们借用可能世界的理论框架及术语来进行文学叙述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可能世界理论内涵的梳理及跨学科比较,可以透视可能世界理论对文学虚构叙述研究的影响,以期对文学虚构的问题域重新进行描述和界定。

  • 标签: 世界 可能世界 跨界同一性 通达性 虚构性
  • 简介:叙述必然是分层的。虚构叙述还可以是回旋跨层的:两个故事中的人物分别是对方的叙述者。纪实型叙述的"元故事"不是真正的跨层叙述,但是具有指明纪实体裁的作用。第一人称虚构叙述是回旋跨层叙述,叙述者和人物互相叙述对方,叙述层和被叙述层看似在两面,其实在一面。因此虚构叙述是一个自足的莫比乌斯带体系,在曲面上的叙述可以自我解释。用莫比乌斯带解释文学语言、自我、虚构与真实的关系,都可以得出有趣的结论。

  • 标签: 虚构叙述 纪实叙述 分层 回旋跨层 莫比乌斯带
  • 简介:贝拉·巴拉兹曾认定纪录片拥有“用画面记录人类历史的伟大使命”,卢米埃尔给人类史上的第一批电影观众提供了在工厂大门前在场的证据,弗拉哈迪带着观众走进了一户爱斯基摩人的真实生活,战争中的纪录片则如幽灵般提供了离散亲人的存在……

  • 标签: 纪录片 影像观念 创作主体 叙述 虚构 电影观众
  • 简介:麦克尤恩在《星期六》中运用脑神经科学认知大脑的智慧,阐述了认知的建构主义本质,指出人类虚构故事的自然本能与认知过程中反思、校准和修正先见的必要性。小说将主角设定为脑外科医生,探讨了根植于脑神经科学的大脑如何运用充满情感的叙述引导个体正确地感知和判断,指出生活经验隐而不现的编故事本质。

  • 标签: 《星期六》 麦克尤恩 脑神经科学小说 叙述虚构
  • 简介:青年阿宾觉得自己终于开始享有美好的人生,尽管在他的父母看来,那根本就不叫人生,而是他们最为深恶痛绝的碌碌无为和自暴自弃,是他们辛苦一生而酿成的最大败笔.阿宾并不生父母的气,他非常理解他们的不理解,甚至他对自己生活的确认很大一部分正是依靠别人的不理解来实现的,人人都理解的好生活,一定是最为庸俗的生活.他想过得不那么庸俗.

  • 标签: 虚构 生父母 生活 人生 庸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带爸爸游上海他没出过远门,他到了上海他没到过大海,他穿着海魂衫他不信耶稣,他胸前戴着十字架他来到世界最高的观光大厅世界在他脚下旋转他来到深海,看到大鱼在海洋世界博物馆在一条仿热带的河流上风吹起他的衣服他的两手紧抓船舷他吃了很多好东西

  • 标签: 虚构 世界 十字架 博物馆 上海
  • 简介:赵四打来电话的时候,我正坐在书桌前构思一篇小说,刑侦题材。我搜肠刮肚地想着身边发生过的或者听到的案件,越想越觉得都是某电视剧里的东西。正在这时,手机响了,吓了我一跳。本来不想接听,一看是老同学赵四的,他给我提供过不少素材。

  • 标签: 虚构 刑侦题材 电视剧 小说
  • 简介:二○○一年初夏的一天深夜,墨云如磐,大雨如注。一辆出租车在粤海市的大街上疾驰而过。一道电光闪过,把茫茫雨幕照得雪白,也映出了车里乘客的轮廓,依稀看见这是一个年约二十七、八岁的男人,风雨衣的立领遮住了他的面孔。出租车驶进位于这座城市西郊的“琥珀山庄”住宅小区,在一座公寓楼前停下来。那个男人走下出租车,冒雨来到居中的那个门洞,伸手摁响了防盗门上的门铃。没有回应。又连摁了几次,门“咣”地一声开了,低沉的声音在空寂的楼道中回响着,有些瘆人。他沿着黑漆漆的楼梯一层一层地往上走,在三楼的拐角突然停住了脚步。随着一阵由远及近的踢踢踏踏的脚步声,他看见一个黑乎乎的人影从楼上走下来,象喝醉了酒似的,在楼道的墙壁上一边摸索着一边跌跌撞撞地向楼下走去,嘴里不时发出“嘿嘿”的笑声。他一直登上七楼。摁响了702室的门铃。无人应

  • 标签: 住宅小区 出租车 刑警队 谋杀 华冠 快餐店
  • 简介:母亲节给母亲送花.现在的生活中已经是常见的现象。本文的作者慧眼独具.从生活现象中披沙拣金.虚构出这样一件真实可信的事,来论述“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文风含蓄,但完全切合题目。

  • 标签: 虚构 素材 生活现象 母亲节
  • 简介:这个人又喝醉了这个人喝醉后不发酒疯.不闹事他甚至还可以靠着墙发短信报平安这个人喝醉了也不和别人打赌他只和自己打赌把左手的筹码输给右手

  • 标签: 自传 虚构 个人
  • 简介:现代小说家认为“小说”与“虚构”是同义词,这几乎是小说家们的共识。阿·托尔斯泰在《论文学》中认为:“没有虚构,就不能进行写作,整个文学都是虚构出来的。”

  • 标签: 虚构 文学 现代小说 托尔斯泰 小说家 时代
  • 简介:叙述是一种叙述策略。首先,它作为一种元语言必然具有元语言的某些功能。其次,元叙述手法无疑与正常叙述大异其趣,从而造成陌生化效果。第三,这种手法的采用,可以达到韦伯所说的“除魅”的效果,即去除文学魅力,同时,它还敞开了文本当中的意识形态。

  • 标签: 元叙述 元小说 陌生化 意识形态
  • 简介:从西方美学史角度考察西方文学虚构传统的来源:“诗”最初被定义为“制作的某种东西”。柏拉图首先将诗并入摹仿艺术并指责文学虚构的虚假性。亚里士多德又将“摹仿”与“创造”结合,肯定文学虚构。文艺复兴时期,锡德尼将诗人的虚构与上帝的创世结合,“虚构”被理解为“创造”,不再当作“谎言”受到指责。到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虚构说得到极大发展,“虚构性”被视为包括抒情诗在内的传统文学类型的核心性质。但也有部分现代西方批评家因抒情诗缺乏显而易见的摹仿和虚构特征质疑其虚构性,这种讨论大抵逃不脱古老的摹仿论窠臼。

  • 标签: 制作 摹仿 创造 虚构 抒情诗
  • 简介:有媒介卷入的体育竞赛有三个叙述层次,而且三个层次之间存在多重交互的特性。竞赛型演示叙述具有叙述框架类型的多元化、观众参与的决定意义和即兴带来的叙述内部张力等特征。与此同时,竞赛型演示叙述还具有叙述公正这一必要条件,这是这一类型的叙述本身所规定的。竞赛型演示叙述叙述惊喜——以神话的方式叠加并不断刺激叙述,成为这一叙述类型的又一特性。

  • 标签: 演示叙述 竞赛型 叙述框架 叙述公正 叙述惊喜
  • 简介:看到尹杰的新作《夜捕》和《活儿》后,我的脑袋懵了,这构思这故事情节完全不在之前我所知道的频道上。个人认为作为一名写作者,他的构思大致框架多来自于他的原生环境,或与他的原生环境有关,不可摆脱的地域性。我所熟知的尹杰是作为油田业内作家,一直是站在石油这个大背景下,抒写与之相关的题材。或许,追求小说的内容翻新,重建故事场景,是尹杰从原生艺术构思走向虚构的一种探索。

  • 标签: 虚构真相
  • 简介:约瑟夫·博伊于斯常站在他的学生的画前,脸上略带嘲讽的笑客,问他们道:“嗯!我们还画油画吗?”对博伊于斯来说,油画不再是一种严肃的艺术手段了,然而他的一些学生却不这么认为。譬如,瓦尔特·达恩,他也是博伊于斯众多的学生崇拜者中的一员。他时不时回归到摄影或试用录

  • 标签: 现代主义 油画 具像 作品 原始主义 艺术家